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在前面几个讲次里面,我们曾经跟大家说忍辱度的内涵:第一个内涵,就是所谓的世间忍的层次,而世间忍有绝大部分,都是在对治瞋!对治瞋并不容易,因为你想想看,众生都是这么自私自利,可是却不断地犯瞋的心行,来伤害自己而且不肯改过(也很难改过)。这个就是告诉你,要对治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的它得要有一些方法,这个方法,佛菩萨在忍辱度里面,有教给我们一些 | admin 2020-02-21 |
|
比方说,对于音声陀罗尼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循着佛陀在《优婆塞戒经》里面的开示;佛陀说当听到别人骂你的时候,你应该要仔细地思维(就是指这个音声):当别人骂你的时候,比方说骂一句话的时候,这一句话在你听到的那个瞬间,其实每一个字它的字音,都是分别到达你的听觉系统的;所以说这个音声本身都是一个、一个的,它是单一个别存在的状况。那么到底是谁把这些音声给连贯起 | admin 2020-02-21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admin 2020-02-21 |
|
可是我们却要附带的提醒大家,所谓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全部都是落在世间法、世间的境界里面去谈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地跟大家讲说,所谓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它所讲求的是所谓的对治性障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我们面对一般的麻烦事情,一般的烦恼的时候,这个方法确实有它的用处在;不过,只要各位真的练习过了,真的了解它的意涵之后,您就 | admin 2020-02-21 |
|
《佛典故事》的部分主要侧重的地方,也就是希望对于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佛人,希望透过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佛陀的教诲,并且从中引生大家对于学佛的兴趣;所以这个部分《佛典故事》的内容,会偏向于比较浅显而容易理解。在《起信论讲记》的部分,就会依据平实导师书上的内容,再稍微深入一些。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佛典故事》的第一集。我们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叫作〈 | admin 2020-02-21 |
|
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要在那地方能够出家,出家的话,虽然在外道中出家,可是你一样是会去修学禅定;所以要能够住持这样的没有佛法的一个世界,你本身要有一定的威德力,你本身要具备禅定的功德,本身要能够发起神通;到时候你投胎在那里,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坚固的禅定力以及神通力,最后能够知道说:我之前就是一位菩萨。然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能够建立,所以神通发起就没有 | admin 2020-02-21 |
|
也就是说佛在经典里面这地方,就以宽大为怀的心要勉励大家继续持戒,继续能够长养自己的菩提心,不要担心自己在哪个时间犯戒,就认为说自己已经是无可救药了。应当想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虽然是不好的,但是你透过破戒的地方,能够知道自己产生惭愧;惭愧就是善法,而且忏悔也是善法,而且忏悔完以后发愿也是善法,而且发愿完以后,愿意将这种种的善法回向,这样更是善法。如 | admin 2020-02-21 |
|
这作意就是说:怨恨的有情他只是诸缘相聚来聚合的,他因为跟我前世、宿世有一些因缘在,所以今世对我不礼貌,甚至不睬理,乃至于说有所怨恨;这样都没有关系,因为每一辈子的因缘都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吗?既然都可以改变了,我一样可以给予他安乐,所以我一样可以作一些事情让他感受到我的诚意;即使是说他放不下自己的瞋恚,那也没有关系,反正我可以不断地作这些利益众生的事 | admin 2020-02-21 |
|
而且地藏王菩萨也曾经在经典中告诉我们:你要修学禅定之前,你应当能够将自己的烦恼,譬如说佛法所说的五盖,你应当先予降伏。因为修学禅定,有禅定前的先行的方便,如果你五盖没有修除,对世间还有这么重的贪爱之心,欲界法的男女还没办法从梦中里面能够作种种的降伏,乃至不起一念;这样的话,你是很难在禅定中可以长养的,甚至没有办法观察到自己在男女欲中的心行。虽然只是 | admin 2020-02-21 |
