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遵行大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后二百余年各擅专门。分成二部。一曰摩诃毗诃罗住部。斥大乘习小教。二曰阿跋邪只厘住部。学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贞洁定慧凝明。仪范可师济济如也。]玄奘之后的义净(670-695年求学印度)在《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有:[师子洲并皆上座。而大众斥焉。]结合上述文献,很显然~佛教传入锡兰时应该是以上座部为主,或后来演变为以上座部为主。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于这个主题是在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所以我们先要让大家了解:人间的二乘圣人所修的罗汉道─声闻解脱道,以及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大乘解脱道,二者的差异。如果这个差异不弄清楚,那么学佛就会变成学罗汉;学佛与学罗汉的差异若不弄清楚,修学佛法以后就会变成是修学声闻解脱道,不是修学成佛之道。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坦白讲,大乘法是最自利的,是最彻底的自利,可是最大的自利,竟然是从最大的利他而得。所以修行其实没有什么委屈,而是最大野心的展现,而这个最大的野心就是成就一切众生所难以成就的佛道。而最大野心的成就,竟然是对一切众生作最彻底的退让,乃至最后成为忍辱仙人被节节肢解而没有半点的委屈之感,反而还要利益对我们最恶的人。奇怪吧!还有一件基本的认知,就是过去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般人多认为《阿含经》是小乘经典,但其实当中经常隐含着不生灭的如来藏大乘法,只是还未实证般若智能的话是难以读得懂的。像前面这段,说要依于无杀生、无偷盗、无邪淫、无妄语、无悭贪、无恚害、无憎嫉恼、无增上慢的法,来断除杀生、偷盗乃至憎嫉恼、增上慢等烦恼,其实意思就是说:要依于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因为祂是从无始以来就离于种种烦恼,从来不和诸种烦恼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他本身受这个菩萨戒,所以他要制定:不管你是大乘小乘的出家众,你都应该要吃素。后来这个风气,就变成出家人所一致奉行的,吃素是菩萨戒所规范的。但一般人的情况,就到了北朝有一位齐文宣帝,他信奉佛法,因此他就制定了,不只是一个月吃六天的素,他要他国人在一年有三个月,就是正月、(正月就是元月),然后还有五月、还有九月,这样三个月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因此,《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我们首先要想到,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我们受了种种眷属的爱护,我们无始劫都有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我们都受到他们的照顾。而且他们照顾了我们之后,坦白讲没有获得我们多少的利益。譬如父母照顾我们,可是我们要照顾父母的时候,父母很快离开人世;我们照顾了子女,让他长大,可是我们也不过就是照顾他那段时间,事实上我们要照顾他一辈子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些错悟的人被「我」所繫缚了,并不是把「我」放下,一切法都不执着就是开悟了,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悟得大乘菩提,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时,就被我见所繫缚,因为觉知心就是「我」,觉知心就是佛所破斥的常见外道我。另外有大居士认为:能够观照的心就是真如,要能够常常照顾好这个心,不要让祂乱攀缘,那就是实相心了。然而,这个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想证大乘菩提,更得要有智慧,否则就捨不了五阴、十八界。菩萨知道要舍五阴、十八界,可是也很清楚知道外财也要能舍,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凡是布施必获其利;因为善业造了以后,种子都在自己的如来藏中寄存;既然证实如来藏了,就知道所有善恶业种都会寄存在如来藏中,谁也抢不走。既然要世世行菩萨道,总得每一世都有资粮吧!既然要成佛,总得要具足广大福德吧!所以菩萨就舍弃 | 三摩地 2018-07-22 |
|
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一切法界体性悉已具足了达;具足人法无我。分段生死诸法及断分段生死之一切智,变易生死诸法及断变易生死之一切种智,悉皆具足了知,故名一切种智。佛以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佛法中的放下,佛法中的放下就分为:二乘人的放下跟大乘人的放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二乘人的放下?二乘人他若要放下,他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他要以无常、苦、空、无我的角度,以四圣谛、八正道或因缘观的现象界去观行,逐渐由断我见再慢慢地去断我执,也就是放下我见也放下我执,他才能够出离三界,这是二乘人所谓的放下。那什么是大乘人的放下呢?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什么叫大乘呢?大乘佛法一定是包含小乘,这样才算是一个的修行,所以我们在大乘的修法又叫作六度。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执着这个我,进而基于这个我而产生的一切对人好的言行,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染污不净,都会有因人我的分别和不顺遂己意而生的烦恼作伴,所以佛法的修学入门是从实证无我入手的,不论是二乘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还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首先都是要从实证五蕴我的虚妄开始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与无我的真实义涵,所以只能在口头上宣称要无我,要除去对我的执着,但是却从来做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这段的大意是说佛陀开示说:从大乘开悟圣者已见诸法实相的自悟境界来看,一切诸法都是无生无灭的,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般若实相的角度来看,自心如来藏所变现的五尘境界本就是无有的;无论是有的法还是无的法都是本来不生的,就好像是兔子头上没有角这个想法,只是凡夫从牛的头上有角而产生的一个虚妄想罢了,并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今译]世间大地被称作是最重的,悲母的恩情比大地还要重。世间须弥山被看作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密》)[今译]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真的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对于五障之身的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以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实物,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文殊说:“有娑竭罗龙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你就要想:没关系,我就是佛所说的极钝根人、超级的钝根人,可是我不要一直在这地方安止,因为呢,我要向着须陀洹道这样来走,我要向着声闻道去得证初果,我有心要取证声闻果,不管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样,用什么法来诱导我,我还是愿意取证这声闻果!如果是大乘人,你也应该去想:我也应该是极钝根人,我对这法可能也是难以信受,那因此我今天也没办法到正觉同修会来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宝藏经》卷2)而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甚至说:【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也就是说,父母是报恩田,佛说孝养父母亲所得的福德与供佛的福德,两者是等同无异的。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忤逆父母、毁辱父母,过失当然也就很重。譬如五逆罪,这是极重之罪,罪在无间地狱;而五逆就是杀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