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说,学道“须得一到大休大歇大安乐地,方为究竟。”又云:“学道无过两种病,若不滞在澄澄湛湛中,便在纷纷扰扰处。猛烈汉痛与摆拨,腾身一掷,透过那边,非但彼我、声色、能听俱亡,求生死朕兆了不可得,方谓之大林、大歇、大安乐、绝学无为闲道人也。”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师范禅师于径山明月池上筑室自居,名曰“退耕。”同年三月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六岁时,文礼禅师从本地寺智月禅师落发。受戒后,即投育王山佛照禅师座下参学。初礼育王,德光禅师便问:“恁么来者,那(哪)个是汝主人公?”[这与六祖在大庾岭上开示惠明禅师的话,颇为相似。]文礼禅师一听,便豁然领旨。为了勘验文礼禅师,后来有一天,德光禅师问:“是风动,是幡动,老僧如何?”文礼禅师道:“物见主,眼卓竖。”德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达观禅师对他很器重,但是他知道仲谦禅师儒者习气很重,好在知见中打滚,于是便故意贬抑他,说道:“汝儒者习气不除,焉能学道!要到大休大歇田地,如木偶人去。”经过达观禅师的猛厉激发,仲谦禅师于是更加奋励,精进无怠。后来有一天打坐时,忽然有省。于是以“大歇”自称。不久,仲谦禅师又前往临安,参礼灵隐松源崇岳禅师。一日,仲谦禅师入室请益。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母阮氏生他时,梦见池上有婴儿,合掌坐莲花中,于是便伸手把那孩子抱在怀中,醒来之后,妙高禅师即落地。因此父母给他起名梦池。妙高禅师神彩秀彻,少时嗜书勤学,醉心内典,有出家志。父母不能夺其志,遂听许出家,从吴中梦泽禅师受具足戒。之后,妙高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痴绝道冲(荐福道生禅师之法嗣,天童咸杰禅师之法孙)、无准师范(破庵祖先禅师之法嗣)等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有一天,安吉州有位沈道婆,听说余居士悟道了,便特地前来参访。沈道婆问:“是非关有几句?”余居士道:“有四句。”沈道婆又问:“四句作么举?”余居士道:“第一句,有是有非则不可。第二句,无是无非又不可。第三句,是是非非也不可。第四句,非是是非亦不可。若离得此四句,始见本地风光。”沈道婆便问:“我离得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时一念回光,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虽然如是,若不经过一番苦寻,又如何信得此语! (原标题:354皖山正凝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时一念回光,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虽然如是,若不经过一番苦寻,又如何信得此语! (原标题:355大明僧宝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祖钦禅师是按曹洞宗的用功方法,看狗子无佛性之话头:就是杂识杂念生起的时候,向鼻尖头轻轻举一个“无”字,只要念头一消,便一切都放下,只是单纯默默地坐着。这种用功方法,只要坚持,久久纯熟,自然契悟。但是它要求用功必须绵密,容易让人犯困,一般人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功夫,难以得手。所以,大多学人难以继承此法。祖钦禅师当时依此法而行,经常得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渐渐地,妙伦禅师对参禅这一法感到有些绝望。他自言自语道:“吾口讷耳聩,何能究此?不若务实修行。”于是他便放弃参究,改为日以诵经为业。后来有一天,妙伦禅师于云居山见山堂,阅读《楞枷经》。当他读至“蚊虫蝼蚁,无有言说而能办事”这一句时,顿然有省。不久,妙伦禅师便前往径山,参无准师范禅师,希望能得到他的印证。初礼径山,师范禅师便问:&l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师范禅师想好好地钳锤他,因此对他的要求也就显得格外的苛严。只要他言行稍有差池,师范禅师便大声痛斥,经常是棒喝齐下。祖智禅师每次入室请益,凡有酬答,只要一涉及拟思、知解(分别思维),便立即遭到师范禅师的无情呵斥。天长日久,祖智禅师竟不敢开口拟对。经过这样严格的逼拶,祖智禅师的种种知解和虚头不实的伎俩,终于荡然无存。祖智禅师悟道后,曾经感慨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你若欲得生死去住脱著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泼泼地。应是万种施设,用处只是无处。所以觅著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道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若向外驰求,转求转远,若放下驰求心,一念回光,当下即是。]