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瑞相,极乐世界殊胜的光明相给他看,因此他心变大了,肯发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这就是诸佛菩萨常示现瑞相的另外一个慈悲摄受的目的。第三种情形,常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比方说我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来说,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我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我们说过,从一个念头开始,就会跟许许多多的众生结下善缘或是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在理上也可以说:有广长舌相,就是为众生说法时,不论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法,都可以深广的宣讲。可以称为理上的广长舌相,因为将来成佛时可以依此而如诸佛一般成就广长舌相。-----《正觉电子报第37期》<般若信箱问十二>(原标题:《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若有人同样去跟随这个破法者去说:没有如来藏,乃至于毁谤大乘的菩萨他是不可能证的;乃至依于大乘菩萨不一定示现声闻的出家相,他也要做种种毁谤,事实上他都是会堕入这个破者的这个行列里面,他也会承受同样的大苦。而这个大苦的其中一样就是,即是他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他会产生障碍。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成就,完全是因为有如来藏!如果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从这段就可以知道,佛陀告诉阿难跟弥勒菩萨说:你有没有看到极乐世界,从地面到净居天,到色界天的还天,其中有种种微妙的境界,还有种种自然的事物,有没有看到啊?阿难就回答说:有啊!已经看到了!世尊就接着问说:你有没有听到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此说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证悟的人容易发起,未悟以及悟错的人不容易发起,除非是再来的回心声闻缘觉种性的菩萨才能发起。(原标题: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切的法也是一样:或叫人天法或叫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善法、恶法……等等,这些名字乃至这些法,他们的自性本身是空、寂灭、无所有。二千五百年前,人们看见有释迦牟尼佛应化出世;可是,释迦如来真实的身相是什么?是无生、无灭。二千五百年前所示现的只是一个应化之身,但是真实的如来---空寂、无所有,是一个空性。本然的存在而不可见,不可触、不可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一种小愿是声闻人,他想解脱生死,因为他心量很小,所以那个叫做小愿,所以小愿它有不同的说法。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容易达成说是小愿,可是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这个世界很苦,也找不到真正能够教导的正确的佛法,那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去跟阿弥陀佛亲自学习之后,再来回到这个世界来救度众生,我们说这还是大愿。虽然它是因为很简单而能够成就而说是小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行善后,来世是不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佛法若是依一般的区分,可以分为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假如只是行一般的人天善法,将来的善果就只能生于欲界天或者是人间。除非说这一个人,他另外有禅定的证量,舍报之后就有资格可以生到无色界天或是色界天;所以禅定它也是一种善法,因为能为此世、他世顺益的缘故。假如说一般人所说的行善,指的是像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且这个发菩提心,是依于第二个部分的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就是说,乃至也应该要受菩萨戒,或者是声闻戒。而欲修净业的过程的这个具足众戒,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要亲证菩提果,尤其指的是佛菩提果。二者,因为分证了佛菩提果才发现明白,原来自己也有这个菩提心,这才是世尊所为我们说发菩提心的进一步意涵,所以才能够进一步信于因果;因为明白了世、出世间万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瑞相,极乐世界殊胜的光明相给他看,因此他心变大了,肯发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这就是诸佛菩萨常示现瑞相的另外一个慈悲摄受的目的。第三种情形,常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此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发起,对于一般未断我见的凡夫来说,那是不容易的!证悟而有转依成功的人,就比较容易发起;未悟或者悟错的人以及无法转依成功的人,也是不容易发起!我们再来看上品上生,后面的是怎么说:【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知道中品生的念佛菩萨,乃是阿弥陀佛所要摄受的一部分菩萨;阿弥陀佛所摄受的这些菩萨,他是偏向于声闻种性的菩萨。虽然他是菩萨,只是说他的根器比较偏向于声闻种性,不过他们还是菩萨,只是对于声闻法----他本身是声闻的根器----他比较喜欢趣向。也就是说修学大乘法的部分,他比较是属于新学菩萨,他对于大乘法的熏修,以时劫来讲比较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中品中生的菩萨,他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就是说他在娑婆世界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者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或者声闻具足戒而不违犯。也就是说,虽然他是一日一夜,可是他是精勤的持戒,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律,是非常精进!或者有的在家菩萨他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戒,也就是说在家菩萨他是一日出家受八关戒斋。他这时候不管是出家菩萨或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极乐世界的七日就是娑婆的七个大劫,他花开见佛只能见到两大菩萨,而听这两大菩萨----听闻声闻法要,开示五阴的虚妄、十八界的虚妄、五阴十八界观行----告诉他,让这个菩萨能够获得声闻的初果须陀洹。这时候他还继续在那里修学声闻法,听佛菩萨的,过了极乐世界一个小劫,也就是娑婆世界无量的大劫以后,他才能证得阿罗汉的这个果德。所以说这个也就是跟前面比就差很多了!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