|
禅定当然可以让众生产生必要的定力,但它本身实际上是属于静虑,也就是说静虑它本身就是要让你安止在一个地方,它要作禅思,作禅定的思惟,让你的心能够安止,然后可以思绪;思绪如何能够长养自己的善根,断除自己的恶念、断除自己的恶习。所以即使是小乘人,他们以前在听完法之后,他们就会去找一棵树下,或是在石头旁边比较清静的处所,比较不受众生打扰的地方,在那里作禅思 | admin 2020-02-21 |
|
精进波罗蜜就是到一个阶段上,菩萨就知道经过了十住位,经过了十行位、十回向位,不断地修学以后,他就能够将这身命财都可以作种种的布施,不再吝惜。而且他在入地以后,会起不可思议的精进法,所以就会顺着佛法的安排来成就这个佛道。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世间的一切有情看待生死,他们都不是很真实,他们都在虚妄中过着日子,所以他们不觉得生死对他们是妨碍的;而菩萨因为要在三大阿僧祇劫里面不断地修学,所以不断地会产生烦恼,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应当要正精进,不要邪精进,要多听善知识的教导,这样才能够远离这些种种的邪执;而远离邪执的时候,就可以让你免除到三恶道这种种的异生性。所以你的变化异生,就不会变成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我们应当来想:今天即使是犯戒好了,一般人都还不至于像那一位比丘尼一样,可以懂得、可以知道自己应当要到佛前忏悔了,所以就不一定会因此而下堕恶道;就算是下堕到恶道,因为受戒等等这样的戒功德的缘故,你会很快地从地狱道回来。这个在佛经上有说:就像是一颗皮球,它掉进地狱里面,不管这地狱有多么深,它也马上就会弹回来,继续出生于人世间。所以学佛应当继续往前,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因为这样的恶念会导致自己未来感生不好的业果,让自己在三恶道中不断地生死流离,你这样就很难听到这个善法;听不到善法,你就听不到至善的三宝之法,就不容易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向着佛道。所以菩萨应当对这个生起警惕之心:我现在这一辈子有没有什么样的恶念是最重的,哪些恶念它可能今生虽然不至于让我生起恶行,让我的恶行成就、恶业成就,但我保养这样的恶念长养它,以 | admin 2020-02-21 |
|
这毒是中了就一定会死的,它会死去你开始亲近三宝的心,开始跟众生又继续地搅和,再轮回不断地在生死里面尝尽酸甜苦辣的这个人生。这样是何苦呢?而且大部分的众生会因为瞋恚,没有办法跟众生结缘。譬如说世间的人他想要赚钱、他想要作生意,可是他没有人缘。他每天工作非常精勤努力,他也知道怎么作这东西好吃,他摆个小吃摊;可是他的面貌,人人看到都不欢喜,他过去生没有人 | admin 2020-02-21 |
|
断除瞋恚是如理作意的,是知道有出世间法、知道有世间法,两边都可以兼顾;所以菩萨可以知道对方发起瞋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呢?还是因为种种状态?菩萨虽然不介入人世的这些种种是非相,但是并不代表菩萨于过程中完全不知道,只是说菩萨在这过程中,很清楚地不要去说别人的是非;但是对于是非之所来龙去脉,菩萨是有少分乃至多分了知,而能够方便断除自己的瞋恚,甚至可以因此 | admin 2020-02-21 |
|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余名境界瞋;若不忍为先,亦有情瞋;若宿习瞋、若见瞋。】意思是说,引起瞋恚的事情 | admin 2020-02-21 |
|
我的两个闺蜜,外地的叫阿外,本地的叫小本,她们彼此不认识,但有着共同的特点:美丽、聪慧、富有、幸福;且这种富有都是凭着自己的真本事一点点打拼而来。目前都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舒服地过好下半辈子。前段时间,阿外办事顺道来看我,小住了几日,彼此聊了很多,也聊得很深。阿外对钱很看得开,不太和人计较,所以近年来与合作伙伴一直相处融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角色打 | admin 2020-02-21 |
|
那么这第二种的情形就像这样子:他看了镜子里面的影像,他没有看到镜子,他知道影像是生灭的,但是他不知道镜子在那个地方。那么还有第三种是什么?第三种就是,他看到了影像也看到了镜子,然后他知道这个影像其实是这个镜子所显现出来的。那么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的话,我们假设把它比喻作人,那么大家应该就可以了解,这三种人当中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 | admin 2020-02-21 |
|
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苦报。民间也常说:不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