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当然尔」,以为一切佛语都只是他说话的「脚注」,对于佛世如何如何,都是以自己的意识情想来妄想推测,以为我就是会如此,因此佛陀也会如此,如此真是过于大胆!过于愚痴!这是恶世,如果没有障碍,如何算是五浊恶世!所以佛陀降世,来到人间,便要随缘示现诸苦,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无上乘的修学,各有不同层次的所修、所断与所证法之差别。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依照大乘出家人所受声闻戒及菩萨戒的规定,是五年学戒,所以满五年以后就不必半月、半月诵戒了;只有未满五年的新学菩萨,才需要每半月聚集共同诵一次戒。这是在受戒以后,尚未习惯戒律约束的人,才需要每半月诵一次戒,长期提醒自己不要犯了戒。久学菩萨是不需要这样半月半月诵戒的。已经证悟的人,应该算是久学菩萨了。但是真悟者是否可以算是久学菩萨而不必半月诵戒?同修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世尊于四悉檀中也处处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世间善法,但是世尊无论是说世论善法或解脱法、大乘法,都是以有一能出生万法之本体为前提而说,这个出生万法的本体是迥异于六识心的,是不堕三界六尘万法的,祂是万法出生的根源,叫作第八识如来藏,也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或无垢识……等名。有关于了义与相似佛法之差异,此处限于篇幅,无法详述,请参阅平实导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所说:【复次善男子!世间所有一切舍宅,犹如杂毒甘味饮食。譬如长者唯有一子,聪慧利根,达迦楼罗秘密观门,能辩毒药善巧方便,父母恩怜爱念无比。时长者子为有事缘,往至廛肆未及归家,尔时父母与诸亲族,欢喜宴乐具设甘膳。时有怨家,密以毒药致饮食中,无人觉知,是时父母不知食中有杂毒药,遂令长幼服杂毒食。其子后来父母欢喜,所留饮食赐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习大乘佛法,就是要学诸佛菩萨如何转。转就是把最苦、最坏、最恶的事,转成最乐、最好、最善的事。而不是倒转,把自己和亲人,变成饿鬼、讨债鬼、冤屈鬼;把原本美好善良的事,变成汝负我命,我还汝债的丑陋的事。所以,佛陀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一点儿也不夸张,实在是最慈悲的提醒,让我们不得不小心警惕饿鬼爱的过患啊!问:佛陀要我们出离饿鬼爱,但在《盂兰盆经》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者,诸多大乘经中的证悟菩萨们,当他们证悟般若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发起神通、显现神通的;而且是大多数人没有发起神通、没有显现神通的。特别是从四阿含诸经中的记载中,更可以证明平实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说法;因为在四阿含诸经的记载中,有许多闻佛说法而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者,都没有因为证悟而发起神通;并且有很多是成为阿罗汉了,直到老死入涅盘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选佛像时也一样,往往挑上好几年才看到一尊中意的,因为想让大众看到时能感受到寂静解脱而且有大乘气象,这就很难选了。同理,菩萨摩诃萨想要能自他兼利,能有上妙色是最好的,不必劳烦众生每天早晚来奉侍你,而且众生见了你也会心生欢喜;有上妙色就容易自他俱利。第三、要身具大力。身具大力有二个层面:第一是身体强健、勇武有力。我没有这个条件,因为我从小就身体不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他本身受这个菩萨戒,所以他要制定:不管你是大乘小乘的出家众,你都应该要吃素。后来这个风气,就变成出家人所一致奉行的,吃素是菩萨戒所规范的。但一般人的情况,就到了北朝有一位齐文宣帝,他信奉佛法,因此他就制定了,不只是一个月吃六天的素,他要他国人在一年有三个月,就是正月、(正月就是元月),然后还有五月、还有九月,这样三个月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在,大乘佛教已经被西藏密宗和平演变成为“金刚乘男女双身法密宗”了,不少僧人私底下拜达赖、索达吉、多识、慈诚罗珠等所谓有影响的西藏密宗大师为师,名之曰“贪欲为道”从而“乐空双运、即身成佛”,不必辛苦修行,只把“金刚杵”(阴茎)放进“明妃”(智慧母、般若母、明妃、空行母、佛母)的“莲花&rdqu | 三摩地 2018-07-22 |
|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反之,如果是否定了如来藏,主张众生只有六个识的六识论,乃至于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佛学研究者,纵使依文解义把《法华经》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法弘通佛法,而不是大乘法中的法师,甚至可以说连小乘法中的法师都不是。因为当他否定佛教三乘菩提的所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他所说的小乘解脱道就不是能真实实证的解脱道,都只是戏论而已。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对于佛教来说,我们修学佛法、修学大乘菩提,之所以要修学大乘菩提,目的就是在于成佛。四宏誓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简单来说,修学佛法一定是要以成佛为最后的目的;而您信奉教,却永远只能成为上帝的子民、上帝的羊,这是最简单的把我们今天要用来作一个宗教比较的,一个所谓的短的方式。那我们一样是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师兄羡慕净土的殊胜,只知道一味的念佛,日常心行却不知改变,不知道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要想成就净土是必须基于生活中诸恶莫作(戒律)、众善奉行(福德)的行为实践的,更离不开内心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培养,佛弟子们一定要知道佛所强调的“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师兄要真想这一生学佛有所成就,能够往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观无量寿经的净业三福(注2),对照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能够破除五阴魔的境界,那其实就是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而大乘菩萨的初步摧破五阴魔的时候,而能够取证慧解脱的人,那至少也要初地心。因爲在初地满心的时候,是可以破尽五阴魔的,但是,这位地上菩萨却故意不破,而故意的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而留惑润生。因爲这个地上菩萨他觉得,破不破尽五阴魔的最后一分思惑都没有关系;因爲断尽最后一分思惑,那是七地满心的事,现在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中的开示: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观察生死险道之中,莫能过于无所依怙。譬如大海舟船而无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坏沈没,种种诸难常有忧患,求于吉祥无上船师以为依怙。因此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中,最危险也最可怜的便是:没有三宝与善知识能够依怙,想要出离生死之苦乃至破除无明,单纯靠自己,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大乘佛菩提道是含摄解脱道在内的大菩提道,八正道当然也是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应知应学,只是更赋予了大乘法的意涵。我们先来看看八正道各个的内容,再从中了解佛教对于职业的看法。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见,就要进一步思惟而使智慧能够增长,心无邪念。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