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39,b11-19)43印顺著《大乘起信论讲记》第二三三页说:“涅槃(印顺原注:圆成实性)”。印顺著《摄大乘论讲记》第一七九页说:“离却错误的认识,通达无义,就是圆成实。”  admin

2024-06-15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彼方便行略有四种: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本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善行,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真如离于生死涅槃相故;此行随顺以为根本,是名行根本方便。意思是说,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就是在修行上应该要行根本方便,也就是从根本上作种种方便来观行。 admin

2020-08-28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二、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此能止息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真如离一切过失相故,随顺真如止息诸恶,是名能止息方便。意思是说,这是熏习解脱果的方便行,就是要藉由这个方便行,种下解脱果的正因。这里所说解脱果的正因,与二乘菩提所说有所不同,这里所说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来作观行,而不是从二乘菩提的蕴处界空相去作观行。接着, admin

2020-08-28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意思是说,生长善根的方便行,首先就是于佛法僧三宝应当要生起爱敬心,因为三宝存在,代表着佛法还存在人间,人间还有佛教,众 admin

2020-08-28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四、大愿平等方便,谓发誓愿尽未来际平等救拔一切众生,令其安住无余涅槃;以知一切法本性无二故、彼此平等故、究竟寂灭故随顺真如,此三种相发大誓愿,是名大愿平等方便。意思是说,菩萨必须发一个大誓愿,尽未来际平等地救拔一切众生,使得众生能安住在无余涅槃的本际;纵然未来成佛了,这个誓愿也不会终止。为什么叫作大誓愿呢?因为这个 admin

2020-08-28

  如来藏一乘中道般若实相法,是佛法之根本;佛弟子若不能于此法生信,所学二乘解脱道正法也将落于邪执邪见中,非唯取证无期,乃至不免被外道法所取代;于正法期终,进入像法期之初,马鸣菩萨为了要发起众人对大乘法之清净信,为了断诸众生之疑暗邪执,为了令佛种性能相续不断,因此造了《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于论中,以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众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一心 admin

2020-06-10

  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 admin

2020-06-08

  马鸣菩萨言: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大乘起信论》实叉难陀译,卷下)。关于我见,《成唯识论》卷四云:于非我法(五蕴)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大乘义章》卷六又云: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五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别,从其所迷故,名身见……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mdas admin

2020-06-08

  所谓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国禅宗之真正证悟者,在证得本觉心以后,亲自证知这个实相心,无始劫以来一向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念,但却有自己极微细之知觉;能够如是亲证不在六尘万法中觉知了别的实相心,也能证知七识心恒时生起的粗细念以及极细念,就能观察实相心与七转识体相之别异,因此就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这就叫作证得第八识无念心体,也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具有始觉智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 admin

2020-06-08

  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大乘起信论》)。又名:真如(《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法身(《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增一阿含经》),为大乘第一义谛丶胜义谛之根本。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 admin

2020-06-08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 admin

2020-06-08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接下来继续《大乘起信论》的讲解,上周我们讲二十八页的第一段还没讲完,上一周讲的是菩萨发心: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这就是说,依佛三转法轮的次第修上来(先俱解脱、后修般若及种智),成为俱解脱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回心大乘而证 admin

2020-06-08

然而,一向以阿含专家形象而众知的一位法师,在他的著作《大乘起信论讲记》中谈到了六界,是这么主张的:【见闻觉知,是识的作用。……此空、地、水、火、风、识──六界,都是虚妄无性的……。】(《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出版社,页373。)在他另一本著作《佛法概论》中则说:人在最初托胎的时候,有‘有取识’。又说:【识指‘有取 admin

2020-02-21

有一次我梦到一个朋友有了新情人,但梦中我感觉他的情人不好,没多久那个朋友就跟那个新情人分手了!真是很神奇!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说到意根是现识又是智识,平实导师解释说:也就是说意根配合意识时,他就可以直接反应出来!譬如我们如果意识心被训练得知道某些事情,当我们一看到这个事情时,我们马上就会有反应!譬如我们因为被教导说大便是脏的,那当我们走路看 admin

2020-02-21

(《大乘起信论》卷1)论中的这句话,我们想要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来举证,一方面举证,一方面作为解释。经中说到: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admin

2020-02-21

马鸣菩萨写这部《大乘起信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大乘起信论》卷1)而这个根本实义,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心真如的相应与转依,开显真如心的无量功德。因此谈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找到祂以后,由真如心的体大,亲证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而由真如心的相大,亲证到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 admin

2020-02-21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 admin

2020-02-21

另外,例如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这样子开示,祂说:【依如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从真如心如来藏来说这理一心。念佛法门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体究念佛,亲见诸佛本源,就是见法身佛。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 admin

2020-02-20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8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