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圣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阐明“如来藏法”,乃是在佛教刚刚步入像法时代之初期,他不但适时赓续了佛陀的正法,同时也是改写了后来佛教历史的关键人物。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 | admin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中提到: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因为不曾觉悟法界实相,没有得遇本来的完美如来藏,进而不能转身安住在实相境界中,所以不曾觉悟的觉知心就动转了;当不觉心生起的时候,心轻轻动了—下,这时候就给你一个妄念,你没有觉察到,就会跟着它转,于是就会在心中升起语言文字、叙述表白,就出现了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这个意思是说,有许多凡夫在修学的时候,忽然觉察到自己前念生起了恶念,所以立即提起正念,让恶念不再生起,虽然一般人都称为这样子就称为觉,但是因为这个时候其实并没有找到自心如来藏,所以仍然不是佛法当中所说的找到本觉,所以还是只能称为是不觉的凡夫。但是许多慢心、性障深重的人,因为十信位的基础还没有具足,身心还没有清净,所以没有办法依止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国禅宗之真正证悟者,在证得本觉心以后,亲自证知这个实相心,无始劫以来一向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念,但却有自己极微细之知觉;能够如是亲证不在六尘万法中觉知了别的实相心,也能证知七识心恒时生起的粗细念以及极细念,就能观察实相心与七转识体相之别异,因此就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这就叫作证得第八识无念心体,也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具有始觉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些过程不就是法相唯识宗所说、所修、所证的内容吗?《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内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萨由凡夫地的这个资粮位,进入真见道的见道位,也就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证,还包括了由真见道证悟本心,到相见道见道位的满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证;还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修到成佛的过程。所以说《起信论》是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妳想要出来当亲教师度众说法,得要有自己的见地,并不是把我的录音带誊作文字而一字不易的照念;要有妳自己的见地:把我讲的法吸收了,然后从妳的自心流露出来;我说《大乘起信论》时不是这样从自心中讲出来的吗?我讲《成唯识论》不也是这样讲出来的吗?我讲《成唯识论》也还是直接拿着论讲的,我讲《楞伽经》的时候也是拿着经本讲的,都没有打稿的,也不是一面参考批注一面讲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心二门”之说,为大家介绍真妄和合的道理,更为开演“真如缘起”之理,为大众阐明悟后起修的真实义,说明从凡夫修证成佛过程中真心的种种差别,亦解答了为何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却有三界九地四圣六凡种种差别。佛法是围绕第八识展开的,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统摄一切法义。但因为第八识行相微细极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一次我梦到一个朋友有了新情人,但梦中我感觉他的情人不好,没多久那个朋友就跟那个新情人分手了!真是很神奇!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说到意根是「现识」又是「智识」,平实导师解释说也就是说意根配合意识时,他就可以直接反应出来!譬如我们如果意识心被训练得知道某些事情,当我们一看到这个事情时,我们马上就会有反应!譬如我们因为被教导说大便是脏的,那当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医世间病,佛能医的却不只是世间病,还能医治众生生死轮回病,这样才是能救护世间的世尊。由于这种能够普作大饶益,智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意思是说,生长善根的方便行,首先就是于佛法僧三宝应当要生起爱敬心,因为三宝存在,代表著佛法还存在人间,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分为五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之为信位,这个信的建立就需要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具备对于生命的、佛陀、佛法、正行僧的信心,这在马鸣菩萨所写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信佛还是信佛法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佛菩萨的护佑就开始信佛,有一天如果出了车祸就可能在心里埋怨佛菩萨怎么不护佑自己,开始对佛菩萨升起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平实导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原标题:起信论--如来藏的见与不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说,《大乘起信论》卷一也这样子说:“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大乘起信论》卷一)什么叫心相?心相就是说心运行的法相,或者说第八识种子流注的变异相,这些都叫心相。我们来看看,其实主要就是阿赖耶性,阿赖耶性运行的法相。因为有阿赖耶性,所以第八识有能藏、所藏,这样的心相就是第八识的心相;那还有第七识流注出来,在三界中运作,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起信论》云:【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原文: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摄大乘论》云:「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成唯识论》卷十明言:「又说『彼无无余依(涅盘)』者,依不定性二乘而说,……此位唯有清净真如,离相湛然寂灭安乐」。《成论》云:「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误解《大乘起信论》说法,《大乘起信论》开示如下:【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大乘起信论》卷一)论文说:依如来藏而有七转识生灭心运转,因为有不生灭的如来藏与生灭的七转识和合运作,所以称为阿赖耶识。由论文可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与七转识和合运作。由于有人误解论文的真实内涵,竟将阿赖耶识摄归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在将如来藏经典的汉译历程及其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的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如来藏思想等问题作了详尽分析之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起信论》卷上马鸣菩萨造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及彼体相海无我句义法无边德藏僧勤求正觉者为欲令众生除疑去邪执起信绍佛种故我造此论论曰: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故造此论。有法能生大乘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一、作因,二、立义,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起信论》卷1)而所谓的妄念之相,其实所说的就是我们众生的虚妄想,这个妄念的无相,指的就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虚妄想,完全灭除了。也就是说,众生对于法界实相到底是如何?为什么会有我们这个器世间?为什么会有我们众生?为什么会有我们这样的生命现象?其实这是法界里面最大的一个秘密,也是所谓的妄念之相。一个菩萨如果能够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能够知道法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接下来来看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接下来的论文:【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大乘起信论》卷1)论文说,前面有提到,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这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就在描述一个菩萨他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