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佛开示在家菩萨财施有二种,分为外财(指财物等布施)及内财布施(尤指为护持正法而牺牲身命,如《大涅槃经》卷三所说,有德国王护持觉德比丘,与破戒诸恶比丘战斗,身被刀剑箭槊等,体无完肤,死后住生阿閦佛国作声闻第一),在家菩萨应以外财布施为上,护持出家菩萨弘扬,必要时,得以牺牲身命内财而使佛的能够延续下去。由上可知,头目脑髓悉施之布施,是初地满心开始的菩萨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下智者虽不能了般若第一义谛诸多胜义,但能於此恳发大心,愿意成就菩萨无上大道,永不效法声闻人速取无馀涅盘,愿发受生愿,永不取涅盘而世世熏习菩萨道;愿以救护众生为念,世世永不改易;如是发起大愿者,亦得凭生前所造种种善业福德,并得上品下生而往生极乐;七日之後,亦得见佛闻法,同样可以实证无生。其中品者,皆因不能发起大心,是故只能於世法之中修习种种福德,孝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净土经中常常提到,当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心得决定,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或诸比丘眷属围绕加持摄受,但是重点乃是亡者是否心得决定、一心不乱呢?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卷一开示:【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我们从这段经典,可以看到,这里说,想要往生兜率内院的人,是要怎么样去?是要净诸业,行六事法,是这个条件就可以往生喔!可是我们要看看什么叫作行六事法呢?他就可以能够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而是怎样?将来随着弥勒下阎浮提的时候,第一闻法,什么叫第一闻法呢?表示在弥勒尊佛祂转法轮,三转声闻法的时候,他就可以听闻到佛法,是指这个意思,所以第一闻法是这个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如果是二果以下的声闻人,即使在中阴身的时候听闻《度亡经》,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解脱。至于一般泛泛的佛教信众,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如果有人在中阴身阶段,转向善道或是趣向解脱,那是因为他在生前所修学的善法串习的结果,而不是别人帮忙读诵中阴密法,所能够引发出来的。譬如《阿毗达磨集论》中说:「住中有中,亦能集诸业,先串习力所引善等思,现行故。」就是这个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起于声闻心。不乐修菩提。是则欺世尊。亦不求缘觉。自济利己身。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如今日佛土。清净妙庄严。令我得道时。超逾亿百千。国无声闻众。亦无缘觉乘。纯有诸菩萨。其数无限量。众生净无垢。悉具上妙乐。出生于正觉。总持诸法藏。此誓若诚实。当动大千界。说如是偈已。应时普震动。百千众妓乐。演发和雅音。光嚁微妙服。旋转而来降。诸天于空中。雨散众末香。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邱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原。更无别体。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趋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又尝作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声闻会宝坊。经宣十二部。偈演百千章。直指菩提径。俱浮般若航。挽回寻剑客。唤醒失头狂。九品标粗妙。三乘互抑扬。炼深终绝矿。簸净岂存糠。示现真弥勒。咨参妙吉祥。圣贤云叆叇。天乐日铿锵。俊伟纯童子。伊优绝女郎。语言工问答。进退巧趋跄。火齐恒流(原标题:净土圣贤录往生比丘第三之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 | admin 2018-07-20 |
![]() |
他说:“能杀掉我见,进而断除‘疑见、戒禁取见’,在声闻法里就可以证初果解脱道,今天的解脱道是免费赠送、见者有份,就算不参加禅三,就此下山,也值回票价。现在再问一次:有没有人要退出禅三?现在可以离开了。”但是大众没有人退出,所以主三和尚接著就说:“亲证无上的‘本心’,不但能证解脱果,还能证佛菩提果。虽然开悟很难,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愿法师认为所有的修行人,都应以四双八辈〔编案:声闻果之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四果向、四果〕为努力修行的目标,在行住坐卧时包括打坐时,都心心念念放在四个念处上。那时,我对大愿法师很信受,心中发愿:有一天要去台南找他,并且在他的座下学习内观禅修。直到有一天,在有线电视台的佛教节目中,我听到大愿法师回答一位求法者的问题之后,我对大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摘自印顺法师著《如来藏之研究》页41)平实云:印顺法师被尊称为佛教界之导师,身为大乘比丘、自命为大乘法之修证者,而崇尚声闻小法,以声闻法之缘起性空解释般若,(p.327)缘因早年受彼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故入歧途。彼云:“抗战开始,我游西川,接触到传的空宗。那时我对于佛法的理解,发生重大的变革,不再以玄谈为满足,而从初期圣典中领略到佛法的精神。由于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声闻缘觉,智不能论。实无一物,妙智独存。本际虚冲,非心所穷。正觉无觉,真空不空。三世诸佛,皆乘此宗。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照无相苑,朗涅槃城。诸缘忘毕,诠神定质。不起法座,安眠虚室。乐道恬然,优游真实。无为无得,依无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心若不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着,法达禅师进一步问道:“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度量,尚不能测于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车、鹿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宣说。”六祖道:“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的剃度师要求他学习声闻戒律,但是他不感兴趣,说道:“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耶!”于是便放弃所学,游方参请。后在翠微无学禅师座下问道,偶然碰到一位行脚僧人从江西来,盛称洞山法席,于是他便辞别翠微禅师,前往参礼。初礼洞山,洞山禅师便问:“甚处来?”道膺禅师道:“翠微来。”洞山禅师道:“翠微有何言句示徒?”道膺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妙总禅师从此便声闻四方。南宋隆兴元年(1163),妙总禅师应郡守张孝祥之邀请,住资寿寺,开法接众。 (原标题:297资寿尼妙总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著─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