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我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佛法跟外道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归依于三宝、归依于佛法,而不归依于外道?这一个层次,乃至第二个层次:为什么在佛法当中,我们主要是修学大乘,而不归依于小乘作一个定性声闻人?这两个层次,我们在这个单元我们简单来说,外道把不生不灭法讲错了,而一些错误的认为说:大乘法是佛涅槃之后,这一些论师们因为对于佛陀永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章声闻菩提之总相我们要来总结整个声闻菩提的内容。那我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四圣谛四圣谛者谓:一、苦谛:吾人一期生死中,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八苦。此八苦则归结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天这个单元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的概说。我们前面已经对佛法的整个概论,去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那何谓佛法呢?佛法必须要函盖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解脱道就函盖了二乘菩提,也就是缘觉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部分,我们后面会作详细说明;我们今天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要对声闻菩提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何谓声闻呢?何谓菩提?什么又是声闻菩提?所谓声闻,就是闻佛音声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菩提里面我们所要说的,其实佛是对于四圣谛还有八正道,对于声闻菩提这个部分的修行详述的说明了,从这边去阐述了声闻菩提如何修证的一个内涵;所以,我们现在要正式的来为各位说明四圣谛的道理。在进入到四圣谛的道理之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跟各位来探讨的。就是说,释迦世尊是在什么时候说四圣谛呢?祂是对谁说四圣谛呢?什么是四圣谛?为何四圣谛称为谛呢?四圣谛有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就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蕴处界诸法灭与蕴处界诸法依于如的这样子的道理,这个是圣人所有的,是圣人所知道的;因为不管是二乘声闻人或是说缘觉,都知道佛所开示的道理,佛所开示说我们众生都有一个如,都有一个本际,都有一个所知依;是因于这样子的本际,因于所知依,才能够去说我们蕴处界的贪着的灭除,这样子是说爱灭、苦灭的圣谛。所以,我们从上面《中阿含经》尊者舍梨子的开示的道理,我们可以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人他是信受了佛所说的本际,那仅只停留于这个蕴处界空,因为没有这个大乘的根器,所以没有办法去思惟而亲证大乘这样子的一个般若的一个本体,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去证悟这个如来藏;但是大乘菩萨,因为了知了这样的空相,而辗转的入了大乘,闻熏诸法实相。那什么是诸法实相呢?就是这个般若空性。那什么是般若空性呢?般若空性其实就是,佛在三转法轮的时候所说的这个一切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今天我们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上一次说到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声闻菩提《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首先我们要先对题目作整个了解以后,才能够对声闻菩提的内涵有所了知。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着断,戒禁取见也会随着断除,这就是断三缚结而成为初果人。断我见,在佛世很稀松平常;但是到了末法的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以前有很多人自以为已经证初果、二果、三果,甚至有人自称已证得第四果而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馀气。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今天我们在说的时候,为了要摄受声闻、缘觉这样的二乘人。因为他们心志很小,他们就是之前的第二种人:他们只希望解决掉自己的困扰,他们对于这世间到底会怎么样?这世界会不会毁灭?这世界会不会出生?这世界有没有地狱?有没有种种种?他们一开始都是没有兴趣;而且不只没有兴趣而已,他连自己的父母、子女到底以后会如何?以后会怎么样生死流转?他是漠不在意的,也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的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观行,才能断尽我见,才入初果;而仍不明中道实相。但菩萨初果,明心悟得真,不是解悟,不是以“一念不生的灵明觉了”为我,悟得真如的时候,不但断身见,同时也断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初发心菩萨由于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