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知见不够,不知道自性弥陀究竟是指什么?一直在相上转,以为见自性弥陀,是见一个有形有像的阿弥陀佛,其实是错了,所谓“自性弥陀”就是指真如佛性,所以在体究念佛前应该研究根本的教典,知道五蕴空、世界空、五蕴无常、世界无常、五蕴无我、世界无我、不可久住,那么有人就产生怀疑说:我们是大乘佛法,为什么还要讲南传佛法?应该知道,南传根本佛法是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0

见自性弥陀,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这个是菩萨所修、所行、所证,而不是声闻人所修、所行、所证。《菩萨优婆塞戒经》说:“菩萨于大悲中生”。所以菩萨想要以未来的无量生,来度化无量的众生,乃至成佛。是故,想要亲证菩萨所修所证的境界,就应当要发菩萨大愿。菩萨的大愿:首先要发愿,愿亲见自住弥陀,得上品上生,立刻回入娑婆乃至一切苦难世界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 三摩地

2018-07-20

佛的报身则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是示现予居住在方便有余土及实报庄严土的声闻众及贤圣菩萨众等亲近修学的法相。法性身无形无相,一切众生不能得见,是故需要应化身和报身、方便度众。若论实际、法性身才是佛的真实身,离于一切“身、身施设、言语、文句、声音、形像、符号”,无可表示,唯一空性。无名可名,施设“佛”、“法身”、 三摩地

2018-07-20

若如楞严经中所述,修至想阴灭尽、进入行阴区宇,乃至行阴灭尽者,此菩萨境界已超越声闻四果罗汉;若过识阴区宇,而至识阴灭尽者,已经十地,成为等觉菩萨了。自最浅之无相念佛、至最深的识阴灭尽,其间所证,各各不同,境界非一。对于经中所说各种不同层次之解脱境界,吾人当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戮力勤修。万不可得少为足,便妄言已修成大势至菩萨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真如佛性了了分明,不是声闻法、不是缘觉法,因此说他所坐的,叫做白牛大车,不是羊车、鹿车。他将来能够接引很多的众生,叫做乘于大乘。这个人于一切法的本际,没有任何的执著,因为他已经见到一切法的本际是空性,所以没有执著。因为证得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已经过了断见与常见的境界,所以他以安乐的大乘法而趣向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道。声闻乘因一切五欲的烦恼,而生起苦 admin

2018-07-20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 admin

2018-07-20

因为声闻人他也相信的修多罗,可是声闻人跟这个缘觉,他们对于的修多罗里面能够实证的部分只有生灭的部分。表示说他了解这个三界里面一切法都是苦、都是生灭,既然是生灭、是苦,就把它灭掉,那灭掉之后自己就成为不生法,就入无余涅槃,这样就叫做解脱。所以他们虽然相信的修多罗,可是他们的功德可以思议。如何思议呢?就是思议说把自己完全把他灭掉,这样子就是声闻他们所能 三摩地

2018-07-20

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或三苦)这也是为自己而发的,亦属小愿,称之为声闻行者。或「愿我现在开始念佛不久能让我感应见到弥陀世尊,或释迦世尊」或「愿我速登不退」或所求标准较高,如「愿我能解脱生死,永不轮回」;虽敢开口要求解脱生死,但仍与前述各愿一样均为自己而求,故均属小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 三摩地

2018-07-20

那就可以能够超出众魔路,也就是能够离开迷信的阶段,而且能够示现无上的解脱道!表现说这种解脱不是声闻的解脱,是超越声闻的无上解脱。而且这个信是功德不坏种,表示它可以因为如来藏的执持可以让我们的信能够带到未来世,乃至可以生长菩提树。因为我们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之后,就是开始具有般若的智慧,那就是有菩提的智慧。那我们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声闻人他也相信的修多罗,可是声闻人跟这个缘觉,他们对于的修多罗里面能够实证的部分只有生灭的部分。表示说他了解这个三界里面一切法都是苦、都是生灭,既然是生灭、是苦,就把它灭掉,那灭掉之后自己就成为不生法,就入无余涅槃,这样就叫做解脱。所以他们虽然相信的修多罗,可是他们的功德可以思议。如何思议呢?就是思议说把自己完全把他灭掉,这样子就是声闻他们所能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我们要注意,在我们后面所要说的八关斋戒或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里面所谓的出家戒都一样,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三摩地

2018-07-20

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我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你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你得要供养我。菩萨心中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我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我。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虑与悔恨,所以他布施以后众生仍然对他行恶,菩萨也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三摩地

2018-07-20

修多罗是指佛法:佛所说的佛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缘觉声闻所说的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我们常提到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那就包含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包括在内,故说修多罗。a、同体三宝或叫自性三宝所谓三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同体三宝或叫自性三宝。同体三宝系指真如之理 三摩地

2018-07-20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时佛敕十方众僧, 三摩地

2018-07-20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