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一条在《大乘大集藏十轮经》中也曾讲到,不分对象谈论大乘甚深佛法,听与说者俱获大罪。讲说佛法要看对象如何,他的目的志向何在,想人天法,我们就随顺开导其人天中最殊胜的方法。想求声闻辟支佛乘,就帮助其成就声闻乘,志向大乘,就为其解说大乘经典。然后等其善根成熟再逐渐深入,万不可一刀切,以一种方便法门为手段。)善男子。又有初发心菩萨犯根本罪畏堕恶趣。闻 三摩地

2018-07-23

再者,于菩萨道五十二阶的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各个位阶都有各阶位的主修,也就是各有各的福德、智慧待修、集、行、证,因此要以每一个人不同的因缘来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该如何分配,若您是区的居民,我们希望您能够参加禅净班的共修,请亲教师指导。若非区的居民,因大环境的关系,希望佛弟子们能够努力在自己居住的区,促使在该区弘传因缘提早成熟,以此护持正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意思是说:假使确实是心正直的人,不谄媚,心中的种种想法都不弯曲,说话都不虚诳,真正是想要修行的人,而不是想要与人比高下,不是想要表现自己超胜的人,只要获得佛陀(或者经典、真善知识)的教导,一定能在七年或六年,或五、四、三、二、一年中,心得决定而专注于解脱道中,终于可能超过初果、二果,进到第三果中,证得心解脱、有余依涅槃。假使心更加的正直、清净, 三摩地

2018-07-23

心想,佛法之力量这么大,竟然如此改变一个人,因此就一头栽进佛法大海里,浸乐其中,不自觉,一晃已过十一个年头。这一段过程,可说有无尽的感恩、忏悔、庆幸,在成长中,也有太多的感慨、体会、更有深切的愿力。学佛之后,约花了半年的时间,看了一些书,也听了不少录音带,包括修净土,劝进念佛,求生西方之法门,不管那一种法,都很感动,对于「什么是佛法修行」也比较有 三摩地

2018-07-23

则还向虎而说颂曰(猪过去后,还得意洋洋对虎说颂,相当于吟诗)虎汝有四足我亦有四足汝来共我斗何意怖而走(你来和我打架,为什么害怕而跑了?)时。虎闻已。亦复说颂而答猪曰汝毛竖森森诸畜中下极猪汝可速去粪臭不可堪时。猪自夸复说颂曰摩竭鸯二国闻我共汝斗汝来共我战何以怖而走(两个国家的人都知道我们两个要打架,你为什么害怕跑了?)一副典型的无赖嘴脸。虎闻此已。 三摩地

2018-07-23

如此真得就成为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完全没有发现原来自己是所有的存在,只是一个劲得蒙着头面,在那里无休止的画为牢。所以其实我见真是很傻,这样生生世世紧紧抓住那个有限不放,而不断流浪生死,卷裹着种种的烦恼与忧闷,不惜为了那点苦的间隙显示出的点滴之乐,而不断贪求,真是苦不堪言。佛说苦、集、灭、道,这个集真是描述的非常到位,我就是集,就是伴随着那种紧张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具足如是四法,复作是念:‘是菩提道初根本,名之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亦名导,亦名平,亦名等,亦名慈,亦名悲,亦名佛迹,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褔田。’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受持不毁。〗讲记这段看来好像没说什么,但其实这一段所说的四个法是让我们在证悟之后,能够迅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我们来 三摩地

