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里我们也要了解,其实十善业是可以很广泛的,菩萨一直到等觉位时,都还在修十善业道;因此十善业可以说是佛法的根基,犹如大地一般,不可小看。持戒本身不仅能引生大福德,对于修习三善业也是一种保障;因此持戒之后,修行三善业或十善业,才能确保能够成就庄严菩提的功德。也许有人会说:我不需要受戒,也可以不伤害众生啊!并且也可以同时行十善业。当然也许有这个可能性,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有时候口业的起行,会随着对象的不同而让持守产生了差异;所以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它可能说出来后会有不好的后果,所以不想说它,这样的话,我们宁可很简单地跟人家说:这件事我不想提,这件事我不想说。也不要去撒谎、也不要去打妄语。所以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忍的德,这一个妄语戒也就能够受持清净。接下来,就是遵循佛陀所说的不饮酒,当然不饮酒也有轻重的差别。接着我们 | admin 2020-02-19 |
![]() |
(《瑜伽师地论》卷22)在这弥勒菩萨整个开示的过程当中,由戒的受持而能够无悔,由无悔能够起欢喜心,有欢喜心就能够得轻安,有了轻安就能够产生胜乐,乃至于安住于定中。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 | admin 2020-02-19 |
![]() |
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地,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的食物,每次看到金翅鸟就常常害怕成为它们的食物,而到处窜逃躲藏;今天我与金翅鸟王同在一地受八关斋戒,我自念必死,但我还是愿意受持完整的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 | admin 2020-02-19 |
![]() |
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酒、第六是不过时食,也就是过午不食、第七是不处高广之床,这里的高广之床,是指古时候国王等人他们所坐卧的,用来接见宾客或臣下,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这类离地很高又很大的床座、第八是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这是说受持八关斋戒,当天二十四小时内都不可以参加各种的娱乐活动,乃至不应该看电视、听 | admin 2020-02-19 |
![]() |
在《梵网经》里面就说:这样的戒会造成一切的三贤十地妙果全部都失去!是讲得非常的重。在《佛说罪福报应经》里面也这么说:祂说喜淫他人妇女的人,死了入地狱,男的抱铜柱、女的是卧铁床;出生了以后,堕入鸡、鸭之中,这样的一个罪福是跟着人是如影随形。我们说,不要去看这样的画面,不要去看这样的一个影片......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影像不要去看,看到这样的一个佛像,我们 | admin 2020-02-19 |
![]() |
】(《法句譬喻经》卷1)经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是罗阅祇国有两个新学的比丘,想要去拜见佛,然而要到舍卫国祇桓精舍的路程是很远的,而且又加上当时正值旱热,泉水多已枯竭的季节,两个人眼看着就要因为饥渴的缘故,没有办法继续行程;正当这个时候,看到了还有升余水的泉池,无可奈何地,水中还有细虫活着,所以就没有办法饮用。各位听到这里,也许突然会想起,佛世的时候,出 | admin 2020-02-19 |
![]() |
诸比丘们!你们应当这么修学啊!这时比丘们听完佛陀的教诲之后,都欢喜地信受奉行。以上佛典故事教育我们,若因贪著五欲,所以也会爱慕眷属、财物、虚名、权力,于是随顺世俗的法,和世俗人一样,在五欲中打转。修学佛菩提道,除了要了解财、色、名、食、睡五欲对人们系缚于三界苦海,促使有情众等永无出期外,而且也在天魔波旬的掌控中,无法脱离。其实要脱离苦海得解脱,首先 | admin 2020-02-19 |
![]() |
十余年来,往往有声闻法中的凡夫,不服菩萨所说三乘优劣的如实理,特地与古、今菩萨相诤;然而菩萨终究不与声闻法中的凡夫相诤,此因所说如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者,当知只是叙述事实与真相罢了,绝非相诤。相诤者即是犯戒,也不免谤法、谤贤圣的过失,也会 | admin 2020-02-19 |
![]() |
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把它误解成是姓氏,那么这样的作法,都是在特意曲解说这个地方的“迦叶”并不是个大乘菩萨,是个声闻比丘;实际上经文当中如果谈到童女、童子,是在讲依止童贞行跟菩萨戒而现在家相的大乘出家菩萨,在人间弘扬第八识 | admin 2020-02-19 |
![]() |
窃盗现前僧物,这是指偷盗、侵占了有僧宝住持地方的财物。如果是没有僧宝、已经荒废的寺院,那里的财物就不算是现前僧物。比方说有一些收藏家,看上了寺庙中的财物,然后就教唆附近的农民或是小孩子,进入到寺庙之中去偷窃,这正是偷窃现前僧物。这样的罪业有多严重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提到: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的时候,大目犍连尊者早上托钵回来,路上看到了一位现童子相 | admin 2020-02-19 |
