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咦!”晦堂禅师阅后,作偈答曰:“水中得火世还稀,看著令人特地疑。自古不存师,如今却许老胡知。” (原标题:214秘书吴恂居士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数月之后,有一天,慧圆上座在殿庭行走,忽然被绊了一跤,倒仆在地上,一下子豁然大悟。他作了一首偈子,因为不识字,便请一位行者帮他写在墙壁上:“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说完偈子,慧圆上座当即便离开了东林寺。后来,众人把慧圆上座作偈之事告诉了常总照觉禅师。照觉禅师一听,大喜,赞叹道:“衲子参究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后,东坡居士每至一地,都要随身带上这幅阿弥陀佛像,并且告诉人说:“吾往生公据也。”在贬居黄州期间,东坡居士也是一有空儿就去附近寺院游观,以遣心中之失意。一天,东坡居士往城南安国寺焚香默坐,克已悔过。从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觉得身心皆空,当即便领悟到罪垢之性了不可得。东坡居士后来还结识了庐山东林常总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一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守智和尚于是又跟他交谈,并不断地用语言逼拶和刺激他。可是从悦禅师仍然是茫然无所知晓,于是他便请求守智和尚允许他入室参请。守知和尚问:“曾见法昌倚遇和尚否?”从悦禅师道:“曾看他语录,自了可也,不愿见之。”守智和尚又问:“曾见洞山文和尚(宝峰克文禅师)否?”从悦禅师道:“关西子(克文禅师的外号)没头脑,拖一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天,杲禅师在僧堂为大众点茶,不小心把茶瓢碰到地上。看到茶瓢在地上跳动几下子,杲禅师当即便得应机三昧。杲禅师后来又往参克文真净禅师。一日,杲禅师读祖师的偈语“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时,豁然大悟。悟后,他经常告诉别人说:“我于绍圣三年(1096)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杲禅师出世后,先住归宗寺,后又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深禅师身边原先有一位悟侍者,有一天,悟侍者见一位僧人把烧剩的柴头从灶堂里钳出来,“咚”地一声扔在地上,顿时火星四射。悟侍者当下恍然有省,于是来到方丈寮向深禅师通报自己之所悟。深禅师大喝一声,将他赶出方丈。悟侍者一时想不通,便于延寿堂的厕所后面上吊。从此以后,他的魂神出没无时,扰得大众心里都非常恐惧。文准禅师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便在半夜里特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lu,捞)鱼虾。”真净禅师阅偈后,非常高兴,遂为他印可,并命他充当。不久,慧洪禅师便辞别真净禅师,游方参学,所到之处,皆蒙赏识。从此,慧洪禅师便声振丛林。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慧洪禅师应朱世英(彦)之邀请,开法于抚州(今江西抚州)北禅寺。两年后,慧洪禅师离开北禅,游金陵,又应漕运使吴仲正之邀请,住清凉寺,入寺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地的人想留他住山,却没有留成。第二年六月三十那一天,怀志庵主问侍者:“早暮?”侍者道:“已夕矣。”怀志庵主便笑道:“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说完便于最乐堂示寂。 (原标题:223石头怀志庵主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道全禅师曾经仔细地打量着苏辙,说道:“君静而慧,苟留心宗门,何患不成此道?”在道全禅师的鼓励之下,苏辙从此便开始参禅打坐,并多次向道全禅师请求决疑。奈何因缘未到,未能契会宗旨。后来,苏辙又前往筠州寿圣寺,礼谒省聪禅师。省聪禅师是圆照宗本禅师之法嗣。省聪禅师道:“圆照未尝以道语人,吾亦无以语子。”苏辙一听,便得言外之旨。元丰三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他便匆匆忙忙地干完手中的活儿,前去倾听。可是等他赶到的时候,夜参正好结束。他听见海印和尚将拄杖仍在地上,说道:“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本才禅师一听,言下豁然有省。不久,本才禅师便离开福建,来到江西洪州,参礼黄龙死心悟新和尚。由于与死心和尚禅机不契,于是他又往参黄龙灵源惟清和尚。在灵源惟清和尚座下,本才禅师虽参学殷勤,不惮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应端禅师有一个毛病,因为读了不少经论,知见很深,非常自负,每有所问,都不自觉地从文字知见中讨答案。