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中国佛教,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大乘佛法西方净土法门盛行的地区,代表我们本来就是属于大乘佛法,甚至是属于第一义谛的根器。对于佛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您一定会发现,有些人解释寂灭为乐的时候,是用所谓的大乘佛法的名相来加以解释寂灭为乐。那比方说,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心如果执著于诸法,我们就会不自由,就会产生烦恼,然后接下来就会造作各式各样的业行,乃至于流转生死;如果说我们能够认清周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恒常存在的,我们的心不要执著它们是一个实体,得了我们不要欢喜,失掉了我们也不要悲哀,这样子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乘佛法中,童子或童女并不是指年幼的孩童,而是出家常住僧团而无家累的菩萨,身相虽然与在家人相同,但却是受持菩萨戒的童贞行,完全是以大乘佛法为归的出家人。所以,在大乘法中的童子或童女,有二十岁的人,也有三十来岁的人,也可以有五十、七十几岁的人,全都称为童子或童女。我们正觉也有设计了童子、童女的僧服(菩萨服),上面有绣著几个字──正觉寺常住,但与僧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当然尔」,以为一切佛语都只是他说话的「脚注」,对于佛世如何如何,都是以自己的意识情想来妄想推测,以为我就是会如此,因此佛陀也会如此,如此真是过于大胆!过于愚痴!这是恶世,如果没有障碍,如何算是五浊恶世!所以佛陀降世,来到人间,便要随缘示现诸苦,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习大乘佛法,就是要学诸佛菩萨如何转。转就是把最苦、最坏、最恶的事,转成最乐、最好、最善的事。而不是倒转,把自己和亲人,变成饿鬼、讨债鬼、冤屈鬼;把原本美好善良的事,变成汝负我命,我还汝债的丑陋的事。所以,佛陀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一点儿也不夸张,实在是最慈悲的提醒,让我们不得不小心警惕饿鬼爱的过患啊!问:佛陀要我们出离饿鬼爱,但在《盂兰盆经》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6集什么是法师、禅师、律师?(原标题:谁堪任大乘佛法中的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师兄羡慕净土的殊胜,只知道一味的念佛,日常心行却不知改变,不知道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要想成就净土是必须基于生活中诸恶莫作(戒律)、众善奉行(福德)的行为实践的,更离不开内心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培养,佛弟子们一定要知道佛所强调的“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师兄要真想这一生学佛有所成就,能够往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观无量寿经的净业三福(注2),对照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而论,不唯是持戒清净及犯戒的凡夫出家僧,我们四众不可以公然诃举其身口意之犯戒过失;那请问示现在家相及出家相的“胜义僧”,是不是亦不可诃举其身口意之犯戒过失呢?仁者自当举一反三、可想而知!因此不可说“僧”之身口意过失者,亦包含在家相之“僧”在内,故只要是在家人,能证初果以上,乃至开悟明心者,亦不可说其身口意上或犯戒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接触到大乘佛法的时候,他才开始看到,说他过去修学小乘佛法,好像一个人不识金子,却以石头为妙一样。当时他深深觉得大乘法实在非常的胜妙,所以非常的发心用功,广读所有的经论;包含当时的《中论》、《百论》跟《十二门论》,都是他精读的范围。他在沙勒国修习大乘之后,等到他差不多二十岁的时候,回到龟兹国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可以升座说大乘经典。不过,虽然他自己 | admin 2018-07-22 |
![]() |
这意思就是:佛说某一部经、某一种法,有其时空背景;为了某一缘故说某一部经法,但其实应将佛所说法全部综合起来,才是真正佛法,如果依一部经而建立一个宗派;依据所说的一种法而建立一个宗派,那是错误的、局部的、以篇概全的,所以大乘佛法不应分宗分派;这个题目将在未来《宗通与说通》书中阐述,现在且不细说。有人很早就建议我说:“我们是不是来建立一个什么宗?& | admin 2018-07-22 |
![]() |
实际上,南洋地区它原本也是大乘佛法流行的区域,但是在西元十二世纪以后就只剩下上座部佛法,一直到现在。二乘佛法由于它们依止的是阿含时期的教法,所以南传佛法它们是重在“断结证果”,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证得声闻初果、二果,乃至于三、四果。本来二乘教法的这个部分,就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在《法华经》里面把它叫作“化城”,它却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必 | admin 2018-07-22 |
![]() |
话说当时的此地,小乘佛法极为兴盛,大乘佛法却呈现普遍衰落的情况。在这时候,“丈夫城”有一位虔信大乘佛法的婆罗门女人,不忍见大乘佛法衰落,便在心中不断迫切地向十方诸佛祈求:“但愿我能生下两个儿子,由他们来弘扬大乘佛法!”后来,女人相继与一个婆罗门(国师婆罗门憍尸迦),及一个国王,分别生下了兄弟二人,均名“天亲”。兄后来改 | admin 2018-07-22 |
![]() |
不过依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虽然熊十力他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是他的见解超过吕澂,他的见解远胜过吕澂;因为他所立的这个宗旨,他所立的这个立义是不堕断灭空的,这个是比较符合三乘菩提的宗旨——虽然他是执着意识心的这个变相的这个部分,但是其实他是不落入断灭空的。而熊十力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没有明心;而吕澂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明心。而若有明心的话,若 | admin 2018-07-22 |
![]() |
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数十年来恭敬供养三宝,广积福德,慈济众生,兴善止恶,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缘果报,为广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烦恼障及所知障,发起世间、出世间智,乃将《起信 | admin 2018-07-22 |
![]() |
其实现在有一些佛学研究者就已经有这样子说了,说“大乘佛法是后面的人才慢慢圆满的”。那其实大乘佛法,佛在这个二十一天的时候,说华严的时候,就已经全部都已经把它说完了;所以这个就是为了要杜绝这些人诽谤佛法。这个其实在部派佛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人了。所以《华严经》它是摄属在五时三教的第一时里面,所以又叫作始教,也叫作顿教。这个是佛在菩提道场里 | admin 2018-07-22 |
![]() |
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实为大乘佛法“如来藏法”之传人也。其后约两百年,正当是后继者玄奘菩萨(公元602年~664年)的少年时期,跟随他二哥至“洛阳净土寺”学习佛教经典。玄奘十一岁时即开始诵读“鸠摩罗什菩萨”所译传之《维摩诘所说经》与《妙法莲华经》,经由诵读大乘之启蒙, | admin 2018-07-22 |
![]() |
可是佛法是发明的吗?以前有无量诸佛,现在有无量诸佛,以后有无量诸佛,佛永远没有灭度,佛只会越来越多,这样菩萨来成就佛果,哪里是创造的?可是世间人就是这样愚痴,就是没有办法来信受这个法,所以在恶果方面,第一恶果就是属于谤大乘佛法。有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接受啦!为什么?因为我人不坏啊!那我们现在再继续问他一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了: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