2018-07-23

我说:这里面有很多妙法是你们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都不想听吗?当时他们不太相信:明心见性就了结了,还要再学什么法?没想到一开始讲,一念无明、无始无明、心不相应无明住、上烦恼、起烦恼……等讲下来了,他们说:原来悟后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懂的法。我说:对啊!明心、见性只是见道而已啊!最后才欢喜接受。第二次法难时,我们写了《平实书笺》;这次已是第三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不怀疑世间有佛,不怀疑世间有佛法,不怀疑世间有出家、在家的四向五果十菩萨。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修佛法,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成就佛道,永离断常二见,因此戒禁取见随后跟着也断了。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受到世尊以及世间所施设的各种有相的戒所束缚。他的见,也不受世间的各种人为的施设所束缚,也不随世间所施设的法则来进行他的心行。但是他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師論》卷46〈18菩薩功德品〉說:「愛語攝事,於諸攝事最為殊勝。」(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師論說愛語是四攝法中最殊勝的,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愛語就是為眾生說法或布施時要和顏悅色,不要老是板著臉孔看不起人;而且說話要柔軟,要慈愛,這就是愛語。因為「齊人不食嗟來之食」,在春秋時代的齊國有一個富有人家在布施飲食給飢餓的窮人們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不管上一次,你是如何沮丧,别人怎么冤枉你呀,不管你是多么愤恨不平、怨天尤人、心里很担忧或如何如何,虽然是你还会这样,于自己于众生,而受种种的境界困扰,而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心行;可是你要这样想,佛陀会照顾你,因为经典处处在在都跟你说,你绝对会成佛!所以你有什么好去怨叹别人的呢?你有什么好去顾影自怜的呢?不过我还是要说那一点,你不在那个第一时间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的运作是很迅速的,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你要持戒,所以你会产生很多的作意互相衝突,即使你不敏锐,你也会觉得怪怪的,等到最后,你会觉得说,好像你也没办法满足你的爱取这世界的心,你也没办法守好这个出世间法的戒行,就是说你两边都得不到啦,你两边都不是人啦。就是说呢,你的行为表现会像是凡夫,但你 三摩地

2018-07-23

除诤胜习诤胜的习气就是说:凡是一切的事情都要站在别人的前面当首领,一切的场合都要出人头,不肯隐忍吞声;一切的场合都希望每一个人佩服我自己,降服于我,这就是诤胜的习气。我们学禅的人,如今既然已经明心见性。我们也已经知道、已经能够辨别当今在说法教禅的这些人之中,哪些人还没有明心?哪些人还没有眼见佛性?但是我们不去跟他诤胜,我们绝对不公开的指名道姓,说 三摩地

2018-07-23

我俩的这一出戏倒演得还不错,可以不必听那许多无谓的絮叨,好一个宾主尽欢而散!其实,我的心里虚虚的,这只是表相,那些负面情绪都还在!我无法帮忙纾解,甚至不想听她宣泄,只是小心翼翼的筑起一道高墙,把情绪雷远远围堵在外。导师上课常说:「这不是人干的,那么是谁干的?是『菩萨』干的!」菩萨的辛苦和可敬,在于「难行能行」、「观机逗教」,而我只会用自己的高标准 三摩地

2018-07-23

192,c10-12)而弥勒菩萨在《瑜伽师论》卷11更说明得很清楚,昏沉睡眠盖的原因:【惛沈者,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惛沈性;心极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说一盖。又惛昧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现在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中,他反而来破斥你:你错了!你是大妄语,得要下狱的!离念灵知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了。第四种才是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小孩子常常这样,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孩子出生不久,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 三摩地

2018-07-23

众人见到天花一直持续从天而下,都感到非常纳闷奇怪,这时在天空中出现了声音说道:“我是阿耆达王啊!因为承蒙了修道人的大恩德,为我解说佛经的法义道理,让我很快受完蛇身果报,往生到天上来;现在我只是以天花来供养佛陀、报答佛恩罢了!”好的,各位菩萨,以上这则佛典故事让我们知道,当面对一个临命终人,在旁边随侍照顾的人,都要很小心护念著这个随时 三摩地

2018-07-23

一切水答: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大概的意思是说:菩萨若遇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说法)来回向 三摩地

2018-07-23

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进入八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远了,所以不应当生起慢心而不礼佛。《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这个威神力的话,戒慧直往的初、二菩萨,乃至三未满心前的菩萨正在弘法时,诸方鬼神都会来向他们找麻烦,让他们无法好好的弘法;因为鬼神与诸魔都有报得神通,都可以作弄你啊!你没有神通,纵使是三心、住心的菩萨,他们照样能作弄你啊!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敢作呢?因为他们知道你是有证量的圣人。天法界、鬼神法界中的道理就是这样,如果你已经证得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