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原始佛教经典中,乃至大乘经典中都如是,所以问讯是要向对方请问近来的状况好不好?是讯问近况的意思。法师回答说:都还好!都不错!然后你才可以开口要求:大德!……大德这两个字不能随便用,如今大德二字与和尚二字都被用了,老师两字也被滥用了。大德是说:至少要证果,在大乘法中至少要断我见及明心了,才可以被称为大德。现在寺院寄给所有信徒的邮件都称呼 | 三摩地 2018-07-23 |
|
假使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而犯杀戒,如此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暖就好像钻木取火时,钻木的尖头还没有生烟之前,木头已经有一点温度了,摸起来似乎有一点会烫手,就是暖。钻木取火有四个阶段的 | admin 2018-07-23 |
|
这就有很多的差别了,譬如说,刚明心见道,虽然阿罗汉不懂实相,但是他们在解脱道上的证量终究比我们超过很多,去和他们亲近亲近又有何妨呢?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可以从我们这边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见,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回心大乘;而我们应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没有亲证,可以和他们亲近而增长自己的涅槃解脱道上的知见。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已离身见,当知是名被大甲胄,乘大乘车。这个甲胄披在身上,世上从此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伤害你,能够让你害怕。因为害怕的前提是先必须有一个容易害怕的我在,眼前才会有害怕之物,心里才会产生害怕。业由心生,还从心灭。《心经》名句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稳坐自心如来藏,试看天下谁能敌?其次我们明白,冤亲债主也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类众生乃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能够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行者他当来亦得往生。所以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何以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上品上生具备的条件中: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必须具足的发起!但是这三心的具足,那必须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一个颂偈。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他的愿力太小,所以我们应该要多鼓励、多请求声闻人----多请求二乘人----他应该要回向到大乘里面,如果他觉得我们继续在人间太辛苦了,那我们也应该要请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希望在佛教界所有的修行者不论在家或是出家,都应该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到那一边有阿弥陀佛亲自教导,而且那个环境非常的殊胜,所以就不会有退转的因缘;而且所教导的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这一个经文里面说,祈望诸佛菩萨能够加被护念,让这位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能够依循于佛陀的真正法道来熏习,建立正知正见,能够灭一切颠倒心,灭除这个把无常当常、无我当我,这个苦的法当乐、不清净的法当净的这个灭除四颠倒的心;然后能够早日证悟这些一切法真正的真心本性的这个源头,原来是来自于这个自心如来;赶快能够证得自心如来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正觉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乃是大乘证悟菩萨应当修也应当行的要点。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引用一段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的开示说明,经中是这么说:“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因此,佛在经典、律典中所说的方式,要如何实践忏悔时,可分为事忏与理忏。从事忏上来说,如果是上根重戒的过失,那他必须要在佛前对众忏悔,也就是要对三人以上的四人,来发露忏悔自己的恶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称三拜)六、发愿正觉发愿文(胡跪叉手念)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问:我们平时作完早晚课以后,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这样的:○○○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只,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畜生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义章》卷九约略可以来说,所谓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说,菩萨生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所以回向可以分成三种,第一是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第三是实际回向。所谓菩提回向是指,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回向未来能得成佛之果德,这就称为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菩萨心心念念为救护众生,所以愿意将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亲菩萨起初广造小乘论着,大肆宣扬小乘教义,并且主张大乘非佛说,不信大乘法。世亲菩萨的兄长无着菩萨,看见弟弟识解深广,神才朗俊,如果长此下去,恐怕他会造论来破坏大乘佛法,于是有一天他就派遣侍者去告诉世亲菩萨说:“你哥哥病得很严重,恐怕不久于人世,希望你赶快去见他最后一面。”于是世亲菩萨就跟随侍者,连忙赶到兄长住处来探病。来到兄长住处,无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何以故?忘失法者则忘大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若菩萨不决定大乘者,则不能得摄受正法欲、随所乐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我见如是无量大过,又见未来摄授正法菩萨摩诃萨无量福利故,受此大受。法主世尊现为我证,唯佛世尊现前证知,而诸众生善根微薄,或起疑网,以十大受极难度故,彼或长夜非义饶益 | 三摩地 2018-07-22 |
|
赎回供佛物,则念《赎供佛物偈》:“愿此清净香(果) 赎回供佛物 祈求佛加持 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2、礼佛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称一拜)一心顶礼十方三世大乘贤圣僧(一称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3、赞佛: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