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于天竺示现大般涅槃以后,声闻法中的摩诃迦叶尊者观察到:须跋陀罗摩诃罗比丘认为可以不必再听从世尊关于净或不净、应作不应作之言教,随著世尊之涅槃示现,从此以后自己可以随欲造作或不作。看到同行比丘有这样的想法,促使摩诃迦叶尊者思惟著:有这种想法之比丘能导致恶法生起,应该趁恶法未兴起之前结集世尊言教为法藏,让世尊正法能够住世久远以利益有 admin

2020-06-10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 admin

2020-06-10

又《瑜伽师地论》中说,不论声闻或大乘的见道,只需依未至地定即可于悟后相应其功德23;论中复说,欲证初果乃至明心,都必须有相应的定力作为所依,即是未到地定24;欲证阿罗汉果时必须有初禅作所依,亦不需有第四禅25。以是缘故,说三乘见道必须有未到地定作所依,欲证阿罗汉果者必须有初禅以上定力作所依,是故论说:“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 admin

2020-06-09

  前面两个人:第一种是声闻圣人,听闻而相信佛说的另有一个本识出生名色,当名色全部入灭以后还有本识常存,不是断灭空;因此可以无所恐惧而断尽我执,出离三界生死。第二种是缘觉圣人,生在无佛之世,不必经由别人开示,他自己推断出一定是有一个本识,才能有这个名色引生的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因此他也愿意灭尽自己而不受后有,捨寿时灭尽自己而取无余涅槃。第三种贤圣可就不 admin

2020-06-08

  )二乘菩提之修行,首要之务在于断除我见;断我见之法,首须现观「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觉知心,乃是依他起性,乃是虚妄法,不可认定为常住不坏法;应当现观其虚妄性之后,断除对觉知心,对意根自己之自我执着,是名二乘菩提之见道,证得声闻初果。(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二乘菩提法称 admin

2020-06-08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 admin

2020-06-08

  七地菩萨于人间现有受想行觉,而念念入灭尽定,非声闻缘觉俱脱圣者所知,虽佛性不断,而未离佛性种之变易流注,仍非真常。三、八地已去虽离分段死,多不于人间示现;以二种意生身受变易死故,佛性恒现不断,方便说常;以佛性种子流注不断,仍非真常。四、佛地真如,具净八识聚,其佛性种之流注已尽,方得名为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其真如能与二十一心所相应,究竟无功用行, admin

2020-06-08

  从这里可以了知,菩提就是觉悟真心如来藏,菩提道就是佛菩提的法道,是让菩萨成佛的法道,不是成就二乘声闻缘觉的法道。--------《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67集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一)》游正光老师「复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寂静。何等名为寂静二法﹖舍利子!于内为寂,于外为静;何以故﹖眼性是空,离我我所;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性是空,离我我所。若如是知,名之为寂;如 admin

2020-06-08

  声闻现观五蕴空,修除寂而常知之意识封意识自己之执著而成无学,实证五蕴空,方有空可执。而彼一分空大乘论者,执著意识臆度之空,所说同於断灭空、无常空,复又执著寂而常知之意识心,此名空见论之常见有,且未证得声闻空,何处有空可执?是故空执定指声闻无学实证五蕴空,自知我生已尽、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执涅槃寂灭,不愿再受轮回,不回向大乘成佛之道,方名空执。未证空 admin

2020-06-08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 admin

2020-06-08

  若人受三坛大戒已,不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而以声闻比丘比丘尼戒为主要受持,是人名为声闻僧,不名菩萨僧。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为次要受持,是人得名菩萨僧。以依未见道者说,是故菩萨僧中亦有凡夫僧,唯出家人可以名之。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 admin

2020-06-08

  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一心想要大家出钱出力为他成就,但是对于佛法在人间的永续流传,对于众生广被误导的事情却丝毫都不关心,这就是声闻性的自了汉;在法上而言,若是只对缘起性空有兴趣,当他听到常住的如来藏心时,却完全不 admin

2020-06-08

  莫道无始无明,下至声闻果之修证,今时全球大师与学人已皆错会错说,尚不能如实了知一念无明,何况大乘佛菩提智所破之无始无明,彼等云何能知?今时及南洋地区之所谓证得初果乃至四果之人,悉皆未断我见,执着于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亦不知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皆在意识心之不贪外境五尘上着眼。彼等诸人皆不知应断觉知心对自己之贪…等,皆不在断除我见上用 admin

2020-06-08

  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道。现在北传与南传佛法的弘法人,不能证得解脱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解脱道不了解,对于众生我不了解,对五阴十八界误会了,不能一一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所以落在意识心的觉知 admin

2020-06-08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欲界中之不如理作意所生之三缚结,若有真实明师指导,利根人甫闻即断,成初果人,从此永不再执欲界中之无念灵知心为真如心,「欲界我」之邪见已经永断故;由永断欲界我见故,疑见及戒禁取见随之永断,分证解脱,不受欲界我见所惑,预入圣流,名为真实声闻初果人也。《甘露法雨》 admin

2020-06-08

  然而(一般人)就算是发起了初禅,也只是凡夫一个;因为声闻果位的判定首先就要以断我见作为先决的条件。初禅发起的时候,就是离开了欲界的境界,而生起色界的境界,因此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定。初禅的境界总的来说,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也有观,觉与观又叫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譬如说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 admin

2020-06-08

  如果说这个僧他所传授给你的只是声闻缘觉的解脱法,那么这个僧宝本身他就不能传授给你佛法,这个你要知道。也就是说,僧宝本身你要知道:“他是能传给我佛法的菩萨僧呢?还是他只能传给我解脱法的声闻僧?”所以,我们对于僧宝也要知道,你才能够说你要依止于佛法僧三宝,然后来长养自己的信根。那么你能知道说,原来在佛法中的僧宝还有分,还有分声闻僧,还有分菩萨 admin

2020-06-08

  在一般情况来说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就不正确了!譬如我释迦牟尼佛有时说二‘善来比丘!’他当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阿罗汉,这种比丘都是菩萨比丘,不会是声闻比丘啦!你们明心了就应该听懂了,翻译成白话叫作:来得好啊!比丘!他就成为通教的阿罗汉位菩萨了!当他的我见断时,我执就跟着断了,当时就是阿罗汉了。如果你往世有般若慧,这一世又具 admin

2020-06-08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71   72   下一页»   共1432条/7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