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注7他生者,例如一神教外道主张一切有情都是由自己以外的创世主所出生。注8共生者,例如释印顺主张六根与六尘相触为缘即能出生六识,不必有第八识持种来出生六识。注9《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册31,页49,上22-下3。注10入地前仍有加行应修:大乘四圣谛之十六品心及九品心的修习而证得第四果(即是《楞严经》中所说入地前应修的加行),然后生起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永远不 三摩地

2018-07-21

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谓此心遍十方界;实乃心觉十方,非遍十方;若据此心为真,便堕轮回,不证涅槃。佛子住空无边处定中,心缘十方故,遂渐散乱,渐失空无边处之定力;已觉有过,乃不缘于十方空,向内心收敛返观,自以为所观之了知心即是阿赖耶识。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 三摩地

2018-07-21

而透过意识对于无漏净法的正确的思惟、观照,继续熏习净法的过程中劝服了意根末那的习气,修行也才可能会有作用;否则即如外道,永远无法改变现状。犹如计算机中的主系统程序,它是出厂时所设定好的程序,所有外挂程序不管如何运作,都必须受其控制。会用计算机的人,一定时常注意系统运作顺畅与否,时时侦测外挂程序是否干扰主系统程序运作;甚至可透过外挂程序,来修正原始主 三摩地

2018-07-21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意识虽然是虚妄法,是我见中的我,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但是修学佛法却也离不开意识,要用我们的觉知心来修学佛法,来体验自己的虚妄,来证得无我性,来证得实相法界。第六识的意识有这个功能差别,有这个体性,所以说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与什么相应呢?与意识相应;五遍行与此意识心相应,也是与阿赖耶识相应。但是六个根本烦恼——贪、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元朝历代皇帝,都信受从家乡蒙古带来的怛特罗佛教(天竺晚期密教,与教完全相同),故都崇尚双身法的乐空双运;由于乐空双运之法,以淫乐中的觉知心一心受乐而一念不生为其宗旨,所以必然都认定意识觉知心离念时即是真实心,落入常见外道见中。由此缘故,必然要破斥及如来藏妙义,所以对马祖、百丈、黄檗、临济以至汾阳、慈明、东山圆悟、大慧诸老,不以修证一念不生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此八大随烦恼是与七识心相应的,一切凡夫、外道、二乘人均不能免之。各位菩萨,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二十随烦恼我们无法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说明,留待《正觉总持咒》专书出版,书中我们将详述百法明门的内涵,敬请菩萨们期待。-----《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三摩地

2018-07-21

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由于未能与择灭无为相应的缘故。以上所介绍的是择灭无为。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三种:非择灭无为。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灭的精神体往来三世,故物质就是生命之,这是古印度顺世论外道的观点,后来演化为唯物论。三、三界唯心本心第八识虽然无形无色,然能摄持物质,譬如磁铁所生之引力,无形无色,却能吸引铁块。阿赖耶识具有一种功能——大种性自性,法尔如是能团聚四大极微成器世间及众生之色身。心能造物的原理,如《 三摩地

2018-07-21

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由于未能与择灭无为相应的缘故。以上所介绍的是择灭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择灭无为)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密教行者所认知的真心,有见闻觉知性,导致密教行者修行完全走错了,落入释迦世尊所说的常见外道中。可是密教行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简择力一点也没有,实在令人叹息不已! (原标题: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三摩地

2018-07-21

不正确的佛法当中,我们说他是外道外道的定义很简单:外于本心而求道。这里的本心是指根本心,是指本来就具足之心,是自在——自己本来就存在,不必依于他因、他缘才能够被生起的心。外道有所谓的五现见涅槃,他一样是如同刚刚所说的著相,著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这一些诸多生灭相的凡夫一样,差别只在于外道以定为禅。外道不了解本心的存在,不证本心、不明本 三摩地

2018-07-21

人间证得无想定之外道亦如是,以此为「入涅槃」,然实所入为无想定:定中无息无脉,无见闻觉知,状若人死。佛说此位中仍有七八二识,故说无想定中有不离身识,识不离身,故身不烂坏。然此非涅槃,三月五月后仍将因忽生一念,欲觉知色身坏抑不坏,而复起意识等六,又堕人间六尘境界。综合上述三界一切「身、觉」境界,皆不得离于八识心王而有;若离八识心王,尚不能有六根,何况 三摩地

2018-07-21

那这个如来藏、这个第八识、这个唯识祂是真实有的,祂不是想像出来的,所以祂并不是像外道对于唯心论这一部分他是没有办法证知的。因为如来藏祂是真实的一个实体,所以祂是具有科学所具有的条件:祂具有“可证性”、也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再现性”。因为如来藏祂本身祂是一个实体,祂是真实存在的,祂是可以让我们验证的,而且是每一个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剎那不住,堕在邪见而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开示: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大乘入楞伽经》卷四)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 三摩地

2018-07-21

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小乘佛法占主导地位,外道也极力攻击佛教,龙树菩萨及其提婆等观察因缘,依佛第二转法轮所说诸经,广造诸论,摧伏外道,兼破部分排斥大乘之小乘人,由此大乘日益复兴。龙树、提婆所弘扬的中观思想遂成为当时大乘的主流,但是龙树、提婆并没有想要建立中观宗。到了五、六世纪佛护论师按照自己对中观的理解,建立了应成派中观见(该派不承认有任何真实法的 三摩地

2018-07-21

4、如来藏并非外道的“梵我”思想或谓如来藏是印度教的“梵我”思想的翻版,是外道法。其实,与其说是如来藏是外道“梵我”思想的翻版,不如说外道的“梵我”是如来藏法的翻版。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以前,外道中就有轮回、解脱、涅槃等思想,这是先佛遗法,只不过在先佛所传之法灭了以后,徒留下一些名相,外道盗用了这些名相而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达尔文所提出的「演化、天择」,是一种无因论及断灭论;达氏的主要论述中提到,物种的变异是由自然机率碰撞而来,是无因而生,这是标准的「自然外道」。诚然,达氏的理论提供了近代生物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但是其以「唯物」为主的思考而将一切物种加以「物化」,犯了严重「化约论」的毛病。姑且不论此论是否与佛法相违,仅在事实上就受到许多有心探讨心智(mind)秘密之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