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犹如声闻法中五停心观实修之目的在于发起未到地定,藉定力摇动或伏住烦恼结使;然后继之以声闻菩提的见道断我见时,声闻见道之后的智慧自然即可运转,才能名为已经证转之初果圣者。大乘法中亦复如是,须先有未到地定之定力,然后求断我见,继之以参禅求证真如;以未到地定支持的缘故,证真如以后才能免于退转;以此缘故,平实于弘法伊始乃至今时,一贯不变地主张必须有定力相应 | admin 2018-07-21 |
![]() |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 | admin 2018-07-21 |
![]() |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 | admin 2018-07-21 |
![]() |
六种凡夫法界指的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即中国佛教和民间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中的六道;四种解脱法界指的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在佛法中,人只是十法界中的一种,而且是生死凡夫;菩萨法界指的是证得了初地及其以上果位的菩萨摩诃萨,这种菩萨摩诃萨虽然在各种世间普度众生,但是他们本身并不属于轮回中的“人”的范畴。由于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的 | admin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甘露法雨》问答——————————————阿罗汉与佛的差异从烦恼障来说,佛是断尽无余,而阿罗汉是仍有余习未尽,如《摄大乘论释》卷9:「谓声闻等虽尽烦恼犹有习气。随缚所作掉举等事。如彼尊者大目揵连。五百生中常作猕猴。由彼习气所随缚故。虽离烦恼而闻乐时作猕猴跳踯。 | admin 2018-07-21 |
![]() |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 | admin 2018-07-21 |
![]() |
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 | admin 2018-07-21 |
![]() |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只谈“三乘菩提”呢?没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禅宗的般若禅而得开悟,乃是悟得异熟识,也方便说为真如;那是因为此时“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等佛地功德,还没有现前的缘故。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第八识,因为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佛法才有完整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真正的佛法是一个的佛法,并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佛法,是具足了声闻道、缘觉道,还有佛菩提道的。佛法我们大概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解脱道的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佛菩提道的部分。解脱道的部分就是涵盖了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除了解脱道,还有实证的部分,连佛所成就、最后的一切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萨种性之中。也就是说,一定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十信位的信解。而所谓一实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女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就可以能够超出众魔路,也就是能够离开迷信的阶段,而且能够示现无上的解脱道!表现说这种解脱不是声闻的解脱,是超越声闻的无上解脱。而且这个信是功德不坏种,表示它可以因为如来藏的执持可以让我们的信能够带到未来世,乃至可以生长菩提树。因为我们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之后,就是开始具有般若的智慧,那就是有菩提的智慧。-----《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6-07集三资粮之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萨种性之中。也就是说,一定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十信位的信解。而所谓一实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此大乘戒哪里是声闻戒可以比拟,这是法界如实戒法,于一切大乘佛菩萨所安住。《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得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不坏信简单来讲,就是对于三宝以及对于戒的信心──非常稳固的信心,这是在声闻解脱上面讲的四不坏信。在大乘菩萨道里面讲的是十不坏信,十不坏信的内容除了囊括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像对善知识,对众生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种信心。可见大乘的菩萨道里面,关于信成就的部分是更为深入的。十信位单元的部分,在《起信论》讲得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况且,谤菩萨藏是无间地狱业,因为等于把佛法根本推翻了,把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佛法推翻了,同时也把世间法推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法如果没有如来藏,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啊!因为,一切众生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那把这个根本法都推翻了,那不是等于也推翻了世间法吗?所以,为什么说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这就是属于无间地狱业;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中的出家人,是学佛而非学罗汉的。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一心想要大家出钱出力为他成就,但是对于佛法在人间的永续流传,对于众生广被误导的事情却丝毫都不关心,这就是声闻性的自了汉;在法上而言,若是只对缘起性空有兴趣,当他听到常住的如来藏心时,却完全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