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底忧郁CD歌词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侧难舍;愿您世 | admin 2018-08-08 |
|
而喝斥之原因只是怕学人落于知见,成为解悟之弊而已,并非如今人所评判的「离念灵知」为未到地定之境界也。】谨答:大德以「离念灵知」作为真心本性,因此对于平实导师公案拈提《宗门道眼》书中所拈提「圭峰宗密所悟非真」而不能安忍,只因为圭峰宗密之所悟同于大德,都是以离念灵知心为真心的错悟者。圭峰宗密以一念不生、了了常知之灵知心为真,就是认「离念灵知」为真心本性 | admin 2018-08-08 |
|
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圆满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著我们,指引我们依循著正法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 | admin 2018-08-07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现在 | admin 2018-08-07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 | admin 2018-08-07 |
|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 | admin 2018-08-07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admin 2018-08-07 |
|
当您了知第八识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功能,有了这种智慧,就是一切种智的发起,在还没有圆满具足一切种智以前,就称为道种智,这就是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智慧。从总相智、别相智到一切种智,如是次第精进,地地增上,到了最后对于一切种智您都能具足了知究竟无余了,才能成就佛道,此时才算是真正成佛。这就是佛菩提道的修证法门。般若智慧是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作为基础, | admin 2018-08-07 |
|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著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 admin 2018-08-07 |
|
虽然嘴里说他的法是中道,其实只是断见或常见,不离边见;这样在误说佛法、误导佛子;表面上看来,他说的法是对,其实似是而非,误导佛子走上了歧途;有悲心的人,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今世后世佛子被导入歧途?我们应将其摧破,以免这种邪见不断误导众生,势力愈来愈大。等到其势力壮大以后,反而会将了义的正法消灭掉,会像以前的自在居士一样破坏我们的了义正法。因为现在全球了 | 三摩地 2018-08-06 |
|
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得末学无法再去听闻佛法不说,同时还得要找工作挣钱养育三个孩子!1993年,有位同修介绍末学读《菩提道次第广论》,起初以为能够藉此深入经藏来修学佛法,因此如获至宝般地欣喜若狂。当时“福智团体”还 | admin 2018-08-06 |
|
*************三归依一定要在寺庙里面归依出家法师吗?不一定的我们最熟知之七大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观世音、大势至、维摩诘、地藏王,现出家相者究有几人?而诸少数崇拜僧衣之声闻心态出家法师,每日头顶礼拜恭敬之,竟未省觉此诸等觉大士多现在家相。《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中之菩萨,始自初信位,末至等觉位,亦唯有五参善知识现出家相,而且多 | admin 2018-08-06 |
|
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明乎此,即无需为禅与净土而互相争执。三宝弟子在此世界修学禅定,是难行道,也是速成道。往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若具此无相念佛工夫者,欲往生极乐净土,一生即可成办; | admin 2018-08-06 |
|
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 | admin 2018-08-06 |
|
断我见一定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著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 | admin 2018-08-06 |
|
二人将此二物置于一个新的瓶子中,里面盛满了干净的水,到众僧处所,很恭敬地亲手布施给众僧。当时的僧人一一取水用来洗钵、饮水等等。这对夫妻看到众僧欢喜接受布施,非常高兴!于供养后不久,夫妻二人生了一场重病死亡,并于死后生忉利天。”接着佛开示:“当时这对夫妻持瓶、水布施众僧供养,就是现在的金天夫妇,由于持此一钱、一瓶水以及一明镜布施给众僧,所以 | admin 2018-08-05 |
|
你提供了那个环境给他们,然后他们藉着你的血液去摄取地、水、火、风来变化制造了你儿子、女儿的色身。以后你来入胎时也是这样子,藉父母的因缘,然后由你自己的如来藏制造你这个色身。而这个如来藏里面不单是这些种子而已,祂还有让人可以成佛的无漏有为法种子。所以这个如来藏本身就是将来成佛时的无垢识法身,所以祂本身已经具足了如来功德性,只是被无明所遮障而无法显扬出 | admin 2018-08-05 |
|
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果报、不能相信有三世因果,对因果不能深信,那就是善根缺乏。所以,如果说持续的在贪、瞋、痴烦恼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业,那么一直在三恶道中受果报的话,善根要长养就非常地困难;没有办法对三世因果起信,对清净解脱法 | admin 2018-08-05 |
|
一旦相似佛法出现在世间而广传之后,正法就会渐渐地灭失了;就如同相似的伪造假宝陆续出现而数量庞大之后,真正的宝物就会渐渐被伪造假宝所湮没了;这一段开示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及深思,因为这个现象与目前佛教界的状况相当吻合。相似佛法出现之后,也会导致佛弟子逐渐违背真正的清净佛戒,乃至遵循非由佛所制定的错误戒法。因为五浊的关系,众生的善根退减,因此不易受持佛陀施 | admin 2018-08-05 |
|
所以这六个科目,从布施开始就会去开始思惟:我应当怎么作?我应当如何来布施呢?在《悲华经》也有说到:当时候的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菩萨因地,就说菩萨他不断的发愿。他发愿什么呢?他希望能够作身、肉等等的布施,就是将这个内财作为布施,来让众生可以因此而能够得到三乘菩提法的熏陶;所以他希望变成一座肉山,然后让饥馑的众生能够来吃他的肉。我们看野外许许多多的生物 | admin 2018-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