![]() |
能作正行供养的前提就是求证菩提,这样的供养才是真正地具足供养;因为能解如来真实义,能以此智慧功德,方便善巧广施大众,救护众生于生死流转之中,令有情众生时常获得殊胜善法的利益。《宝云经》说: “如来法身不待财施供养,惟以法施供养为上;以具足供养利益众生,令得安乐,常获善利。(《宝云经》卷5)” 因为未开悟佛法智慧之前,一切在戒定慧或 | admin 2020-02-19 |
![]() |
由于众生不知自己所见闻觉知的种种境界,都是从自心如来所生所显,因而执外境为真实有,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见闻觉知,因而妄造种种善恶业,不断地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二乘人知道自己的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虚妄的,不知道这些境界,都是从自心如来藉缘而生而显,害怕被这些境界所转而下堕,所以赶快断尽我见、我执、我所执而入无余涅槃;愿意将一切法、一切行全部灭尽而 | admin 2020-02-19 |
![]() |
佛地的圆满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圆满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无生法忍甚深之法,这是诸如来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修集的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所成就的。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正法,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 | admin 2020-02-19 |
![]() |
达赖说: “佛陀有三次重要的转法轮----传统上,佛陀对弟子主要的三次佛法教示,传统上称为三转法轮----严格地说,这三次转法轮所开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内容不相符合。既然这些法教皆是佛亲口所说,却又互相矛盾……” 另外,世尊明明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说“如来藏根本识是第一法宝”,因此能够出生一切法的如 | admin 2020-02-19 |
![]() |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解释如下:【如果有人现的是在家相,不曾剃除须发,也不穿袈裟,没有受声闻的别解脱戒,也没有作任何的羯磨与布萨,自己可以随意观照自己不善的念头加以遮止与遣除,自身于法有所实证,知道自己的果位是什么,也能为人解说正法的内容及证果,是为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虽然是在家相,名为出家人,亦名黑衣,是为胜义僧所摄。】 从经典的开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地球会有一千尊佛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出现;如果您归依的是弥勒佛,那还要等待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之后,那是未来第五尊佛。有人说他归依阿弥陀佛、药师佛,这都是古佛;如果是大日如来或普贤王如来金刚持,那是密宗教的假佛,不是佛教的真佛。有人说大日如来金刚持是“抱”身佛,比释迦牟尼佛更厉 | admin 2020-02-19 |
![]() |
那为什么佛、法、僧要被称作珍宝呢?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说到我们要报四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佛、法、僧三宝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使得我们要感恩他们,要信仰他们? 佛在经中说到,有长者问佛:【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 admin 2020-02-19 |
![]() |
此别境五法,遍三界九地(欲界地、初禅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地),与前七识或多分或少分或全部相应,故说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此别境五法乃是七识心之体性,七识心生已,必具此五法之多少分,非离识七心王而有别境五法,故说别境五法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故。善十一法,唯遍行三界九地,不遍行于三性,不遍行于一切时,不遍行于八识(唯除究竟佛地),故非遍行法。阿赖耶识离见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