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说的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的就是有情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 | admin 2020-02-21 |
![]() |
只是不知善恶境界现前时,是依照什么顺序?是按从小到大所造善恶像录像带一样依次回放,还是按生前善恶哪个业力大,与六道中那一道相应时就去投生?又假设此人念佛求生净土,依照极恶之人十念必生的弥陀大愿,是否可以判断:念佛之净业大于此人生前所造之恶业?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转变地狱报为净土受生报?答随业飘流受生者,有三种缘因而生变化:一为随业,二为随重,三为随念 | admin 2020-02-21 |
![]() |
凡夫众生因为具足了凡夫性,没有生命实相的智慧,所以不能够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以为生而为人就是生命的意义,认为人生如果能够不做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再做一些善事,那就真正对得起天地良心了。绝大多数的人是这样的想法。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追问:那么,生而为人,为什么会生而不平等呢?小儿时期的个性,有的小朋友顽劣、有的小朋友温驯,长成后,资质发展,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这个事相存在的缘故?是从什么地方生起的?是被什么系缚着?从什么地方看见了蕴处界真实有我?诸比丘!因此而使得众生被无明所遮盖,宝爱系缚着头,而被牵着长途远道往来奔走,不断地轮回、生死流转不停,都不知道生死的本际。诸比丘向佛禀白说:世尊是佛法的根本,佛法之眼、佛法所依。善哉!世尊!唯愿世尊 | admin 2020-02-21 |
![]() |
佛在《楞伽经》曾开示:法身有七种性自性,其中一种就是大种性自性,祂能摄取地水火风四大而造一切有情种种的色身。也就是说,如果有情有因缘能够入胎而诞生于人间,就会藉着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种、无明,以及今世的父精、母血等四大为缘而诞生于人间。虽然诞生于人间,但随着往昔所造的种种业而有种种不同的果报在承受,因此在人的世间里,就会示现有男人与女人、身高长与短、体 | admin 2020-02-21 |
![]() |
自己也可以回忆啊!你在母胎的时候,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要出生手指头、脚趾头,乃至自己的器官,心脏、肝脏乃至于自己的肺脏等等,乃至于你的血管,哪一个地方是你知道的,都不知道啊!所以显然没有一位是知道啦!乃至自己长大,自己的血管有时候阻塞了,自己还不知道,然后因为这样而生病,而产生种种的病患。所以我们对于色身,实际上是都完全不了知的啊!了知性很少很少啊!所 | admin 2020-02-21 |
![]() |
除了往生无色界与无间地狱,不需要经过中阴身之外,出生到其他的地方,皆需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道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32中的开示:【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 | admin 2020-02-21 |
![]() |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心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地窖,把父亲偷偷地安置在地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灭亡。’国王听了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大乘本生心地 | admin 2020-02-21 |
![]() |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赞叹佛说:世尊!您是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佛说:我不但现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众比丘请示佛说:世尊!您过去恭敬父母的事迹是如何呢?佛开示说: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这独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孩子;由于他的家里很穷,当时又正在闹饥荒,这独生子就把父母活埋了。他想从供养父 | admin 2020-02-21 |
![]() |
2 意思是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佛回忆过去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济父母于危急灾厄险难之时;由于这样的功德,后来当了天帝、转轮圣王,乃至最后成佛,都是由于孝养父母的无量功德。《本事经》卷4佛开示说: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要注意一点,因为师长所教导我们的一般都是世间法,可是对于出世间的法他不一定了解,所以我们要首先要认识这一点,所以我们在奉事师长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跟儒家完全一样。 儒家它是怎么样说的呢?儒家是说对于天地君亲师要怎么样呢?要用这个方式来尊敬,而且对于这个亲贤,要来隐覆他的过失,就是为亲贤讳,隐讳他们的过失啦!如果说这个君王啊、父 | admin 2020-02-21 |
![]() |
那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中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候父母两个人都动了情欲进事,而准备投胎的中阴身恰好现前,这就可以入胎了。但是在入胎的过程中,也有三种过患,会使得中阴身无法顺利的入胎:第一是产处过患。如果母体有种种妇科的疾病,就无法受孕,即使受了孕也会导致流产,或者使胎儿产 | admin 2020-02-21 |
![]() |
造作了逆罪,就要下堕阿鼻无间地狱中,受极为严苛而惨痛的罪报。然而五逆或七逆罪各个逆罪之间,彼此还是有轻重之别。乃至每一逆罪的成就程度不同,也会有轻重之分。逆罪轻重罪报的种种差别,就是这一集节目所要探讨的内容。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优婆塞戒经 | admin 2020-02-21 |
![]() |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心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地窖,把父亲偷偷地安置在地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灭亡。’国王听了 | admin 2020-02-21 |
![]() |
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系恶劣,不相往来等等,如是家庭教养问题,林林总总说之不尽。也因为同修们大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 | admin 2020-02-21 |
![]() |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赞叹佛说:世尊!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佛说:我不但现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释迦牟尼佛过去无量世成就了孝顺的法道;由于这样的因缘,因此后来成就了佛道,这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今天仍然非常赞叹孝顺的法道。根据佛经记载,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生了悉达多太子之后,就往生到忉利天。那时候佛陀还年幼,就由姨 | admin 2020-02-21 |
![]() |
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 | admin 2020-02-21 |
![]() |
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著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著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著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