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者、在密续中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那是观自在菩萨的微妙本心。”又说:“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那为什么流传之后而转说它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呢?后面会依这本密续的内容,来跟各位作个说明。二者、这个咒语的真正意思,不是一般人所知道,所以就往往被蒙在鼓里,每持一次咒,就被这个咒语所密灌一次,那就与罗剎、夜叉等鬼神结缘一 admin

2020-02-20

经典说: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亦应悉书持,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若不如此,就会有违犯的过失。也就是说佛子应该要恭敬大乘的经书,还有戒律的律典以及论典。大乘的经、律、论是非常庄严的,必须要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应悉书持,不但要能够书写、受持,而且要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来盛经律卷;也就是说用庄严、尊 admin

2020-02-20

我们知道三乘的阿含经、大乘经,所说都是八识法,是有一致性的(案:详阅《阿含正义》七辑中的举证)。可是只有一致性还不够,佛陀说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长阿含经》卷3《经》)也就是说这些经典说的都是八识法,如果说的不是八识法,一定是错误,一定不是真正的经典。即使所说的是八识法,也要来验证它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法界的实相?是不是一个事 admin

2020-02-20

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 admin

2020-02-20

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又称为四住地烦恼,也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和无色界爱住地。其中见一处住地属于见所断烦恼,后面三者则属于修所断烦恼,这四种住地烦恼,合称为一念无明,无始劫来与世世的见闻觉知心剎那剎那不断相应,能够出生一切世间法中的烦恼。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堕于颠倒见,而产生执着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将五蕴的全部或局部误认 admin

2020-02-20

这个随缘本来是世间的善法,但却不是大乘佛法中的善法,在大乘佛法之中,另外有深妙的随缘深意隐含在其中。常常有人会误以为人们是因为事业失败、情场失意、家庭不和、病苦缠身,在求助无门、心灰意冷之际,才要遁入空门,找寻解脱之道,所以学佛是消极的、是悲观的、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然而学佛真的是消极而逃避现实的吗?其实不然,如果您是这样想的话,那您就是对佛法有 admin

2020-02-20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也就是世尊交代:不论这个人是现出家相还是在家相,只要他证得了四沙门果中任何一果,这个人就叫作胜义僧;如果这个人没有证得四沙门果,就算是他受了具足戒现出家相,他也只是个凡夫僧罢了。在《佛藏经》中世尊更明确地说到: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碍,诸沙门法皆应如是。(《佛藏经》卷1)也就是说,一位 admin

2020-02-20

而三教则是指,初时四谛的小乘教,说二乘法;二时方等般若大乘教,说如来藏空性之总相与别相;三时解深密经唯识教,说如来藏空性之别相一切种智。这三时三教之前为华严时,之后为法华时,总称为五时三教。接下来,我们就来略说这五时。首先是华严时。世尊在菩提伽耶道场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以后,在二十一天之中,对诸大菩萨众及人间根器成熟之众生,宣讲圆教及别教法门,也 admin

2020-02-20

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真实义。觉囊派于两位祖师笃补巴以及多罗那他时期,在西藏曾经盛极一时,可惜后来被达赖五世利用势力彻底消灭。......《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严论 admin

2020-02-20

在《莲宗宝监》中有一首偈,具足说明了三宝的功德,偈中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做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 admin

2020-02-20

所以,见性成佛、立地成佛,也是禅宗祖师常用来勉励弟子们应速求大乘见道的话语;然而,那也只是理上的佛,而不是已成究竟佛。圆敎天台宗有六即佛的说法,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以及究竟即佛。在说明理即佛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 admin

2020-02-20

我们来举述《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 admin

2020-02-20

所以,佛教徒就是透过这个画像,来了知所谓的佛像,即非佛像,是名佛像,我们所拜的偶像,其实不是偶像;所拜的偶像,其实最主要是透过这个偶像,来发起对佛法的一个思念;透过对于佛的这个像貌,来发起对于佛的思念以后,进一步能够想要学着佛,能够了脱生死,能够增长智慧,完成佛菩提道的大乘佛法的地地的修行。所以,必须要经过我们真正的修学过程以后,你才有办法进入所谓 admin

2020-02-20

这个理有两个,一个是界,了达了五阴十八界的正理,所以在这个理上所产生的信仰;另外一个其实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理,这个理最主要就是在指,我们对于出生万法的根源如来藏这个理体,已经亲自证悟。由这个理体——这个本来佛、自性佛出发,对于佛像的恭敬,所以这是于事于理理事圆融。所以,在事相上跟于理上对于佛的这样的恭敬、拜佛,这是与相似佛法是不一样的;与 admin

2020-02-20

另外,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也是同样被许多国内国外的学者质疑为伪论。我们归纳起来,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佛学的学者本来就是不相信佛法的人,他们可以说连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本佛法都不相信的。因为他们不相信佛法,当然也就不肯依照佛菩萨的教导来如实修学,所以他们当然也就无法实证诸法的实相,也就是自心如来藏。他们只能从一些历史考据等表面的方式,以自以为 admin

2020-02-20

譬如有一类众生往来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间等五趣,由于诸根猛利的关系,喜欢佛菩提的大乘法,而不喜欢二乘小法。佛陀知道这样的众生,再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一定会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并且在过了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会不断的行菩萨道,也会一一承事供养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佛,一一教化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使得那些众生能够安住在大乘法之中而不退转 admin

2020-02-20

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佛陀开示说: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超越生死深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另外,像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莲修起信录》卷6)或者说: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56)以上这些古德劝化信众深信三世因果的偈语,相 admin

2020-02-20

有的人更是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却毫无进展;于是对自己就生起了小根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总认为大乘见道是遥不可及的事;于是只能私下怨叹自己慧根浅薄、福德未具、业障深重,对于如何进求佛菩提道,真是一点把握也没有。为了帮助有缘的修行者,能够突破佛法修行上的瓶颈和困境,发心进求佛菩提道,我们将利用这个单元, admin

2020-02-20

】此诸义理除了在《灯影——灯下黑》书中有详细的开示以外,于《宗通与说通》以及《大乘无我观》等书中亦有胜妙的开示,请读者自行请阅即可了知。〕那另外就是说,这些章句其实就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还挺像的,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咒语,也都是持诵了这些咒语之后,它都有一些的效用;而这一些效用,显然就是帮我们解决困难用的,所以这个部分确实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 admin

2020-02-19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大乘起信论》卷1)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或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来教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