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就好像阿含诸经里所记载的:佛说了某一个法之后,佛却以这个所说的法取来加以宣说,然而却可说得极为深妙,令受法益乃至证果;又如世尊常常将外道所说的法取来宣说,却说得比外道更为胜妙;我们绝对不可以因此就说‘佛的智慧一定比那个低’,绝不可说‘佛的智慧与外道相同或比外道低。’同理,也不可因为有时能将其师之法加以广说,胜妙于其师所略说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而结果却仍然还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无我、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解脱。解脱是发起无我、无生的智慧之后,断除见惑、思惑烦恼及我所烦恼而得到的果报,不是因为世间禅定而能使人证得解脱。如果想要从修定而证得解脱,只有佛门之中的圣,已有无漏慧,有四念处观,当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时,发起舍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倘若是站在六识论的知见基础来修学佛菩提,当您自认开悟时所认定的最究竟识当然是意识,结果当然只能证得意识境界,落入粗意识或细意识境界中,同于常见外道,仍然是落在三界中而无法证得三界外的实相心。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真修行人非边见众生可比,是以南阎浮提众生根性如是刚强,又临此五浊恶世,正当人寿入将十岁之际,何可期望?是以今日即以小乘义理复以兴发,前者已论「本际」实义,今者更以缘起诸法来论圣道,以诸小乘义理来确立大乘法理于不败,如来藏即是异熟识义,广说多名,佛陀因义立名,以随方解缚,虽无定法,虽无定名,此者为一,一实多名,非是虚假,所以二三俱转斯义,岂可言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您一定会在此世确实断除我见——不再承认离念灵知心等意识变相是常住不坏心——不但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心、未到地定中的外道神我离念灵知心、初禅中的梵我离念灵知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您都会确认是虚妄法,您的我见就确实断除了,那时一定可以自我检查而确定身见结使已经真的断除了,那么您已经证得初果解脱了。接着,疑见也会跟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在《华严经》(四十卷本)卷九云: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阿赖耶识行相)。因此,由于小乘的声闻、缘觉不证第八识,所以没有般若智慧,他们只能从现象上现观蕴处界诸法空相,体证到世俗谛的无我,而不能证得胜义谛的无我(空性)。佛教的三种智慧,又可以归纳为人无我智、法无我智。声闻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子以具足定力故,而与慧根相应,起于慧力,能知他心——知三界九地一切有情众生、其心所住境界,是名知他心智,一切外道、凡夫、二乘无学,皆所不知,是名慧力。如是依大乘菩萨而略说五根、五力。七觉支——又名七等觉支、七觉分、七菩提分,谓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支。此七觉支乃佛子修学佛法过程中之用功方法,佛子当以此自验。念觉支谓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三则念佛心得报告系初见道时所写,已非凡夫外道境界,更何况距今已年余或二年余,与彼三人今日状况已不可同日而语。古德所谓悟后起修,日进千里。读者万勿以二年前所写见道报告内容来衡量此三人今日境界,否则便有过失。附录之二为末学对当代佛子修道次第之建议表,并陈一切佛子参考。若万中有一,得能相应,亦是佛门美事,末学预为随喜焉。本书承蒙林璧媛、陈敏彦、李文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像央掘摩罗,他的外道老师要报复他,怂恿他杀人:“如果将所杀一千人的手指头串成指蔓挂在身上,就可解脱。”他真的照做并且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幸好遇到世尊得度,悟后并说“我从本以来,实在没有杀过人”,而成了阿罗汉,否则下地狱一定有他的份。所以奉侍师长也要有智慧。三、慈心不杀:大家知道华西街有当众杀蛇的,广东省以前有人生吃猴脑,这些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也未见到化身佛,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再也见不到了,这是因为对佛法未深入了解所产生的误会。第三目念法身佛所谓念法身佛:诸佛法身没有形相,他不是物质,没有重量,方位、处所,所以念法身佛不用语言、文学、声音,要离一切相而念。《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我见断的原故,所以疑见就断了,知道世间六十二种外道的那一些见解,都是人为的一种施设,不是真实的道理,所以疑见断了。疑见断除的缘故,接著,因人为施设而制定的各种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戒禁取见断除了,便不取相持戒,而以道共戒为戒。那么这三缚结断了,我们说这个念佛人就是出家人了,从此他念佛的时候,就远离一切的相;念佛的时候,真实无相。因为断三缚结、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这个因地心,是外道、凡夫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密因的第二种解释:佛子开悟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要再假藉四禅八定、首楞严定等等无量百千三昧,做为事修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以四禅八定里面所生的各种神通、境界和乐受做为目的,这一种知见和修学四禅八定、首楞严定、无量百千三昧的修证境界,是基于真如为根本而修,这个也是凡夫外道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乐--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涅槃,常住世间而无所住,直至现代,有缘众生仍得恭觐。凡此种种,在在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世尊只是应化身,为有缘众生得度而来,未能得度的众生,亦为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因缘既毕,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这个因地心,是外道、凡夫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密因的第二种解释:佛子开悟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要再假藉四禅八定、首楞严定等等无量百千三昧,做为事修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以四禅八定里面所生的各种神通、境界和乐受做为目的,这一种知见和修学四禅八定、首楞严定、无量百千三昧的修证境界,是基于真如为根本而修,这个也是凡夫外道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六、 | admin 2018-07-20 |
![]() |
过三际已,以安乐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说实相念佛的人,他已经离开了身见,不以色身为我,不以五蕴为我,离开五蕴身,这就比如他身上已经穿著大甲胄[zhòu],也就是他不被一切魔、外道来坏他的见地。因为真如佛性了了分明,不是声闻法、不是缘觉法,因此说他所坐的,叫做白牛大车,不是羊车、鹿车。他将来能够接引很多的众生,叫做乘于大乘。这 | admin 2018-07-20 |
![]() |
因为我见断的原故,所以疑见就断了,知道世间六十二种外道的那一些见解,都是人为的一种施设,不是真实的道理,所以疑见断了。疑见断除的缘故,接著,因人为施设而制定的各种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戒禁取见断除了,便不取相持戒,而以道共戒为戒。那么这三缚结断了,我们说这个念佛人就是出家人了,从此他念佛的时候,就远离一切的相;念佛的时候,真实无相。因为断三缚结、得 | admin 2018-07-20 |
![]() |
那它戒什么呢?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归依法,终不归依外道邪说;归依僧,终不归依外道徒众。这就是三归依戒所要界限的内容。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是说佛陀的智慧就是解脱,祂有解脱的智慧。可是外道呢?他是系缚,他是无知的。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欲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欲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在道场中,乃至在佛世的时候,佛陀对于其他的外道祂会用道理来破斥,祂用破斥的方式来显现出跟没有解脱法的宗教的不同,然后之后就由众生自己来选择:如果你选择要解脱,那你就来中修学。可是你不想解脱,你想说:我要修学世间的去报复人家,我要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那佛陀也没办法,佛陀也只能由得这个人离开,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选择之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它戒什么呢?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归依法,终不归依外道邪说;归依僧,终不归依外道徒众。这就是三归依戒所要界限的内容。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是说佛陀的智慧就是解脱,祂有解脱的智慧。可是外道呢?他是系缚,他是无知的。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欲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欲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种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归依的,是我们应该要去预防、去避免的。所以说我们人间之所以能够有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最基本的、不互相杀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既然要保得人身,我们就要维持这样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