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尤其是欲界人间这些财色名食睡,有的人上座一盘腿,心里挂念的,放心不下的一大堆,哪里能够没有妄想呢?那妄想一大堆,大乘佛法的殊胜,它当然是不断烦恼,而能够证菩提,那是很殊胜的一个修法。但是修法里面,它还是有一个我们能够观行的这个心,所以安住、观行的这个心,能够观察我们对五蕴十八界,贪爱的这些烦恼,这个心能够持续观察也是定啊!我们慢慢能够了知贪的过患, | admin 2020-07-06 |
|
-----------------自序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 | admin 2020-06-20 |
|
那么,这部经是大乘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当然一定也要说明它的缘起,所以结集这部经的时候,就有一些前提必须要记录下来,把前提记录下来就成为〈序品〉。〈序品〉第一,“第一”是表示说,它是这部经典区分成几个篇章里面的第一个部分。那么,因为篇章很多,所以也分卷,这个〈序品〉是卷一里面的一个部分。这部经典总共分成七卷,但我们不会显示卷次,只依品次来 | admin 2020-06-20 |
|
到了今天佛陀您演说《法华经》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世尊您在佛法中的智慧,以及在诸佛所知所见上的智慧,对我们一点点都没有吝惜,都愿意全部交给我们,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从过去劫以来本来就真是佛陀的儿子,没想到我们却只爱乐于声闻解脱道等小法,如果我们当初一开始就有爱乐于大乘佛法之心,佛陀就一定会为我们直接宣讲大乘法。如今佛陀在这一部经中只演 | admin 2020-06-20 |
|
但二乘化城的声闻法则是从大乘佛法中析出,后来却因误会大乘经教及误会二乘法、律,故渐次分部。佛又说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这也表示声闻、缘觉所证之解脱道,是以大乘法中菩萨所亲证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根本、基础;声闻、缘觉所证之有余、无余涅槃,即是因于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菩萨从三 | admin 2020-06-10 |
|
从初地开始才算是修道位,七住位是般若正观现前——明心而证得心真如,但见地仍未满足,还得要把见地修证满足(具足后得无分别智)之后才算是进入初地;要从初地的入地心开始继续修学十度波罗蜜,这时才算是大乘佛法中真正的修道。由此可知三乘佛法的修证,特别是佛菩提道,必定都有次第性;例如从七住位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初地入地心开始内门广修十度波罗蜜,这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一切种智上的无生法忍的中观,才是究竟的中观;因为一切种智的中观,是大乘佛法增上慧学的中观,属于地上菩萨所亲证的中道现观,函盖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般若慧,这个般若慧才叫做究竟的中观。因为祂具足了断我执和断法执的功德;并且我执的断除,是究竟断而不是像声闻阿罗汉的方便断——只断现行而不断习气种子;只有这种中道的现观, | admin 2020-06-08 |
|
他于《我之宗教观》:意根也是这样,源于过去的认识,过去了,消失了,却转化为潜在于内的「细意识」在大乘佛法中,更分别为末那识与阿赖耶识。过去意识(总括六识)所转化的,统一的,微细潜在的意根,在「人心」的了解中,极为重要!「人心」,不只是一般的五识与意识而已。(p154)印顺法师就是《八识规矩颂》所说:「愚者难分识与根」。也可从此知道,印顺法师是六识论的支持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用大,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它叫大乘。但是就算你证得自性藏识,一直到你成佛的究竟位,要修行将近三大无量数劫。这三大无量数劫中,你想想看,可以度了多少人在未来成佛!一切佛弟子,一定要摄受众生,才可以成佛,不然的话,福德不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用大,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它叫大乘。但是就算你证得自性藏识,一直到你成佛的究竟位,要修行将近三大无量数劫。这三大无量数劫中,你想想看,可以度了多少人在未来成佛!一切佛弟子,一定要摄受众生,才可以成佛,不然的话,福德不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用大,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它叫大乘。但是就算你证得自性藏识,一直到你成佛的究竟位,要修行将近三大无量数劫。这三大无量数劫中,你想想看,可以度了多少人在未来成佛!一切佛弟子,一定要摄受众生,才可以成佛,不然的话,福德不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用大,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它叫大乘。但是就算你证得自性藏识,一直到你成佛的究竟位,要修行将近三大无量数劫。这三大无量数劫中,你想想看,可以度了多少人在未来成佛!一切佛弟子,一定要摄受众生,才可以成佛,不然的话,福德不 | admin 2020-06-08 |
|
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佛法的修行极漫长,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丶十住丶十行丶十回向丶十地丶等觉丶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地圆满佛道的修证。又可以依序分成:真见道丶相见道丶通达位等层次。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一切佛法,都是以第八识为根本,如果离开第八识心,二乘佛法就变成断灭论了,大乘佛法就变成性空唯名的戏论了。可是印顺法师他们,却不了解这个严重性,只是为了未悟之身的方便弘法,就加以否定,而成为一阐提人,善根永断,这些人绝对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今天诸位听了我这些说明以后,了解了,千万不要去跟着人家散播错误的观念:说如来藏是施设的法门,没有这个东西啊!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具足了这四智才能具足四个涅槃,才能称为大般涅槃;而这个大般涅槃的具足,也是要从亲证如来藏为根本的大乘佛法以后,继续进修而次第实证无生法忍的道种智才能够完成的,所以仍然是依如来藏来修证大般涅槃。--------《人间佛教》 | admin 2020-06-08 |
|
是后期大乘佛法与外道思想合流。我们却说他讲错了,为什么错呢?因为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只是意识心第六识,大乘佛法所说的如来藏却是第八识,是阿含里面佛所说名色因、名色本的那个第八识,祂是七识心之因、七识心之本的第八识啊!这个第八识的如来藏,怎么可以拿来跟外道梵我神我的第六识相提并论呢?结果,把七八识否定了以后,把第七识说为意识心的细分,再把第八识说为是从 | admin 2020-06-08 |
|
在部派佛教时期之后所兴起的大乘(不是从声闻部派佛教中兴起,而是外于声闻部派佛教的菩萨们所复兴的大乘佛教),事实上它不是第一次的兴起,那个已经是第二次的大乘佛法的兴起。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三轮体空,必须是实证境界,不应以意识思惟而妄想之;这是智者才能了知的境界,是未断我见而坚决认定意识为常住的不生法的索达吉您所无法知道的;未证悟如来藏所以无法发起般若的凡夫众生,虽然有缘能够闻知此一名相,或再能够听闻善知识解释其意,而谓施者、受者与施物三相,都是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