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修学声闻菩提的内涵之后,我们要如何来修道呢?修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出家,第二种就是在家。出家就是剃头、着染衣,然后住到寺院去,或者是三衣一钵,然后人间、乞食,最后把三界的欲爱断除掉,这就是出家的修行。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 三摩地

2018-07-21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能完全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闻菩提。所以整个声闻菩提有一个总相;所以在研究声闻菩提的时候,不可以说这个部派用什么,那个部派用什么,然后每个地方说法不一致,这样是不符合法界实相的。如果要在中修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 三摩地

2018-07-21

首先我们先了解声闻菩提里,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就叫作苦圣谛,还有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所以有人认为,先有声闻、缘觉,后面才有大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还是有人说:大乘似乎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兴起的。意思说:大乘成佛法道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铺设完成的,这个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的智慧。阿罗汉从现观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现观后产生了无我的智慧,以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羊车即声闻菩提,鹿车即缘觉菩提,大白牛车即佛菩提。如何汇同五时、五乘和三转法轮三会?1、第一会初转法轮即阿含时,包括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2、第二会二转法轮即般若时,菩萨乘。3、第三会三转法轮即华严时、方等时、法华涅槃时,佛乘。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第三转法轮的唯识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 三摩地

2018-07-21

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佛世尊就施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正见,也没有办法了知三乘菩提的异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断三缚结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不断三缚结,又有什么样坏处?我们先来看,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声闻菩提当中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是一来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然后从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定是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永远会因为我们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依四圣谛、八正道,乃至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小乘的无学果位。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章声闻菩提之总相我们要来总结整个声闻菩提的内容。那我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乘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而证菩提,利根的声闻人闻佛或圣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即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维及修行,才能得证声闻菩提。2缘觉乘的修证缘觉乘是辟支佛的修法,在无佛住世的时候,世间就会有缘觉,所以缘觉又称为独觉。缘觉乘的行者是经由缘起性空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这个单元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的概说。我们前面已经对佛法的整个概论,去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那何谓佛法呢?佛法必须要函盖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解脱道就函盖了二乘菩提,也就是缘觉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部分,我们后面会作详细说明;我们今天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要对声闻菩提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何谓声闻呢?何谓菩提?什么又是声闻菩提?所谓声闻,就是闻佛音声说法,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里面我们所要说的,其实佛是对于四圣谛还有八正道,对于声闻菩提这个部分的修行详述的说明了,从这边去阐述了声闻菩提如何修证的一个内涵;所以,我们现在要正式的来为各位说明四圣谛的道理。在进入到四圣谛的道理之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跟各位来探讨的。就是说,释迦世尊是在什么时候说四圣谛呢?祂是对谁说四圣谛呢?什么是四圣谛?为何四圣谛称为谛呢?四圣谛有什么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0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