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其皮毛齿角森然变现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鞭笞雨下屠割奏刀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受苦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鼎烹刀锯犁耕火炙时,岂复能知遍法界饿鬼狱受苦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俨然而人,当其苦难忽逢,刀兵乍逼,尔时即不能知我辈苦难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快然而得意,五欲自娱,荣华满志,尔时即不能知我辈受享身是阿弥陀佛。夫人世间在顺在逆 三摩地

2018-07-20

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动惊天勤念佛,搥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颂以无缘慈摄受众生(明)妙意梅花落尽杏花开,岂是春风着意吹。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颂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寂光影里现全身,遍界光明迥出伦。浪暖桃花鱼忆子,无缘慈度有缘人。一点悲心擘不开,鑊汤滚处笑盈腮。希奇之事朕深信,现与君王说法 三摩地

2018-07-20

苦劝回缰第二佛言:得人身者如指上土,失人身者如上土。虽信佛语,未知其故。至读《楞严经》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恶业圆造者,入阿鼻。六根各造,兼境兼根者,入无间。身口意三,作杀盗淫,入十八狱。三业不兼者,入三十六狱。一根单犯者,入一百八狱。狱中历劫烧燃,罪毕方受鬼形。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三途绵远如此。 三摩地

2018-07-20

狱饿鬼之苦,犹云隔世而未知也。畜生之苦,犹云隔胎而未知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苦,犹云人生,未必时时然也。只如安常处顺,在家庭之间,有何趣味?《法苑》举《婆沙》所言家居之可厌恶甚详,姑撮其一二。有云家是难满,如海吞流;家是无足,如火焚薪;家是苦性,如怨诈亲;家是斗乱,共相违诤;家是多瞋,呵责好丑;家是伎人,种种妄饰;家如眠梦,富贵则失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全不知念佛者,自然随六根而受狱之报。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纵得人身,亦仍来此樊然不净之世界而已。唯一意西驰者,纯是一心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君王即是如来作,以心为君者,以佛为君。此孟子所谓先立其大,小不能夺;《观经》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虽正解不尽如是,亦可旁通于此矣。云栖云:一心不乱者,心王心所无所不一。夫心王心所虽有八与五十一之纷杂, 三摩地

2018-07-20

佛号能令心净,舌根便作蕅华香。晖晖日到衔山处,闪闪金浮满室光。此境此时无别想,许君亲见鼓音王。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明)莲池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自从蓦直西方去,闲杀台山指路婆。示大琸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今得圆僧相,平生愿已满。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极乐国,上品莲华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答慈圣皇 三摩地

2018-07-20

华开菡萏光无夜,布琉璃莹绝泥。风动法音强八咏,池流德水胜双溪。临终但得超生去,九品从教低处低。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唯有观门归路直,坐澄劫水琉璃碧。兀坐初修水观成,微风不动翠波平。幽深境界谁人见,一片琉璃照眼明。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楼台隐隐云深处。谁知端坐却能游,顷刻心飞到玉楼。竹影月移来户牖,更疑行树在檐头 三摩地

2018-07-20

发明心第七《观无量寿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妙宗》云:是义持人不乐读诵,但于经中取一句偈,深穷旨趣,于绝言思深广之理,心不惊动。又复其心安住中道,不为二边之所惊动,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虽不遍习,或闻大教赴机异说,知显一理,不生疑谤。此即宗门所谓参无意味语,发明心者也。因 三摩地

2018-07-20

皆云八万四千者,盖佛居凡,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皆八万四千也。行人若知心即是佛,能于尘劳皆见实相。经云:佛观一切众生烦恼心中,有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天台云:诸佛法身与己同体,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所谓是心是佛也;佛由观而生,所谓是心作佛也。行者应以是佛作佛义,一念圆照。由观见佛, 三摩地

2018-07-20

回向品》云:我当于彼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此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之事也。则是求成佛与求生净土,总是为度众生故。故未生净土者,虽度生之舟楫未具,不能随诸众生出入生死;而以弥陀之舟楫为舟楫,亦可行度人之事。弥陀愿云:十方众生称我名号,必生我国,狱饿鬼亦生我刹。云栖云:念佛一门,普逗六道众生之机。佛以无缘慈 三摩地

2018-07-20

假饶悠忽念佛,岂但心未明,正忧其土之不稳。口头禅者,轻抹净土,岂但失土,正惜其心之未了也。二者各有得失,而就中入门下手,诸佛诸大菩萨诸大禅宗惓惓劝人念佛,料必不误后人矣。妙意庵广贵评。(原标题:莲华世界诗续刻莲华世界诗) 三摩地

2018-07-20

问云:既言道信,未知信何等法?答曰:信意者,信依经中说念佛定生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佛证,信念佛定得佛护,信念佛临命终时佛自来迎,信念佛不问众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住不退,信念佛生净土定得自在快乐庄严,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不死之,信念佛生净土与诸菩萨一向为伴侣,信生净土更不离佛,信生净土华台化生,信 三摩地

2018-07-20

世人忧堕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善道大师《念佛镜》十一门,最为首冠。援引圣言,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 三摩地

2018-07-20

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 三摩地

2018-07-20

即计量言:“从至天,止两竿许。”佛法戏论,亦复如是。五、称法行者。法界海无量无边,行海亦无量无边。是故菩萨一切行,皆称自性,非有非无,非行非不行,称法自性,非初心得,非后心得。今当略出其相:一、菩萨度一切众生,究竟无余涅槃,而生界不减。如登场傀儡,悲笑宛然,唯一土泥,空无所有。二、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狱,无罪垢。至畜生,无无明、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录一、弥陀因八、速灭重罪二、佛愿摄生九、随念随见三、极乐依正十、佛号久住四、持名往生十一、念佛圆通五、三福三心十二、满菩提愿六、作佛是佛十三、念佛殊胜七、修十善业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何以言之?经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狱中,具受一劫重罪。诽谤人,堕阿鼻大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罪极重故。又者,即是佛法。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问曰:何等相是诽谤?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 三摩地

2018-07-20

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众生供养,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为生彼国意故。】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云何赞 三摩地

2018-07-20

举声悲哭宛转卧。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 admin

2018-07-20

如果我们不是进入涅槃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而说“往生”—前往下一个受生的方。那先问问大家:大家希望以后自己要怎么样的死亡呢?家人又要怎么样处理我们的丧葬呢?我们来看看佛的开示,怎么样是最好的死亡。有一次,佛在只树给孤独园,祂说到,过去生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名字叫作和默,和默王多行仁爱之道,并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