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既难过又绝望,第二天便向沼禅师告别,想去其他的地方参学。沼禅师道: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市肆)之中,浩浩红尘,常说。宝寿禅师不敢违背师命,决定就在附近街坊行脚。一日,宝寿禅师在街头碰见两个人正在吵架。其中一人挥舞老拳,大声骂道:你得恁么无面目(你怎么这样不要脸)?宝寿禅师一听,当下大悟。5、舒州投子义青禅师。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晦堂祖心禅师示徒: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北宋晦堂祖心禅师说此譬喻开示参话头的用功方法。)4、密庵咸杰禅师书信:若是大丈夫汉。皮下有血。终不吃别人残羹馊饭。直下自家竖起脊梁。如银山铁壁相似。于一切善恶逆顺境界中。摇撼不动。二六时中。默默地回光返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二时中放教荡荡地。忽尔旧习瞥起。亦不着用心按捺。只就瞥起处。看个话头。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问人。日用随缘时,拨置了,得静处便静。杂念起时,但举话头。盖话头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蝼蚁所泊。举来举去,日月浸久,忽然心无所之,不觉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象菩萨、香悦菩萨、香悦吉祥菩萨、吉祥藏菩萨、计都菩萨、大幢菩萨、无垢幢菩萨、无上幢菩萨、极解宝刹菩萨、无垢宝刹菩萨、欢喜王菩萨、常欢喜菩萨、虚空库菩萨、迷卢菩萨、大迷卢菩萨、苏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是故我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于菩萨亲证自心如来的缘故,而如法修行,将自身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得以成就佛道。(原标题:什么是念佛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候就要转进,改为金刚默念,虽然金刚默念很小声乃至无声,但是自己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念佛的念没有间断,这时不仅心中有佛号,而且在耳中或者是在心中时时刻刻有佛号,彷佛像录音带一样不断地播放著。到了这个阶段,由于专心持名念佛的关系,定力已渐渐出现了,所以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做事当中可以持续念佛;只是这个定力很粗浅,有时候还会受到外境影响而忘了念佛,但是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念佛人知道要跟随真善知识教导建立正知见,于修净土法门当中必然会很顺利;这是因为真善知识会开示念佛法门内涵及次第,使得自己可以建立正知见,念起佛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待建立正知见后,再随佛方所精进念佛,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佛当中能够念念相续,于一念间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也可以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卷45〈17菩提分品〉: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CBETA,T30,no.1579,p.540,b1-6)而平实导师也引用了弥勒菩萨的教导,告诉我们大家供佛时要有六种作意,如此可以让功德更加殊胜。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来学学平实导师是怎么供佛的,平实导师说:如果有人能以这些内涵详细地说出来赞叹如来,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供养佛。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来的功德,也是在供养佛陀;……供佛的意义,一般人观念中总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每天买了饮食、水果、香花来供佛。其实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说是供佛,我过去世的习惯是:凡是有人供养我僧服时,我就先拿来转供佛陀;因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开始探究,开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一段不断地使用忆字,并举相忆之情形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按理说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是不记事的,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开之时她满眼的泪水和我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的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武汉工作,几乎是一年才能回家一趟,每次最多待一个星期,除去到其他亲戚那里看望的时间,我能与母亲相处的日子便又是少之又少。我常常没有时间概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见道位,乃至于要从初地住地到等觉的这个修道位,就是要渐次地断掉我见、我所执还有我执,要修除种种的贪、嗔、无明,而且要亲证法界实相,也就是真心如来藏。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住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著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号的方法,不停地唱唸,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着佛的名号,这就是事一心。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底忧郁CD歌词作词作曲:平实导师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