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律 三摩地

2018-07-22

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如来,制不听饮。若有说言:‘如来已说酒多过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说?’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是酒戒,名为遮重,不为性重。如来先制性重之戒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然后到了某一个时机或是今生或者来世,内外因缘成熟,收藏的种子流注,于是果报现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三世因果,丝毫不爽,分厘不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你曾经做过了什么,你就静静地等着结果吧,时间一到,一切都会有个交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看看佛怎么说意识: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然后把这样的一个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落入识阴中),当然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再来说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藏传佛 三摩地

2018-07-22

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近品〉提到:「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目绀青色相」,乃因累世能慈心视众生如同对待父母一般,才能感召此业。因果律能运作,其关键在于吾人都有一个可持业种、贯通三世的「如来藏」,而一个人的相貌庄严与否,正是由吾人如来藏含藏之业种所决定,非由现代医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能有动中定力,自然不想多攀缘说话,经常安住于自心内境,长时间心不外缘、散乱,自然能够观察力敏锐,随顺因缘、视情况需要说出有利于他人的言语,非但可远离言多必失的毛病,同时履践沉默是金,一定也是较受人欢迎的人物。相信我们都喜欢做个受人欢迎的可爱人士,显然动中定力的培养是切身攸关,非常重要的功夫!至于如何培养动中定力,建议有心人可以学习一位善知识所施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世界悉檀:佛为众生宣说世界之成住坏空、五蕴之生住异灭、三界六道有情生死流转及不得解脱之因、众生五蕴运作与差别,乃至语言文字、社会制度等等,皆有所由,乃是众缘而起,因缘假合之法,凡此种种皆属世界悉檀。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愿诸菩萨们绝对不要放弃今生可以开悟的机会,尤其特别是护教的师兄们,今生的道业必定成就,绝对不要退转,要思考诸难:佛世难遇、难闻、怖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然对于我们今日而言,不觉得有何困难,然而天中天世尊所说,岂有虚语,所以轮回的苦痛应当今生了结,应当勤修菩提心,决定发愿成佛,救护众生,以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尽未来际,必定成就佛道, 三摩地

2018-07-22

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注2.【波罗夷罪】:译为断头罪,梵网经中有犯淫盗杀妄…等,十种波罗夷罪,。比丘或在家受戒菩萨犯此罪者,绝比丘及菩萨戒之资格,此乃戒罪中之最重者,故不通忏悔(除非获佛加持之特殊因缘),犹如断人之头首不可再生也。)略释酤酒戒之内容:由于酤酒戒非是遮戒(遮止犯性罪之戒),因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种性、习气、学法因缘……等之不同,故当以「与正道相应与否」为考虑重点。在此娑婆五浊之世,佛所施设的次第乃是如《长阿含经》卷20中所说:「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因此,佛对一般众生都是先除其「恶见」,待「其心清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以后,才为说解脱 三摩地

2018-07-22

只不过学人的信心不足,想善知识又还没有到我所住的地方来教授正确的参禅的方法,那应该因缘未到,所以不必了,不需要参学了,反正是不可能开悟的,这样自暴自弃,如是便是不明事理的人,要知道,善知识一定要到眼前来,这样才肯信受,便是怯懦之人,这样除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开悟横加否定以外,也是不相信善知识的方便,所以要相信不管善知识有没有随住左右,还是要有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初始,则初始的时候是没有因的存在的,承认初始的存在,就成为无因论了,这和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的事实是矛盾的。阿僧祇劫通常又称无量数劫,一个阿僧祗劫,包含了无数个劫,说为无数、无量,是指其数目之大,远超过天文学家所用的数字,完全无法想象。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长的难以想象,但是,毕竟是有起点和终点的,最终还是可以过得完的。有情众生从初发成佛之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根据因缘果的原理。认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无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将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的。像仰天射箭一样,势力尽了之后,箭就又回跌下来。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借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够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 三摩地

2018-07-22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起的,都是瞬息万变的,所谓名、利、财、色都是虚幻的,因此劝人不要太过「执着」——即爱恋不舍。佛教亦认为「多欲为苦」,太多,常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本。因此劝人要知足少欲,每一个人都要衡量自己的才力以决定的多寡,自己的才力不够,却整日空思梦想,岂不是自惹烦恼?但,请记住,佛教并没有要我们「绝欲」,而只说「少欲知足」 三摩地

2018-07-22

它哪里是真心呢?而且再说,佛陀说法,不是只有说真心,也不是只有说意识心,而是通通说,这也代表了佛法中对于真心和妄心的区别之处,是很明确的,所以小乘者可以「灰身灭智」,就是在于体认「意识心」的虚妄,因此虽然对于诸法的真实之处不能够像是菩萨们如理宣说,可是可以凭借他们对于自身的「我」的灭除,对于「我执」的灭除,来达到「无余涅盘」,对于如是之者,就是不能 三摩地

2018-07-22

人与人相处有的时候都是因缘,我们来这个世界就是要收集种种的缘,但是缘有「善、恶、染、净」,到底我们遇到的缘是哪一种呢?而缘又有分「顺心缘、逆心缘」,这两个比较好抉择,但是问题来了,「顺心的缘一定是善净缘吗?」「逆心的缘一定是染恶缘吗?」我们原来的认知就一定是符合事实吗?您看一般的人,对于逆心的缘都会认为是恶缘,但是我说一个譬喻,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有很 三摩地

2018-07-22

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2、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佛法之圣人则少受或不受物质环境影响,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内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3、跳神扶 三摩地

2018-07-22

种子怎么因为这个缘而生起这种种的世间法呢?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如来藏拥有什么样的出生的能力?可是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时机因缘与条件的。有的时候,这些能力没办法显现,例如有人说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个时节,怎么做,他也做不出来。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以这样无我性的体性永远服务我们、满足我们,来实现这世间于我的因缘果报。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这样无私地照顾着我们,从来没有过有一个剎那是为了祂自己。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