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在动中:动中的练习,应走到户外大马路、百货公司、菜市场等人多车多喧闹方,去作功夫的加强。声音很吵,人影纷乱,但是内心的话头依然明历。视线在车叉过往的移动中,心仍安住于话头,也就是外缘内摄均等,仍是只见话头的焦点,而不被影像转走,心不在眼所摄取的景物上去分别大小车、颜色、声音的内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净念就是单单纯纯的话头。请在这样的过程中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信次法修习所得的因果,即是心不净者,所修解脱道、佛菩提道都将不能成功。2、次法的修习,可以修除性障、成就福德,是佛菩提实证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 三摩地

2018-07-23

」从以上所引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天往返而不受生死;有的人往生于色究竟天,在那里解脱;有的人特别利根,悟的当生断尽烦恼而成菩萨阿罗汉,不受分段生死,各不相同,但仍未到究竟佛。所以应当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世尊在经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证圣果者,无有是处。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可是世尊说:这十个戒必须要受、必须要持。第一:叫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最后会明白:修除习气和烦恼,也是修定的人所必须要下功夫的方。舍弃怨恼。受人欺负,心里面不快乐,这叫做怨。然后开始思惟设计方法,准备要去报复,设计完成决定要去实行叫做恼。因怨与恼就会生起报复,这怨恼瞋恨都因为名与色而有。也就是因为五阴而有,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亲眼看见了五阴的虚幻不实,所以会开始渐渐的转变习气、会向无瞋有悲、无爱有慈的境界逐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人若只研究经论上的义理,不肯于心上彻实下一番真实功夫,是绝对无法息灭烦恼妄执,而得解脱自在的。《大庄严经》中有这麽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于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馀力。有一天阿罗汉哥哥对弟弟说:法师!你应该赶快如实修道,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 三摩地

2018-07-23

简单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 三摩地

2018-07-23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瞋,他不来恼,而自生瞋;这个情况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来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瞋,他人来恼,尔乃生瞋;譬如说:你或者是无事而闲坐,或者是正在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就是前来干扰你,让你或者是没有办法享受清闲,或者是没有办法继续作你想要作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休息。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与人同事、利行,在与人同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净已意。在日常与人交流中,我们都要说话,而口乃心之门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当您充满感恩之心时,您一定 三摩地

2018-07-23

是先把食物端上餐桌,还是先供养佛菩萨?如果是为了疗病一定要先考虑自己的道器,新做好的素斋,是否先想到要供养三宝?供养文是匆匆而就唸完,还是先观想忆念十方三世佛法僧都普受供养?当自己饱餐以后来到佛菩萨面前做供养时,每一个动作是否都带着恭敬和感恩,而不是为了应付了事?当燃香供养时,有没有想过要熏学佛菩萨,而生起四弘誓愿?当礼佛时,是否念头比较纯一?当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次禅三——明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第一次参加禅三,前两个月自己在家参得昏天暗。因那时台中道场还没有成立,我没有上过课,知见不具足,平常只有靠自己看书,所以从觉知心(妄心)开始逐一寻找,参得非常辛苦;不像现在上课时,亲教师都已尽可能帮大家将妄心分辨清楚,这一点实在令我羡慕。当时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妄心的特性,就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开始找,所 三摩地

2018-07-23

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瞋——他不来恼,而自生瞋;意思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瞋——他人来恼,尔乃生瞋;譬如说:你或者正无事而闲坐,或者正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此时前来干扰你,让你没办法继续享受清闲,没办法继续做你想做的 三摩地

2018-07-23

做菩萨就是要坦坦荡荡,不怕别人挑错处,如果没错,就感谢别人的关照,然后继续欢喜做菩萨,如果错了,就赶快忏悔,忏悔过后身心清净,仍然继续欢喜做菩萨。我一直都记得张老师的这番嘱咐,她是那样一个温和简单如慈母般的人。其实要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因为这几天在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而我自认为自己被误会了,委屈至极,便忽然想起张老师的这番话。就私心 三摩地

2018-07-23

工程忙乱中,偏偏教你去磨剃刀!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怪手、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工的时候,老和尚知道我的恩师又开始要工作、处理问题了,他故意把恩师叫去说:‘你现在去磨剃头刀,把剃头刀磨好’,当时恩师感觉很为难—工作正多,正要忙,工人都在等,才要叫她去磨剃头刀!但是师命难违,只好赶快去磨,磨好了赶紧回去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却一点儿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有意逆着习气﹐按新的作息时间去作﹐才渐渐感到每座用功比较实在﹐不似先前那样悠悠忽忽的﹐间或有些许的轻安和法喜﹐这样越生越想坐﹐身心也一天天昂扬起来。常言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某种意义上讲﹐修行就是一个同习气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的过程﹐这中间稍有懈怠﹐坏习气就有可能占上风﹐更有一点﹐修到一定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住世时有一比丘名二十亿——长者子,非常勤奋研读经藏、念诵佛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每人自己忙完分内的工作后就不断的修行,甚至不去睡觉。别人看在眼里,就对佛陀说: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有一日佛陀问比丘:你平日喜欢什么?比丘答: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会如何?比丘答:发不出声音。佛陀又问:琴弦太紧呢?比丘答:很危险,不但声音不好听,而且 三摩地

2018-07-23

照这样说来,菩萨的正义,要能觉悟,悲愿修行等条件,方称菩萨的资格,并不是同一班凡见偶像,如三官、土、城隍、岳庙等,这些只可称神明有福德的鬼神,但是他也能赏善罚恶的。不过菩萨的种类很多,有果后行因的,如观音文殊等,有久修菩萨的,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如吾人等能认识菩萨大义发心修行,自利利他,不论在家出家都叫做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