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就够啦!平常布施供养,虽然说这个福无量无边,可是心里面这个贪、瞋 三摩地

2018-07-22

“真修行人不见人过”这是出自慧能大师之口,我们不妨看看《六祖坛经》中的一个片断,有位卧轮禅师对众宣说佛法:“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慧能大师听到后,当即对这样错解如来真实意的认识进行的批驳,说道:“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慧能大师这是在论人是非吗?是见他人过吗?难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其实六祖在《六祖法宝坛经》里面所讲的“见性成佛”,其实指的是因地佛,并不是在指果地佛。也就是说,见性成佛成的这个佛,其实是因地佛;那这个因地佛就是悟入了第八识如来藏心,并不是果地佛。所以,悟了这个如来藏心,其实还没有成佛;因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修学,还有菩萨内门六度万行,要完成菩萨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于等觉、妙觉,才有办法 admin

2018-07-22

正如《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首偈,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那不仅是宗门如此,经教中也有如此的记载,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不思善、不思恶,我记得应该是在《六祖坛经》里面曾经见过。许多人就直接引用了《六祖坛经》里面的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事情来说明,说:当我们顺应着我们的本性去做的时候(其实顺应本性也就是说,顺应当时你的本性跟外界交互作用当时的情境去做),当你顺应这样的状况去做的时候,其实不需要思善、也不需要思恶的。这个事情,我们可得要再三的跟大家分辨叮咛清楚了,《六祖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祗要看过「六祖坛经」之后,(这本书钱穆先生曾在台北作公开演讲,他认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看它。)都会对六祖的真知灼见,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讲的这些道理和佛所说的,竟然是平等如一,毫无差错。以下是有关慧能大师的一段公案(故事):有两个和尚看见讲堂外的长幡,被风吹得飘来飘去。于是他们的争辩开始了:「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你怎么说是风在动呢?」 三摩地

2018-07-22

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众生不断我见、疑见,而取外道不如理的戒法为真实戒,妄求持此恶戒的功德能生天、证果,如持水戒、火戒、牛戒……等;或如《六祖坛经》所破斥的「住心观净,常坐不卧」,或如藏密以五甘露、五肉供「佛」,或以《广论》止观所说的金刚乘邪淫法为大乘法,或如妄说「熟读《广论》就可以成佛」,或如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所经营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你们读过《六祖坛经》,还记不记得这一段?结果六祖答覆说:涅槃不禁制一切法,涅槃不制伏一切法。可是很多人读了《六祖坛经》还是不懂。大师们在解释六祖这一段话时,大家都听不懂,那不是听法者的过失,是因为讲的人自己也不懂,所以讲不清楚。但我告诉你:如来藏本身就住涅槃中,可是无妨继续流注种子,让你五阴七识心继续运作,所以如来藏这个涅槃并不禁制一切诸法,不制伏 三摩地

2018-07-22

请问在平实导师出世,请问在正觉讲堂诸多的不违于佛所说的经、真正的菩萨所造的论(不违经论)而演说的三乘菩提法义出现之前,请问所有自认为修学佛法数十年的人也好,或是说刚刚进入佛法五、六年的也好,请问:“您知道何谓沙门四果当中的初果人?所谓的断三缚结、三缚结当中所谓的我见是何物吗?”请问:“您知道何谓我见吗?”扪心自问,我可以打包票, 三摩地

2018-07-22

甚至错误的把用来指称外道的阿赖耶外道,拿来指称这些大乘法中依三乘菩提里面三转法轮如来藏唯识经典而来演说阿赖耶识的菩萨,甚至包括玄奘大师,乃至包括《碧岩录》的克勤圆悟祖师,乃至包括《六祖坛经》的六祖慧能。因为慧能祖师很清楚地在《六祖坛经》说他所悟的这个自性能够出生万法,叫作含藏识──也就是第八识。那这些错误,不管是佛门内、佛门外的错误,我们在这个单元 三摩地

2018-07-21

2007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卷1)T48,p0343b1卷唐法海集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No.200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T48,p0349a1卷元宗宝编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No.200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T48,p0360b 三摩地

2018-07-21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 三摩地

2018-07-21

 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地,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 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我会中早期重要同 admin

2018-07-21

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地,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我会中早期重要同修数人,于内 admin

2018-07-21

居士更举六祖当初被追杀的公案,以为这件事情就是按照坛经上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样可以会去,而且以为这就是「密意」,如果是这样,后代禅师为什么不照著作,不照着施作方便,更要隐覆密意作什么?甚至有人临终,还是不肯泄漏密意,以致断绝他的子孙呢?为什么呢?要知道,这坛经上当然是漏写了这个「明说密意」的那一段,可是这个「明说密意」的因缘,一定也是相当的 admin

2018-07-21

由此可知,明心见性真的很重要!因此《六祖坛经》惠能大师曾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此,菩萨应该勤求明心见性,未来才能够广度众生,才能够成就种种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既然开悟很重要,到底是悟个什么?是物质吗?物质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所以悟绝不是物质。既然不是物质,当然是心;到底是哪一个心,当然要加以探讨。如同以往,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入 admin

2018-07-2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从《六祖坛经》开示得知,六祖是在五祖弘忍为慧能明说真心体性,于言下一念而开悟的,也就是一念相应慧而顿悟本心;所以六祖才会接着说:“没有想到真心本来自性清净,没有想到真心本来不生不灭,没有想到真心本来具足万法,没有想到真心不会六尘,没有想到真心能生万法。”由此可以证明:六祖乃是一念相应而顿悟的菩萨,不是渐悟的 admin

2018-07-21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当六祖证悟明心的时候,不禁连续说了五个何期来赞叹如来藏。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因为六祖在那个时候,已经体会到如来藏心的清净性、不生灭性、无动摇性、本自具足无量的功德体性;而且是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藉缘而直接或间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藏具足无漏无为性与无漏有为性,这个无漏无为跟无漏有为,我们可以从《六祖坛经》慧能祖师那个自性偈,就是开悟的时候所说的自性偈来对照。因于五祖三更袈裟裹住,为他讲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时候,六祖大悟之下,他说了一个自性偈,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来念一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当六祖证悟明心的时候,不禁连续说了五个何期来赞叹如来藏。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因为六祖在那个时候,已经体会到如来藏心的清净性、不生灭性、无动摇性、本自具足无量的功德体性;而且是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藉缘而直接或间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18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