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注6、宗喀巴疏,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第14,15页,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佛菩萨对于“无外境而唯有内识”不许者,所说只局限在识阴六识之内,意谓必须有外六入才能有内相分,有内相分才能有内六入,而识阴六识全都必须依外境(凡夫都将内六入视作外境)才能生起及存在。这说法完全正确,但却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的内识阿赖耶心体上。内识阿 admin

2020-07-02

  由于如来藏藉着前五根去接触外五尘,而有了外六入、内六入,由如来藏出生了外六尘、内六尘;这就是唯识学所说:六根、六尘与触心所三和合的缘故,而由如来藏出生了六识。这六识就是识阴六识——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其中的意识能够分别诸法,于是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就出现了,为众生所受用。由此可知,不管诸法它是直接出生的、间接出生的或者辗转出生 admin

2020-06-08

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就落入妄想之中;因为实际上,尚需有如来藏现起六尘内相分境,以及其他诸缘具足才能令意识了知六尘境界。所以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落入对于显示因之误解。众生通常对于内五尘上面所显现之 admin

2020-02-21

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 admin

2020-02-21

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 admin

2020-02-18

 但这六入属于境界受,就是外六入,还谈不上心的觉受,只是境界中的外六尘的领受。可是要说到深层一点,这个境界受根源要牵涉到背后的如来藏,如来藏借著五根和意根摄受了六尘,可是摄受六尘后祂变现出内相分的六尘是在你的脑袋中──就是在你的胜义根中,是在胜义根中变现出内相分的六尘;但是意根对外相分的六尘也有领受,就是五尘上的法尘,对外六尘也有领受,所以意根 admin

2019-09-02

六入又分为外六入与内六入两种,外六入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扶尘根以及意根,接触外六尘的现象;内六入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胜义根以及意根,接触内六尘的现象。换句话说,藉著六根触外六尘才有外六入,并且藉著外六入的外相分,如来藏就如实变现一模一样的内相分六尘,才有内六入,接著见闻觉知心才能出现,才能了别内相分六尘。譬如,眼扶尘根(也就是眼球)所接触到的外色尘,属 admin

2019-04-24

复有六法,谓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长阿含经》卷八)也就是说,在六入当中,分成外六入、内六入。那什么是外六入呢?外六入就是说,外面的六尘进入了六根当中。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这个外五尘进入了五根当中;但是还有个意根,也就是祂接触了五尘上面的法尘,这个祂接收了。但是,纯就外六入,你仍然看不见,无法接触到六 admin

2019-04-24

)中道之略解 世尊云:“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四阿含诸经中,佛说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已,仍有本际、真如、如、实际、识、心不灭,故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无”,有本际如来藏不灭故;亦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有”,无三界一切有故,意根意识俱灭尽故;由斯正理,《阿含经》中佛说涅槃名为中道。复次,大小品般若 admin

2018-12-27

缘于自己的名色时,当然会有六入:由外六尘而有外六入,由外六入而产生了内六入,如果不缘于名色就不会有六入;若不缘名色,意识就不能现起。一念起杀时,缘于六入、六尘,就会有触:触到自己所了知猎物的色声香味触法。当人想要杀害一条鱼时,一定会先缘于鱼的名与色,六入一定会从那条鱼的色身而缘;当某人起一念杀心时,一念生起就已经以六入缘于鱼身了;若没有六入就无法具 三摩地

2018-07-23

缘于自己的名色时,当然会有六入:由外六尘而有外六入,由外六入而产生了内六入,如果不缘于名色就不会有六入;若不缘名色,意识就不能现起。一念起杀时,缘于六入、六尘,就会有触:触到自己所了知猎物的色声香味触法。当人想要杀害一条鱼时,一定会先缘于鱼的名与色,六入一定会从那条鱼的色身而缘;当某人起一念杀心时,一念生起就已经以六入缘于鱼身了;若没有六入就无法具 三摩地

2018-07-23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外六入。弥勒。能取义者。即是可取义。是名知能取可取义。弥勒。菩萨知住持义者。所谓世界众生住处。依彼住处众生可见。所谓聚落田地。彼百聚落地。彼千聚落地。彼千万聚落地。名尽海畔地。彼百千彼百千阎浮提。彼百千彼百千万。名为一千世界。彼一千世界百倍。彼百倍千倍。彼千倍百千倍。名为二千中世界。彼二千中世界百倍千倍百千倍。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彼三千大千世界百 三摩地

2018-07-21

外六入。如是等我说彼法界一味。而彼声闻不能觉知。是故我说有种种乘。观世自在。如有众生闻说如是分别执着。彼人不知一乘之体。取种种乘而证彼法。异异而取迭共诤论。我意如是。应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种种诸法相我依一理说生于下劣解我说名二乘如闻声分别而不知彼义故诸乘相违憍慢众生诤知诸地妙相及诸愿生处此胜相对治我说是大乘尔时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深密解脱修 三摩地

2018-07-21

若根非有触尘之用,则如来藏生吾人色身何用?单凭如来藏与七识心就可以生活在人间或欲、色天界了!如是,则生此正报身又将如何受报?阿含部经中佛所言外六入,又将如何成立?故根、尘和合必生触,然非必有识现起;唯若识起,根识必触同一尘境;故法宣师不应说第六识与第七识所缘境不同。又经、论中亦云意、法为缘,生意识,则眠熟位中法尘必已存在,若意根不能触缘于五尘上所显 三摩地

2018-07-21

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是故如来宣说佛性即是中道。非内非外故名中道。是名分别答。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非内非外。善男子。或言佛性即是外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在外道中。断诸烦恼调伏其心教化众生。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外道。或言佛性即是内道。何以故。菩萨虽于无量劫中修习外道。若离内道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admin

2018-07-19

外六入是名众生我人士夫。离内外入无别众生我人士夫。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云何说言我见我闻我苦我乐我忧我喜。佛言。善男子。若言我见我闻名有我者。何因缘故世间复言。汝所作罪非我见闻。善男子。譬如四兵和合名军。如是四兵不名为一。而亦说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是内外入和合所作亦复如是。虽不是一亦得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我苦我乐。先尼言。瞿昙。如汝所言内外和合 admin

2018-07-1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