了慧禅师一听,恍然有省,便大声道:“将谓有多少(我以为佛法有多少,原来无多子)!”了慧禅师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天早晨,道悟禅师喜不自胜地往家里走。他一边走一边唱道:“见也罗,见也罗,遍虚空,只一个“。回到家中,他告诉母亲说:“我拾得一物。”他的母亲于是在他的行囊中翻来复去地寻找,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便问:“是何物?”道悟禅师道:“我自无始以来不见了底物。”他的母亲听不明白他的意思。过了几天,道悟禅师便辞别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曾上堂云:“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若一念无疑,地不能碍;若一念无爱,水不能溺;若一念无嗔,火不能烧;若一念无喜,风不能飘。如此即是无依道人。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如珙禅师临终前两年,曾预先询问大众云:“病叟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化好?土化好?”西堂唯庵师道:“山前有片荒地。”如珙禅师于是令众叠石为塔,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奇怪的是,梦真禅师每次入室参礼师范禅师的时候,总是害怕得要命,身体不停地发抖,连想要参问的话头也想不起来。这样经过了好多次,可是这个毛病老也改不了,后来,梦真禅师干脆放弃请益,昼夜不断地坚持坐禅。后来有一天,梦真禅师正在廊下经行,忽然听到火板(从林,表示用斋之信号)敲响了,终于有省。他心里暗自高兴,于是匆匆忙忙赶到丈室。师范禅师一见,便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忽然间他不见了,父母到处找,终于在别的地方找到了他。父母问他怎么来的,慧朗禅师回答说,刚才在梦中,有四个童子,把他抬到这作儿来。明眼人知道,这是天神对慧朗禅师的护佑。果然,慧朗禅师很快就恢复了健康。长大以后,慧朗禅师越来越不喜欢世俗的生活,于是前往温州之宝冠东山鲁禅师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后,慧朗禅师便开始游方参学。他首先来到仙居紫箨(tuo)山参礼竺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天晚上,梵琦禅师睡起,准备写经,忽闻西城楼鼓震动,豁然大悟,汗如雨下,拊几大笑道:“径山鼻孔,今日人吾手矣!”遂作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劄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梵琦禅师开悟的那一年,正好是大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当时梵琦禅师才二十九岁。同年,梵琦禅师南归,重上径山。元叟禅师一见梵琦禅师气象充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样苦苦地用功了一个多月。一日,智及禅师正在经行,突然一阵秋风乍起,树叶潇潇地落满了庭院。他终于豁然有省。于是他立即起程,前往径山,请求元叟行端禅师为他印证。元叟禅师于是将法衣传给了他。智及禅师后应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儿的邀请,前往杭州径山开法。一日,智及禅师入园,正好赶上典座师(丛林里,专门负责厨房伙食的出家人)在收割南瓜。那圆圆的南瓜活象一个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仁禅师茫然不知所措,怔在那里,手中的坐具掉在地上。元叟禅师便呵道:“参堂去!”至仁禅师遂遵命,下参堂,昼夜用功,目不交睫。一日,元叟禅师偶然见到至仁禅师,便问:“何处人?”至仁禅师道:“番阳人。”元叟禅师又问:“番阳湖阔多少?”至仁禅师便伸长手,作丈量的姿势。元叟禅师连声道:“不是!不是!”至仁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福报禅师回答道:“头顶天,脚踏地。”元叟禅师又问:“见后如何?”福报禅师道:“饥来吃饭,困来打眠。”元叟禅师一听,想看看福报禅师脚跟是否真的站稳了,便故意试探道:“何处学得者(这)虚头来?”福报禅师道:“今日亲见和尚。”[宗门中,常用“亲见和尚”、“亲见祖师”等说法,表示见性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元叟禅师便喝道:“脱空谩语汉,参堂去!”[脱空的意思就是脚不点地,悬在空中,没有着落,引申为不老实,弄虚作假,未证言证。谩语,就是说慌。话头禅盛行了一段时间后,一些伶俐汉,不去真参实证,光学一些虚头,背一些祖师的机锋转语,冒充饱参之士,到处诳人自诳。若不是明眼宗师,仅凭他一言半语,很容易被他唬住。这种大的氛围下,真正明眼宗师在印可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