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 | admin 2020-06-08 |
|
![]() |
今年(公元2020年)4月1日(农历3月9日)系玄奘菩萨1421岁诞辰纪念日,为感怀玄奘菩萨对大乘佛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佛弟子们的绵长教化,此系列影片于此特别的日子4月1日起上线,每天推出一集,也欢迎转推给亲朋好友共同观赏。阿弥陀佛! 第1集 有唐一代大通家,开启千年菩提路。年少明心证真如,眼见佛性度重关。一览俱舍慧解脱,迥脱尘世真沙门。遍参明师受 | 三摩地 2020-04-06 |
![]() |
及至观其所说之时,则能确定彼等诸人仍属古印度部派佛教的遗绪,只是继承释印顺的六识论思想,对大乘佛法横加否定,以外无他,故其所言只是罗织而无实质。所以者何?谓彼等诸人对于第八识并无现观,所说第八识之理全然悖逆于诸经及诸论,如同古天竺部派佛教诸声闻僧一般无二;抑且所说之法逻辑严重不通、自相矛盾而不自知,犹过释印顺的邪见。谓彼等诸人说第八阿赖耶识能了别五 | admin 2020-03-17 |
![]() |
其实关于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大乘佛法中多以过去世业行所熏种子,作为招感未来世果报之因,称为业种、业种子。例如大乘法《华严经》中有圣教开示:【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照解一切业种,无所依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楞严经》中也有记载:【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 | admin 2020-02-21 |
![]() |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众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如果您将来能够深入大乘佛法修习之后,您就知道,除了意识之外,其实意识的本源是由于意根而来,是由于意根的种种作意使然,所以我们才会生起意识。所以,意根相较于意识来讲,是一个更根本的心识。当然,如果我们继续往前继续追的话,其实在意根之后,还有一个所谓的第八识。所以,整个完备的说法应该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八个识,并且是不多不少就是八个识;三界 | admin 2020-02-21 |
![]() |
再来我们说,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说,它跟佛菩提道到底有没有任何相符的地方呢?因为有一些人在说这些看破与放下的时候,往往所使用的名相文字都是使用大乘佛法,都是使用佛菩提道的名相跟文字;所以,当我们要用这个解脱道,比方说我们要用四圣谛、我见、我执,或者是用三法印这些事情去判断的时候,往往你会得到的回覆就是说:我们谈的是大乘解脱的境界。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这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佛法以及四阿含诸经中都说四食之法,《长阿含经》中佛陀说:【一切众生皆仰食存。……复有四法,谓四种食:抟食、触食、念食、识食。】(《长阿含经》卷8)又说函盖三界九地的一切有情,皆以食而存。四食是所谓的抟食、触食、意思食以及识食。这是包括三界一切有情在世间长养的来源,而有情生命的长养的意义,代表了生命在世间的存在;同时也透露了有情生命会 | admin 2020-02-21 |
![]() |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圆满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二乘人,努力的修行小乘佛法,如果他们始终没有机会,或是有机会而不 | admin 2020-02-21 |
![]() |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够真的到彼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我们说,被评论的萧老师,他是能够真正来验证生命的,来验证生命之所从来的,来验证生命延续之意义;而且具体地申论大乘佛法中菩萨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自利利他生命的意义。这样子所说出来的,被他评为说只是在佛法名相中卖弄,所以没办法对谈,这个我们就要说,如果只是落在意识境界世俗法中,而没有办法进入生命真正的实相里面,确实是没办法对谈!因为一个是完全落在世 | admin 2020-02-21 |
![]() |
婴儿长大后,于一亿里地区之中推行大乘佛法,并引导度化乡里的民众广修供养、行菩萨道。因此之故,所谓:正便亿千出之,一邑里能为室舍,安诸施以道,菩萨所入如是。由此可知,想要未来世有富裕的果报,就是今生努力布施,而不是一直赚钱把钱财积聚在身上,应该要学此篇故事中的菩萨或古今中外的大富豪一样,把大部分的财产拿来救济众生,如此未来世还是一样富裕;并且我们也要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 | admin 2020-02-20 |
![]() |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众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随缘本来是世间的善法,但却不是大乘佛法中的善法,在大乘佛法之中,另外有深妙的随缘深意隐含在其中。常常有人会误以为人们是因为事业失败、情场失意、家庭不和、病苦缠身,在求助无门、心灰意冷之际,才要遁入空门,找寻解脱之道,所以学佛是消极的、是悲观的、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然而学佛真的是消极而逃避现实的吗?其实不然,如果您是这样想的话,那您就是对佛法有 | admin 2020-02-20 |
![]() |
如来藏本来真实自有,所显现于外的蕴处界分别是他空,不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依本体如来藏而说为真实自我,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觉囊派所弘传的他空见中观,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真实义。觉囊派于两位祖师笃补巴以及多罗那他时期,在西藏曾经盛极一时,可惜后来被达赖五世利用势力彻底消灭。......《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严论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佛教徒就是透过这个画像,来了知所谓的佛像,即非佛像,是名佛像,我们所拜的偶像,其实不是偶像;所拜的偶像,其实最主要是透过这个偶像,来发起对佛法的一个思念;透过对于佛的这个像貌,来发起对于佛的思念以后,进一步能够想要学着佛,能够了脱生死,能够增长智慧,完成佛菩提道的大乘佛法的地地的修行。所以,必须要经过我们真正的修学过程以后,你才有办法进入所谓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理有两个,一个是界,了达了五阴十八界的正理,所以在这个理上所产生的信仰;另外一个其实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理,这个理最主要就是在指,我们对于出生万法的根源如来藏这个理体,已经亲自证悟。由这个理体——这个本来佛、自性佛出发,对于佛像的恭敬,所以这是于事于理理事圆融。所以,在事相上跟于理上对于佛的这样的恭敬、拜佛,这是与相似佛法是不一样的;与 | admin 2020-02-20 |
![]() |
而这成佛的正理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义理,也是修学唯一佛乘的正法;这当中包含了实相般若智慧,及如来藏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这就是佛世尊在第二转法轮及第三转法轮所教授的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必须具足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并不是单修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解脱道,就可以说为成佛之道。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总以为只要不停地打坐,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