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 | admin 2020-02-19 |
|
譬如说他们主张大乘非佛说,如果大乘非佛说,一个人受了菩萨戒(当然是要修学大乘法),然后又说大乘非佛说,那他受菩萨戒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所以你不可以在这种道场受三皈依或者受菩萨戒。再来说,你不可以在支援修邪法的道场中受持三皈依。那么如果你在修邪法的道场或者是支持修邪法的道场受三皈依,其实你的三皈依是无效的。再来说你也不可以受(密宗的)四皈依,如果一个 | admin 2020-02-19 |
|
阿罗汉一听,心里很纳闷:不于三界中现身意,这是什么意思呢?人明明是在三界中,怎么可能不在三界中现身意?天下哪有这种宴坐呢?各位菩萨!大乘法就是妙在这个地方,一般人所谓的宴坐,都是在三界中有色身,也显现他的意识是住于定中----是一念不生、制心一处、不起语言文字妄想;但是大乘菩萨的宴坐,却是在追赶跑跳中忙得不亦乐乎时,也仍然是宴坐,吃喝拉撒也是宴坐,说法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优婆塞戒经》的种种的深奥的道理,这是属于大乘第一义谛法,今天子题是更有四事来求菩提。我们来看看经文: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那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看到世间人,有得到他的利益好处的时候,不管菩萨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可以心生远离,已经不再缠缚于这世间法的利益 | admin 2020-02-19 |
|
修四加行是有分大乘跟小乘,我们现在所介绍的是大乘的四加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 | admin 2020-02-19 |
|
接着我们要来谈谈,初发心的菩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叫作修行大乘法的菩萨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说: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生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这意思是说:因为他是为了求大智慧,想要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义,而不只是追求解脱的缘故。既然说是真实,一定是有个实体常住不坏,而这个实体----如来藏,不是三界有法,所以在 | admin 2020-02-19 |
|
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作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都是属于习种性的菩萨;初住位是修布施,如果没有办法作法施的话,那你就作财物的布施。二住位要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要熏习般若智慧。当破参明心的时候,就进入七住位。七住位之后还得要继续修 | admin 2020-02-19 |
|
那如果我们开始去接受了外道法,说:某某法师说大乘非佛说,没有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西方净土,只有人间佛教。这样子我们对于西方的愿心开始改变了、开始退转了,那么我们的那一朵莲花,就会越来越枯萎。这代表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西方不只是依靠阿弥陀佛自己的愿力,还需要所有与西方有缘的众生,大家的愿力和福德善缘,也就是彼此的如来藏,才能够共同成就了西方净土。从另外一方面来看, | admin 2020-02-19 |
|
在佛世有许许多多的菩萨,他们变化成帝释,变化成天王、天神、鬼神,然而却不要我们真正地去崇拜他们;因为天地人间的鬼神都不是究竟的,没有一个真正的究竟法可以在佛世的时候,还可以相伴着、相随着出现,唯有如来才可以演说这样殊胜究竟的大乘第一义谛法,而且能够也示现方便的小乘法这样的道理,让一切的人都可以就他的心性、种性而能够得到利益。所以我们应当要去想:中国 | admin 2020-02-19 |
|
因为他的愿力太小,所以我们应该要多鼓励、多请求声闻人----多请求二乘人----他应该要回向到大乘里面,如果他觉得我们继续在人间太辛苦了,那我们也应该要请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希望在佛教界所有的修行者不论在家或是出家,都应该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到那一边有阿弥陀佛亲自教导,而且那个环境非常的殊胜,所以就不会有退转的因缘;而且所教导的一定 | admin 2020-02-19 |
|
就是说我们学佛到底应该要怎么做?而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行我们的成佛之道?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议题!在探讨这个议题之前,我们先引一段佛在经典的圣教开示来告诉我们,我们学佛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去做我们应该行的菩萨道,而完成了成佛之道,完成了整个佛对我们开示,甚至吻合了法界实相的事实,而成就究竟的佛果,我们来念一下这个经文—&md | admin 2020-02-19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admin 2020-02-19 |
|
(三称三拜)六、发愿正觉发愿文(胡跪叉手念)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 | admin 2020-02-19 |
|
因为所谓佛法的实证,是要实证佛陀所传教法,那就是三乘菩提的佛法;所以佛法,法者在讲要去亲证二乘菩提的声闻菩提法、缘觉菩提法,同时进一步要求证大乘佛菩提法。而能够亲证三乘菩提的佛法,当然要依各项次法为因缘、为庄严,当因缘、庄严具足时,就有契入佛法二道、实证三乘菩提的因缘。所以,梵呗作为次法之一,当然不可本末倒置,不知道要在三乘菩提法道上用心;而把梵呗 | admin 2020-02-19 |
|
而能够如理的持咒圆满,乃是九地菩萨修学的无生法忍、四无碍辩功德,也就是九地菩萨能证、能解、能知、能修大乘诸法的总持,因此证得四无碍辩的广大功德,以此于法、于义、于辞、于乐说普皆无碍的总持门功德,而能够无私无我的广利众生普雨、法雨,成就力波罗蜜多,这样才是真实圆满的持咒者,否则与这理持完全相反,只求消灾解厄,甚至发财、治病,都在世间法上用心,想要实证 | admin 2020-02-19 |
|
导师教导我们,永远不取证无余涅槃,因为我们不想学决定性的声闻人,不想效法不回心大乘的二乘人,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要度更多的众生入佛道,所要追求的是让自己也可以成就佛道。------《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18集正觉陀罗尼的根本手印>陈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三乘菩提的实证是为了要断轮回,或是广而说之,大乘除了分段生死,还要断变易生死。那不管是断哪一种生死,您一定先要从欲界的层次能够远离、能够超越,才可能说有佛法的初分的实证。以我们来讲,我们这是欲界的人身,我们表现出来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表现出来的贪、瞋、痴,都是属欲界的层次。换句话说,您、我不可能避离、跳跃过这个一楼(欲界),而马上说能够依于色界 | admin 2020-02-19 |
|
佛法上的大妄语,譬如以未悟之身,舍离了未悟凡夫的本相,也就是说,其实他是未悟,但是他舍离了未悟凡夫的他应该具有的本相,而示现或是自称他已经开悟了,或是说以凡夫之身来示现为已断三结的初果,乃至断我执的阿罗汉;也就是说以凡夫之身,去示现大乘的开悟;或是说以凡夫之身,去示现二乘初果的断三缚结,乃至断我执的阿罗汉。这样子都是属于舍离本相而说,这是佛法里面所 | admin 2020-02-19 |
|
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开示:【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 | admin 2020-02-19 |
|
业种的展现除了业的自身力量,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其受报的先后,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4中,无着菩萨的开示说:[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4)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