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否则自身成佛之时节将极久远;但次法的修习,以在五浊的人间最容易成就。讲记:以上所说的是属于趣向法的部分,简略的说完以后,接着应该说明趣向次法了。单单只有法的修学,而无次法的修学,仍然不可能在法上有所成就。这意思是说,凡是修学三乘菩提时,自己是应该具备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菩萨在修行当中,当然要简择真善知识说法,看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符不符合佛说;这些都要透过自己对经典的研读,以及所熏习的正知见,以及往昔所培植的福德、因缘等等来论定。然而要分辨所谓的真善知识以及假名善知识,难道不需要意识及意根抉择与论定吗?当然需要嘛!如果不经过意识如理的分析、归纳、整理,你又如何抉择及论定真善知识及假名善知识之差异呢?如果连真、 三摩地

2018-07-23

若人能观欲界无常,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无常,以是因缘,不求三恶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见三不坚;以不坚身易于坚身,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给病瘦行路之人,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下贱,是名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以不坚命易于坚命,修于六念、慈悲喜舍,证四真谛;善能观察生老病死, 三摩地

2018-07-23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正要讲这两句,时间又到了,有位师姊就当场叹了一口气。如今一周过去了,现在就为大众讲这道理。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似乎以前没有人讲过这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我们把它讲出来。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h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在历境对缘中汰换染污识种,进而净化身心,如此才能转化成真实的受用。所以佛所说的八正道,就充分显示出佛法真正的实践特质。第二章世间八正道和出世 三摩地

2018-07-23

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后,老和尚即对某某师说:‘在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只要走进佛门来,就没有高下的分别,无论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这样,我们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才会有殊胜的因缘。’‘不要说众生有善有恶,一切的善恶都是我们的分别,如果真正会修行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十 三摩地

2018-07-23

参禅必须要在一切的烦恼因缘之中来参究,而不是离开一切的烦恼因缘。禅就是经里讲的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参禅的话,他对于烦恼不但不不是不拒不迎,他反而积极的投入一切的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的境界上去探究;因为真如不离一切的烦恼,所以经中讲烦恼即菩提。厌离烦恼境缘就不能明心见性,所以《大集经》卷15里又说:厌离烦恼是为魔业。此外,你自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入道初门是明心见性,而明心这一法,因为涉及法界最高机密,自古以来均非易证,非无量无数劫,虔恭一心求,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者不能证得。菩萨在初发菩提心到第一次明心前的多劫修行中,难免会遇到专修解脱道的声闻、缘觉师,假使这位菩萨运气不好,常常遇到二乘之师,屡屡被教以厌生死苦,欣涅槃乐的解脱道法,久久熏习之后,有可能就会成为定性二乘人,证解脱后必取灭度。 三摩地

2018-07-23

观音菩萨保佑你我!-------今天把《佛子每天所不应该忘记的》不经意的翻出来又看了一遍,看到你说你见到菩萨后最向往的是那一股清净的圣气,眼泪又流了下来,继而是失声痛哭,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哭的是什么,只是觉得自己业力、自己的愿力、和你的因缘、和众生的因缘都混到了一起。哭,不是伤心自己孤独,也不是伤心你的离去,只是觉得一种感动,觉得自己和众生好近好近…& 三摩地

2018-07-23

而欲界身和色界身是因缘和合而生,从因缘而生的欲界身和色界身而生的乐,当然也是因缘而生,那就不是永恒常乐。三禅虽然称为身心俱乐定,但是其中仍然有苦受,你的心中会有一个耽忧——如果三禅的功夫退失了,我这快乐就不见了。这就是苦。乃至四禅之中舍念清净定,也是不离五阴,如果没有一个意识在,是谁舍念清净?所以欲界结要断,色界结也要断。我们如果证得色界 三摩地

2018-07-23

明心的人断了三缚结,见性以后,殷勤的舍除贪、瞋、痴以后再配合悟后的思惟修,以及见性的体验,然后继续修学后得智——差别智,而得到牢关的解悟,在因缘具足以后,体验牢关境界,称之为破牢关。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 三摩地

2018-07-23

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这样的人呢,是他的福德因缘不够,这很正常。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是要无量无数劫去求,因为今生遇不到真的善知识,来生还是遇不到,可能百千生以后还是遇不到。所以啊,明心见性要修证无漏的智慧,相当的困难。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辨法遇到真的善知识。那就是说他的福德因缘不具足。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虽明心见性了,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真善知识的护持,时间 三摩地

2018-07-23

再者,于菩萨道五十二阶的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各个位阶都有各阶位的主修,也就是各有各的福德、智慧待修、集、行、证,因此要以每一个人不同的因缘来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该如何分配,若您是地区的居民,我们希望您能够参加禅净班的共修,请亲教师指导。若非地区的居民,因大环境的关系,希望佛弟子们能够努力在自己居住的地区,促使在该地区弘传因缘提早成熟,以此护持正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受持不毁。〗讲记这段看来好像没说什么,但其实这一段所说的四个法是让我们在证悟之后,能够迅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我们来听听看世尊怎么开示。如果你们能具足这四个法,一定会趣向菩提、其心坚固。这样要超越第一大无量数劫,就不是难事;若能这样做,《解深密经》所说的:以一年为一个大劫,在一年之中过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弃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盘,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从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 三摩地

2018-07-23

这真如佛性不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它是本然存在的。因为他这样一念相应的缘故,所以亲眼看见佛性遍满于十八界。不但眼见自己的佛性,也眼见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这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见十方一切诸佛。当他眼见佛性真实不灭的空性时,他便亲证了一切都无所得的境界。因为真如佛性虽是本然不生,永远不灭,但是在三界六道之中,一向没有任何所得,因为他是空性。所以对于时间、空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去观察,如果你很容易生起嗔,你平常就要了解这个嗔的法,是怎么样的因缘会生起?你干脆作个笔记,说哪些原因,你会生气,自己练习品尝这个生气的韵味,去找找这生气的原因,自己平常就要懂得如何来善作调伏,这是要于理解之后,更加不断地练习,练习到自己可以很平静地说话,按照自己的如理思惟的说法来和对方沟通,不论听到什么样惹你生气的话,惹你生气的态度,你已经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过去生没有受过这菩萨十无尽戒,你就没有因缘可以明心见性。所以来到这里,待得下来不害怕、不起烦恼,能够持续一直修下去,你就知道过去生一定受过菩萨戒了,不然的话,老早就溜掉了。世尊又告诉我们,如果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经由这个十戒法门而能证入贤位、圣位的话,是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个戒必须要受。因此,以后禅三的报名审核,会考虑报名的人有没有受菩萨戒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