这对他修道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灵源惟清禅师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所以每每故意痛刺、逼拶他。可是应端禅师却不服气,还援引马祖、百丈等大德的机语,以及华严宗旨等,为自己的知见辩解。灵源和尚笑道:“马祖、百丈固错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这件事,指本分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他匆匆地赶到方丈寮。善清和尚一见,知道他已经彻悟,遂为印可。道震禅师悟道后,初住曹山接众,次迁广寿黄龙。鉴于当时参学之士,知见深重,故道震禅师在接众时,常常用违背常规之语,拶逼学人,令其放弃文字执着。因此,他的开示往往令人拟思不得。现举其上堂法语三则,供读者品味--上堂曰:“举个古人因缘问阇黎,阇黎不得作古会。若作古会,失却当面眼。举个即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道旻禅师于是向泐潭和尚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参学心得,并且说诸方都没有印可他。泐潭和尚于是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公案来点化他,道旻禅师却仍然不能契旨。[“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公案在禅宗史上非常有名,被视为禅宗的源头所在。其内容是这样的——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知和禅师圆寂后,正言陈公特地为他撰写了行状(相当于传记),并详细地记录了他在示疾期间的种种异迹。后来还为他塑了像,旁边有二虎陪伴。 (原标题:232二灵知和庵主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张商英于是信手翻阅,当他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这一处的时候,抚几感叹道:“胡人之语,亦能尔耶?”于是便问同僚:“此经几卷?”同僚道:“三卷。”张商英于是便将该经借回家阅读。向氏问:“看何书?”张商英道:“《维摩诘所说经》。”向氏道:“可熟读此经,然后著无佛论。”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意思是说,老大一把年纪了,还不合时宜地东奔西走,你投错地方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天游禅师听了这句话之后,便留下一偈而去,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只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天游禅师后来到武宁卓庵隐居,终身不曾出山,其庵名曰“典牛”。至临安府径山涂毒智策禅师前来礼谒他的时候,天游禅师已经有九十三岁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惊慌之中,发生了什么?依旧是暖烘烘的火炉!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肯定不少,我们能否抓住,除了功夫之外,还要看我们的见地和信心是否到位。到位了,才真正敢说原来佛法无多子。若有丝毫的不到位,则难逃种种奇思妙想。 (原标题:242中丞卢航居士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世人遇境,不免分别,所以总是曲曲折折,粘粘糊糊的,不是被左边绊住了,就是被右边挂住了,最难得的是潇洒地蓦直去。真要做到蓦直去,须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始得。]都贶居士不明其旨,便沉吟。[一沉吟即是拐弯抹角,与蓦直去已是背道而驰。]圆通禅师道:“可更吃茶么?”都贶居士道:“不必。”[如响应声,真正是蓦直去!]圆通禅师于是便趁机点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圆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涂毒禅师准备辞别大圆和尚,去其他的地方参学。临行时,大圆和尚把涂毒禅师送至山门口,拊着他的背说:“宝所在近,此城非实。”[人人都怀着无价宝,此宝就在当人的一念心性中,不用再向外驰求。人的肉体是无常的,终将归于朽灭,而此宝却恒常不失。这里的“此城”喻五蕴之身。]涂毒禅师听了,便点头称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正值岁暮,当地民间盛行殴傩(nuo,中国古代民间,每年腊月都要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杨歧和尚问守端禅师:“汝见昨日打殴傩者么?”守端禅师道:“见。”杨歧和尚道:“汝一筹(相当于“一等”,必定、相必)不及渠(演傩戏的人)。”守端禅师惊诧地问道:“意旨如何?”杨歧和尚道:“渠爱人笑,汝怕人笑。&rdq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