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声闻人证得阿罗汉果,烦恼的现行是断了,可是还会有残留的习气,所以世亲菩萨说:今虽惑尽,所为相状似染形仪。例如:有一次,有一只鸽子,佛陀从它身边走过去,影子照到它,它一点都不惊慌,还是非常的自在;可是舍利弗的影子去接近它时,它就开始发抖。舍利弗就觉得很奇怪,他和佛同样都证得了解脱,也都是有慈悲心,也断烦恼,为什么鸽子还怕他呢?他想想自己完全没有伤害 admin

2020-06-08

  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 admin

2020-06-08

  可是我们知道真正的解脱,有所谓的慧解脱;慧解脱的声闻人并不需要到达非想非非想定的禅定力,他就可以获得解脱。所以解脱其实是因为智慧而解脱,而不是因为禅定力而解脱。所以净无想道的问题就出在,如果以它为究竟的涅槃的道路的话,其实他是有可能产生见解上的错误,所以佛陀并不认可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就一定是获得涅槃;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真正的解脱在于智慧,要有解脱的 admin

2020-06-08

  所以接著应当为您解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了!藉此详细阐述心解脱与慧解脱的机会,来导正现代普遍存在於大师之中的声闻解脱道法义及果证上的严重误会。关於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是现代佛教界多年来大师们所混淆不清的重要法义,也是一直被佛教界专修解脱道的人们忽视的重要法义,也是您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取证三果或四果的一个极重要标准。在阿含中,心解脱的取证意涵是很明确 admin

2020-06-08

  】(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卷下、中阿含因品第四《大因经》)为何在宣示五蕴虚妄及人间的四识住以后,要另外再说七识住的境界相?其实都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施设的,属于佛陀在声闻法中的为人悉檀。有的人在观行五蕴的虚妄以后,仍然不能断除我执,仍然继续执着三界中较高层次的有为境界相,不离三界爱,不知痈本,所以佛特地为众生宣说三界中七种识蕴所住的境界相,让佛弟 admin

2020-06-08

  譬如法华会上,当世尊准备开讲《法华经》的时候,就有五千声闻人当众退席,而在场的阿罗汉们,居然都没有人出面制止声闻人的退席;这就表示阿罗汉们对佛世尊仍然有疑,怀疑自己与佛的解脱证境是否相同,怀疑世尊即将宣讲的《法华经》是否言过其实;因此说阿罗汉仍然有增上慢。增上慢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产生,而三贤位菩萨在证悟以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众生,有时也会不自 admin

2020-06-08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admin

2020-06-08

  然大乘三十七道品诸菩提分所证,有别声闻所证;谓菩萨依法界实相而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异于声闻菩提分之于五蕴十八界无常断坏之法,其慧有同有异;同者为声闻所知,异者则非声闻所知,谓法界实相也。-----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们都没有出来制止五千声闻人的离开,这表示阿罗汉对佛仍然有疑,怀疑自己是否与佛陀的解脱证境相同?怀疑佛即将宣讲的法华是否言过 admin

2020-06-08

  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 admin

2020-06-08

  出了家专门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凡夫僧,就是声闻僧,这也是人间的僧宝之一。虽然他是心量较小而不敢求受菩萨戒,所以他们只修声闻道──只修解脱道,不敢真修菩萨道,但他们仍然是僧宝之一。虽然仍只是凡夫僧,但你还是不能轻易的批评他,只能从法义上来讨论他的说法。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 admin

2020-06-08

  双身法的修习更是严重的破戒行为,乃是师徒乱伦、母子乱伦、父女乱伦、人兽乱伦的;p75已受声闻戒而与任何人合修双身法,或是已受菩萨戒而与配偶以外者合修双身法,死后必下无间地狱。二、贪习交计:贪求的习气不止而互相交错,彼此吸揽不止,就好像人的口鼻吸进冷空气一样,便有冷触生起;因此众生之间两两贪习交错互计,故得感招地狱中有咤咤、波波、啰啰、青莲、赤莲、白莲 admin

2020-06-08

  若无菩萨种性,而是声闻种性或者凡夫异生性,虽往世少有福德因缘,此世得遇善知识加持帮助而见道,也无法堪任菩萨璎珞庄严的贵重,未来退失菩提心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明心见道乃是资粮与加行的果,乃是了因,而菩萨种性的具足乃是生因,所以圆满菩萨种性更是重要;因为有了菩萨种性,明心见道只是迟早的事情;若没有具足见道应有的菩萨性,想要开悟明心是不可能的,纵使悟了还 admin

2020-06-08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admin

2020-06-08

  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佛所说的这一句:阿梨耶识名如来藏,经文写得这么明白,有人还要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两个名称分割后建立 admin

2020-06-08

  既然吾人五蕴身心及时时面对之境相皆非我我所,而证得这种无我的人,就算是懈怠放逸的人,也能历经七次的天上人间往来受生而得解脱,出离三界;这就是声闻钝根初果人。试问:吾人能忆能知能观的五蕴身心既然非我、我所,应同断见外道论议;然佛却云此中有一非五蕴身心,非能忆能知能观的心,名为我,本际,能于七次天上人间往来之后而得解脱。故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 admin

2020-06-08

  声闻解脱道当中的疑,是单指对三宝的疑,还有对我见的疑。我们来看看对三宝的疑。譬如对佛的存在有疑:佛入灭了到底还有没有?如果都没有,那我学佛要干什么?不相信佛是常住于世间。还有对于佛的功德有疑:佛的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疑,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由于这样的人对佛有疑,当然不会去求取解脱。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 admin

2020-06-08

  可是声闻佛法所讲的慢,并不是这样子,声闻佛法讲的慢就是讲乐于自我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心乐于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导致轮回三界生死。那我们就以四空定来说明好了,譬如说你到了空无边处,也就是说你心能够觉知十方;既然能够觉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识心仍在,我慢也会存在;你要舍,否则无法转进;舍了以后就转进到识无边处。所谓识无边处就是发现到,过去的识种无边、现在的识 admin

2020-06-08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 admin

2020-06-08

  因此除了入无余涅槃的定性声闻之外,其余有情皆会出生到下一世去。因此大家就可以了解,虽然有些中阴身会投生至鬼道,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而出生在鬼道的时候,也已经是出生在下一世了。这里我们顺便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越到后面的中阴身功德越差。第一个中阴身是最好的,因此如果能在第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来世的福报通常会比在下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的福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