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得久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无相念佛叫作法,是一个可实证的法,它需要舍去文字、符号、形像来锻链忆佛这一念;但是要成就无相念佛这一个法,我们同时还得满足无相念佛所需的次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福德因缘。比方说,今天我们有没有福德因缘遇到无相忆佛的法?遇到了,我们能不能够相信?相信了,能不能够付之实修?有些人很奇怪,过去在外面的相似佛法中要怎样就怎样,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来到了正觉讲堂,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实证如来藏以前,应先在心中建立正确的观念,知道自己也有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存在而在因缘成熟时可以实证的,祂是能够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的真识。依唯识增上慧学的教导,建立了这样的正知见以后,就懂得去寻求有能力帮助自己具足证真如条件的善知识;依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具足了实证真如的条件以后,有朝一日自然可以实证真如,就能依真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现前观察真识确 | 三摩地 2018-07-23 |
|
很多佛由于深具善根福德,并有抉择智能,一旦有因缘接触平实导师所著作的各种书籍,便很容易与真义相应而信受,并依之修学而能在佛道上增进。但许多佛因不知各人的善根因缘各不相同,在佛法之修学上,各有其不同之因缘条件待修集成熟,若在既无善知识摄受,又不知修学转折要领的状况下,往往在因缘条件未成熟时,寻求快速证悟知如来藏密意,实是躐等、跳跃的修学佛法,舍弃集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然,假如你在请益的过程中,听到他的开示是说你不要管我有没有悟,反正我是可以帮你开悟的,那就很有可能你还没有因缘值遇真正的善知识了。第二是说:求悟的企图心生起了没有。佛法不只是一种施设,真正的佛法是可以亲证的,这一件事已经有了信心,当然进一步就要去求悟。那求悟的时候,当然就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福德资粮以及正确的禅法知见。可是,能不能进一步去具足这一些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更严重的还有以定为禅,乃至是贪爱禅定的境界,这其实是严重的障道因缘。求悟的学人,可能会经过看话头、参话头的过程,要有能力可以看话头,多多少少是需要一定的定力。至于说如何锻炼或是培养这个能力,因为会牵涉到每一个人根性的差别不同,而有不同的施设。那这个部分就请您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来作请益,我们就不在这里作说明。但是,我们这边讲的是要定力,而不是要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龙树菩萨《中论》中有一段偈颂: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是这一类的断见外道所最喜欢夤缘而用来支持他们的主张的,他们会这样说:龙树菩萨《中论》里面不是就已经说了吗:所有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缘起性空,都是空无,也都是假名施设,这就是中道的义理;因为蕴处界的种种法,没有一法不从因缘所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这个如来藏、这个法身,是菩萨的根本大法,如果你不发起菩萨种性,即使你证悟了以后,也很快会退转,所以你要请善知识教导你这一些证悟法身的因缘。找到了善知识然后慢慢修学,具足这一些证悟法身的因缘,然后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你能够一念相应——触证法身如来藏,这时候你就能够从无相进入真相。这时候你就能够成就果地无相念佛的功德,就是真正的念到法身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今天,我们有幸得遇,正好借着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好因缘,得蒙诸佛菩萨的悯佑证悟无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发现自己的无我如来藏,发现原来自我并不存在,发现匮乏也不存在,发现本不需要如此费力经营贪着,到处寻求认同和欣赏,更不需要借着愤怒来守护,因你的本来面目,百害不侵,生死尚且于你无关,何况世界的种种忧悲苦恼,你本是天上天下的唯我独尊。菩萨种性尊贵,这份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之内涵;有天眼通者若无重关之一念相应慧,亦不能以其天眼而见佛性。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像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要能够看话头,并且还要很熟练、很纯熟,它自然而然存在,那这样见性的因缘就具足了。然后才去参话头。话头有两方面,你是要参真如的话头呢?还是要参佛性的话头呢?两种不一样。真如的话头参出来是见无所见,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公案,如今都在你心里面了,它们在讲什么?你很清楚。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只有一则;不会就是一千七百则,会了就是一则。有了这看话头的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祂从来不生、也本来不死,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寂静永恒,本来如斯,从无半点改变,这样一份存在,又哪里还需要规划什么?又是谁在规划?谁要规划?只有因缘所生的法,只有相互依靠、彼此取暖才能得以存在的人,才有规划的需要,才有担忧、困惑、不安的存在。因人这样一种存在,本就是苦、空、无常,这份苦、空、无常的存在,偏偏要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自己变成永恒、快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除此以外,也会由于过去多生所修集的福慧因缘不同,而得到不同层次之善知识。所以亲遇善知识之前,多闻熏习与修集福德,也是极重要的事项。禅者若想得遇真善知识,当常发菩萨清净大愿。因为菩萨以大悲善巧方便,在各种不同世间里,要度化各种不同菩萨种性的众生,所以示现种种形相;有时也示现有过失,好像凡夫众生一样,跟众生一起生活,一起做事,度化这些众生。这都是菩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一),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用意知法在动中悟入者,其实大部分是藉着前面所说的五种根门的因缘而在动中悟入。譬如说石霜楚圆禅师,悟前参访汾阳善昭禅师的时候,每一次参究的时候,汾阳善昭禅师或者破口大骂,不然就是谈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是舂米就是砍柴,不是砍柴就是挑水,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就抱怨:我每一次请教师父,师父您都跟我说一些与禅不相干的俗事,又常常骂我,难道这个骂就是师父您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二)我诸同修,慢心甚微。不迷信大师,远离学术崇拜、权威崇拜心态,深修一念相续法门,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信心已立,是因缘成熟。(三)禅宗第二十七祖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担柴挑水这些的日常事务,也确实处处都有证悟的因缘;所以,黄龙禅师才会说,说“生缘处处”。因此缘故,证悟般若的这一切祖师所说的这些的搬柴挑水这些禅,都是佛事。可是问题是,没有悟得真的人,或者是悟得真但是落于片段的人,他就难以体会,难以体会说这搬柴与运水就是神通妙用。禅固然不能够离于生活,但是对于未悟的人,那就完全没有资格说“穿衣吃饭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何等为三?所谓虚妄分别相、因缘相、第一义相。(《深密解脱经》卷二)一切法,举例而言,桌子是无量无边法中的一个法,而从现象界来看,它是依于人们的分别建立,假名施设而称为桌子,没有它的真实体性存在,所以说是虚妄分别相;可是又依于人们的种树、伐木、裁制,或是开矿、冶炼、锻造而有木桌或是铁桌的种种外相差别,乃至材质的差别,因为它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