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每天不由自主地打开厅堂的门窗,又把房门一间一间打开,想要寻找我的儿子,并大声呼唤:‘儿子啊!回来与我相见啊!’佛开导这位男子说:眷属之间总是因为恩爱而产生了执着,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悲伤与忧愁,乃至痛哭流涕,而有种种苦恼出现;有相聚就会有别离的时候,有贪爱就会有失去的时候。这位男子听到佛陀开示以后,明了世间种种事都是无常变异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从这三个因来看,有过去不孝顺父母的因,有今生未尽孝道,达到一个可以比较值得称赞的地步,第三跟过去的这个儿子、媳妇两人会合的时候,曾经有所过节,因此这一生重新遇到,他们结婚完以后,就会产生种种不孝顺你-就是这当事者,所觉得难过的这种行为出现了。但是这个情况,实际上是可以修正的、是可以修改的,并不是这样的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诸行它是无常的。所谓诸 | admin 2020-02-21 |
![]() |
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 | admin 2020-02-21 |
![]() |
结果阿难很慈悲,虽然佛拒绝了他,阿难还是大着胆子,再次向佛乞求,他说:佛啊!波阇波提是怀着至诚心来请求出家的,再说,您难道忘记了吗?从您出生开始到您长大成人,都是她的功劳啊!这分辛苦养育的恩情,您要怎么还呢?也就是暗示佛:如果您不让姨妈出家,那就变成不孝哦!各位看看:这个阿难胆子大不大?或者说他慈不慈悲?其实在佛经里面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得到阿难慈悲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 admin 2020-02-21 |
![]() |
从末学自身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利乐有情,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应该是要被发扬光大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渐渐地遭致了家人的反对及遮障。因为,那时候经常拿家里的财物去护持道场和供养师父,将道场 | admin 2020-02-21 |
![]() |
回家,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因为有如来藏,所以从未离开。不管我们身在哪里,不管我们离开父母多远,在牵挂着我们的父母眼里,永远都像是个长不大而且需要被呵护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法,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法真实义味,得大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大孝顺之道。 | admin 2020-02-21 |
![]() |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 admin 2020-02-21 |
![]() |
但歌里唱着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不禁让我想到,在世间流浪生死,有多少人能看到灵魂的真相?除了多情慈悲的菩萨,有谁能真正爱到你的灵魂,有谁能真正洞悉到青春的欢畅与苍老的皱纹无异,能真的心甘情愿对你喜舍如初?或许很多老人都会像我前不久去世的外婆那样,不知哪天就在老人院悄无声息地离世。也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后人,头一刻还在盘算着 | admin 2020-02-21 |
![]() |
】(~《杂譬喻经》这个可怜的弟弟,他一样不听兄长的劝,他继续在有生之年,继续一样贪爱家业,在这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努力地去赚取、去营谋,从来就不把解脱三界六道轮回的苦,修学佛道挂在心上;他寿终之后堕落到畜生道去了,因为在生前,没有培植什么广大的福德。那这一只牛呢,牠堕落到畜生道变成一只牛,这只牛肥盛甚大----就是身躯很庞大、很有力量,于是就有商人把牠 | admin 2020-02-21 |
![]() |
14、后视态——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地看他背影是俊还是丑。15、默语态——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16、摇行态——女人走路时,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娉婷姿态,以吸引男子。17、摇座态——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意。18、摩爪态——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 【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知此中依所追求、所寻思、所染著事,有四种爱乐。谓未来所爱乐事,即所追求;过去所爱乐事,即所寻思;现在所爱乐事,即所染着,此复二种:一、所爱乐事,二、从彼所生所爱乐受。】(《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 | admin 2020-02-21 |
![]() |
各位菩萨,至于邪淫会产生什么样的过患呢?我们来举述《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作为说明,经中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恶果;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知此中依所追求、所寻思、所染著事,有四种爱乐。谓未来所爱乐事,即所追求;过去所爱乐事,即所寻思;现在所爱乐事,即所染著,此复二种:一、所爱乐事,二、从彼所生所爱乐受。(《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分裂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着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 | admin 2020-02-21 |
![]() |
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讲记:一个人如果有 | admin 2020-02-21 |
![]() |
一位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更有多棵百年的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的就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shà]。原本不怎么相信风水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大师姓德,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在火车站接德大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zài]着大师前往自己的住宅。 | admin 2020-02-21 |
![]() |
同样地,出家人可以获得其他出家人往生后所遗留的财物,但若从命过比丘取得财物时,如果所取并不如法,那是从谁边得罪呢?这里我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说:第一种情形是:如果已经有过羯磨了,羯磨就是主持诵戒及所结界的道场中的事务;意思是说:如果已经有了共修团体或道场,其中主持诵戒及管理道场事务的僧人就是羯磨僧。如果有命过比丘所遗留的财物,必须经过羯磨时由主持羯磨的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古时候家属的地位跟现代不一样,主人的财产他们也有分,所以财产是互相共有的。有时候主人会给奴仆某些财产,但仍然是共有的;而主人的财产也是与奴仆共有的,所以奴仆财产,先悉生意与主同共,既然大家共有,但是后来奴仆起了贪心,心中想要把某些财物据为己有,就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直接取来据为己有,他心中有疑:我这样私下拿了过来就应该算是我所有的吧?所以就藏了起 | admin 2020-02-21 |
![]() |
是说布施了以后,看见受布施的人,他的身口意行不清净,或是把钱财用到不适当的地方去,受施了以后他反而去造恶业,所以来世将会遭受苦报;所以这位布施者,因此生起了后悔心。这叫作见受者过,所以生起了悔心。佛陀接又说:另外还有三件事,也是会让人在布施以后产生后悔心:第一种,是畏他呵责。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