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声闻菩提中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是须陀洹;二果是斯陀含果,也称为一来果,一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然后从此,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只需要人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三果人,叫作阿那含果,也称作不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能证得三果,就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 | admin 2020-02-19 |
![]() |
什么是法呢?就是三乘菩提正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函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什么是次法?就是次于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学三乘菩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譬如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等这些都是次法。为什么要修次法呢?因为次法能帮助我们证得三乘菩提,就好比说想要横渡到河的对岸,就必须要借助船只,道理是一样的。首先讲修习定力。定力很重要,定力是基础, | admin 2020-02-19 |
![]() |
那初果人呢?初果人虽然七次人天往返,可是他一样会生天;一生天一样是几百万年过去了,在人间的声闻僧团就不再有真正能够实证声闻菩提的人能够住世。所以,声闻僧团他是没有办法在人间长久地利益众生的。所以说,只有菩萨的僧团,因为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而且菩萨他即使证得菩萨的初果,他也会发愿说,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他一定会愿意在人间继续修行,继续在人间度化有情,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这三种菩提有定性的话,那么已经发起声闻菩提或缘觉菩提的二乘人,他们就不可能回心,而在后来发起佛菩提心了。世尊曾经举了一个金矿的譬喻说:譬如金矿的矿石本身,虽然已经有了金性的因,但是还要再加上人工外缘来和合,然后才会有黄金被提炼出来,才算有了黄金的功用。菩萨性也是像这个样子,虽然一切众生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而且如来藏中本来就都有菩萨性的功能,可是仍然得要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所谓佛法的实证,是要实证佛陀所传教法,那就是三乘菩提的佛法;所以佛法,法者在讲要去亲证二乘菩提的声闻菩提法、缘觉菩提法,同时进一步要求证大乘佛菩提法。而能够亲证三乘菩提的佛法,当然要依各项次法为因缘、为庄严,当因缘、庄严具足时,就有契入佛法二道、实证三乘菩提的因缘。所以,梵呗作为次法之一,当然不可本末倒置,不知道要在三乘菩提法道上用心;而把梵呗 | admin 2020-02-19 |
![]() |
又譬如有人无量劫以前曾供养承事诸佛,于今世有因缘遇到世尊为他解说四圣谛、八正道之声闻法,乃至为他解说十因缘、十二因缘之缘觉法,因而断结证果而悟入声闻菩提或缘觉菩提,成就声闻或缘觉之初果乃至四果,最后得以解脱三界生死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又譬如菩萨种性人,无量劫以前曾供养承事诸佛,又很精进依照佛所开示的六度波罗蜜去修行,今世有因缘遇到 | admin 2020-02-19 |
![]() |
于佛法中之正觉方得名为菩提,此中包括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解脱道之正觉,大乘通教菩萨佛菩提道以及别教菩萨佛菩提道之正觉等。总合而说即是摄归为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大乘菩提;然此三乘菩提皆总摄于唯一佛乘菩提,即是佛菩提。又此三乘菩提皆依第八识如来藏无始以来本有的,离见闻觉知而觉照一切法的功德—本觉—而有 | admin 2020-02-18 |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是声闻菩提能否断我见极重要的知见,所以佛陀是重复强调说【我亦如是说:识因缘故起。我说: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只要生起的缘不具足,识阴所摄的六识就都无法生起了,从眼识到意识都如此,所以不可主张意识是不生灭的心。我们再看,南传《相应部93经》这样翻译的:缘意与法后而生起意识,意是无常的、变易、变异;法是无常的、变易、变异,这样,这一对是动的、摇摆的 | admin 2020-02-18 |
![]() |
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佛世尊就施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所觉悟的内涵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正见,也没有办法了知三乘菩提的异同 | admin 2020-02-18 |
![]() |
” <三种菩提品>第五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觉法性,以何缘故不名为佛?若一切智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一切智,复以何故不名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谛。”佛言:“善男子!菩 | 三摩地 2019-07-20 |
![]() |
二谓声闻菩提无我之实证正理,大悖众生执我、贪我邪见故,极难弘传。三谓缘觉菩提缘起正理深妙难知,基于信受深妙难证之本识始能成观,非末法众生所能相应故。四谓实相般若甚深极甚深,明心之后方能实证,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相应之菩萨远少于二乘学人,住持宗门正法实难故。五谓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弘扬与住持,倍难于实相般若之弘传与住持,欲令多劫相随之往世亲人悉入种智 | admin 2019-05-05 |
![]() |
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就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什么是四住地烦恼呢?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什么是“住地烦恼&rd | admin 2019-04-24 |
![]() |
一念无明会障碍二乘解脱道的这些修行人,会障碍他们得声闻菩提智,会障碍他们得缘觉菩提智,也会障碍二乘人证有余涅槃跟无余涅槃。这个无始无明呢,它障碍谁呢?无始无明会障碍菩萨:障碍菩萨得佛菩提智,障碍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障碍菩萨证无住处涅槃。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到底无始无明是什么内涵?首先,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的意思。对 | admin 2019-04-24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三乘菩提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三乘菩提入道  | admin 2018-12-27 |
![]() |
)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不离如来藏 必须先有如来藏能生蕴处界的自性,才能有蕴处界出生,然后才能有意识来理解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有声闻菩提。有声闻菩提才能证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不可思议出离三界生死的佛法,可见声闻解脱道不离佛法,也不离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98。)没有离开涅槃&n | admin 2018-12-27 |
![]() |
一般而言,声闻菩提的修学是在四圣谛上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而四圣谛说的是苦、集、灭、道,先确定在三界之中悉有苦,然后观察众生不断地聚集未来苦之因;进一步知道,让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则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道理;最后依据让苦集灭的方法——也就是八正道,这样,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灭却了后有之苦就见了真实道。而缘觉菩提的修学,是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 | admin 2018-08-15 |
![]() |
二乘菩提是指小乘声闻菩提与中乘缘觉菩提,大乘是指佛菩提。声闻菩提属于修四圣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缘觉菩提属于修十二因缘观行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二乘菩提的修行,主要的内容是在断我见、我执烦恼而解脱生死,出离三界轮回的行门,这是解脱道的修行范畴,所以解脱道的内涵是讲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教导佛子依声闻法四圣谛、八正道的菩提慧,依缘觉的因缘 | admin 2018-08-07 |
![]() |
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愿意努力修学十善之后,三业清净,又有了足够的福德;然后再教导他们“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来让众生了解,即使往生到天界享福,仍然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报,使得众生 | admin 2018-08-07 |
![]() |
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愿意努力修学十善之后,三业清净,又有了足够的福德;然后再教导他们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来让众生了解,即使往生到天界享福,仍然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报,使得众生不再贪著上升欲界天以及色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