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可是如果在声闻法中,比丘尼出家成为长老之后,若遇到一个新剃度的戒疤还没有干的比丘,她照样得要跟他顶礼,这就是二乘法中的男尊女卑,在大乘法中都没有这个规矩。所以你如果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虽然你是比丘尼,也就不需要跟比丘顶礼;但如果你是依止声闻戒,不管你的戒腊多么久,永远要跟戒疤未干的新戒比丘顶礼,永远都是如此。所以说那些女权运动人士,大声疾 | admin 2020-06-08 |
|
僧的分类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主要修学的内容,分为声闻僧、菩萨僧。(一)声闻僧,以解脱道为主修,剃发染衣,具足出家沙门的形相。(二)菩萨僧,以佛菩提道为其主修,有出家和在家的形相。在家的菩萨,即使不剃发染衣,只要能够证悟第一义谛般若实相,便可以叫做僧。这种僧也叫做胜义僧,如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按照戒定慧的不同,可以分为凡夫僧、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意思是说:虽然三人以上才能成为僧众,但无佛之世的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以及有佛法之世,而在佛法上证得圣果的声闻道中见道以上的圣者,还有菩萨道中见道以上的贤圣,这一类修行人纵使单独一人,也可称为僧。在小乘的声闻僧一定要在声闻法中出家,而且一定要四人成众才叫作和合僧;因为他们所修所证以五阴为所依,以五阴这个人的主体来计数是否成众 | admin 2020-06-08 |
|
双身法的修习更是严重的破戒行为,乃是师徒乱伦、母子乱伦、父女乱伦、人兽乱伦的;已受声闻戒而与任何人合修双身法,或是已受菩萨戒而与配偶以外者合修双身法,死后必下无间地狱。二、贪习交计:贪求的习气不止而互相交错,彼此吸揽不止,就好像人的口鼻吸进冷空气一样,便有冷触生起;因此众生之间两两贪习交错互计,故得感招地狱中有咤咤、波波、囉囉、青莲、赤莲、白莲、寒 | admin 2020-06-08 |
|
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是未断萨迦耶见之博地凡夫,而且是落入外我所而贪求女色的极重贪者。因欲界众生都贪着色声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人,如果只是断了我见,尚未明心之前,成为六住位菩萨,他的解脱果证境,就等于声闻初果;因为性障未除,所以证悟般若以后,只是进入第七住位 | admin 2020-06-08 |
|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 | admin 2020-06-08 |
|
六地跟四地、五地的增上慧学的修行也有差异,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有人悟得如来藏时,我见等五个恶见就会跟着断除;如果修学声闻法的四念处观成就时,也会跟着断我见等五个恶见;以上所断的烦恼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但是其余的五个烦恼却是修所断的烦恼,并不是见道时可以断除的。这五种修道所断的烦恼,和恶见等五个见道所断的烦恼,合称六种根本烦恼。-------《正法眼藏‐护法集》-----萧平实无始无明在大乘明心见道时即已打破,但是犹未断 | admin 2020-06-08 |
|
这种涅槃不是定性声闻的大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也不是缘觉所证得的涅槃;他们的无余涅槃不叫大般涅槃,只能称为二乘涅槃!这是六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具足的涅槃,但是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稍稍知悉的。定性二乘的无学位阿罗汉、辟支佛,以及等觉位以下的菩萨,都不具足佛地的这四种法,所以不能称为常乐我净,所以说二乘圣人都是无漏不尽,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 | admin 2020-06-08 |
|
你悟到了祂,这是第八识,这个阶段叫做阿赖耶识;悟了的时候,见一处住地烦恼断了,也就是见惑断了;既然明心而不退失了,就是第七住位菩萨;可是在解脱道的二乘菩提上来说,你只是等于声闻解脱道上的初果人而已,还有思惑要断。思惑断尽了以后,第八识的阿赖耶体性消失了,才改名叫做异熟识,这时才是叫做第九识,但仍然是第八识心体,只是内容有了一些改变——分段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指未到四果的声闻行者,他得要再受后有,但是受后有之后,他也可以解脱。上流就是说往上层境界投生去,往上去并没有说一定去到什么地方证解脱,有的人是中阴身出现以后,他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去;生到那一天以后,赶紧修禅定;证得禅定之后,断除了所剩下的一分微细我执,提前舍寿而取涅槃,这也是解脱。但是他在人间舍寿时,得再受后有之天身,他不是不受后有啊!他受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声闻的解脱里面,即使一个慧解脱的阿罗汉,他也要继续往前迈进,他还要修八背舍,然后让自己对于六尘的觉观的触的饮食,能够把它灭除;所以最后他还要能够修八背舍,能够进入灭尽定,把这个触食也要把它断除。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这个意思食,也就是对于未来的希望,这种饮食也要把它断除掉。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 | admin 2020-06-08 |
|
若不能够亲证如来藏,所修所行皆是外门而修,纵不能够进门成佛之道之大门、内门,也无法于大乘法中发起胜解与胜行,在此之前所行皆无非是修集大乘法的资量罢了,或者是声闻法之修行而无法明心进入大乘法之修行堂奥之中。打个比方来说,譬如说有人要去登一坐山,那么他最重要的是要干什么?他一定要找到这个登山的入口处,如果他没有找到登山的入口处,他永远在外面一直绕,那样 | admin 2020-06-08 |
|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 | admin 2020-06-08 |
|
第九观成就的时候,诸佛会现前为你授记,会告诉你:「某某人,你在多久以后成佛,佛号叫什么,佛国世界叫什么,转几遍,率多少声闻众,度多少菩萨众,正法住世多久,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会跟你预记,这叫做授记。这是第九观---真正的念佛三昧。所以,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何以故?「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自此观起至十三观止,皆是念佛三昧,已见十方诸佛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弟子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佛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弟子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菩萨四果和声闻四果又不一样,菩萨四果是从初果就以慧印证涅槃,只是掉举等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没有断尽,所以他还须求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所以要留在世间。因为修学菩萨行不能离开世间,所以他驻在世间。当他断了五上分结,就是不坏五阴而实证涅槃。如果他有四禅的功夫,就可以随时随地提前舍报入涅槃,没有障碍。他如果要延后舍报,照样可以做得到。这 | admin 2020-06-08 |
|
贪欲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欲,是不行欲的行,菩萨断贪欲,是在欲而断欲。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不离淫欲行为而照样可以进步,但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欲行禅,必须要先见道,如果没有见道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