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有的学人,因为对佛的功德乃至佛的证量信心具足了,可以进一步来修证佛法因缘当然也就更成熟。所以现在我们来说说看说,当你是这一种情况,你终日这样努力精进的课诵,难道你不想了解说经典中的真正意涵吗?譬如说《心经》,假如不加上标点的话,那就只有短短地两百多个字,是不是?但是这却是时下的学人课诵之中所必须的项目。可是假如我问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课诵《心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切的因缘中,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并不是说,是谁可以创造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创造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原标题:上帝欠我们的问题) | admin 2018-07-23 |
|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开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开示《分别善 | admin 2018-07-23 |
|
至于一个中阴身的寿命呢,最多只有七天,如果在这七天当中,没有遇到往生的因缘的话,这个中阴身到了第七天,就会衰弱而坏死,再由如来藏依原来的中阴身,而出生第二个中阴身,这样辗转,最多只有出生七次中阴的机会,而在七七四十九天之中,一定会遇到出生的因缘而去转生的。只是愈早遇到的往生因缘就愈好,而下一个有缘父母的福德因缘,一般来说,就会比原来的要差一些 | admin 2018-07-23 |
|
所造的善业、恶业会储存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分别在不同的时节因缘去产生他们各别的果报,所以就有引业和满业的产生。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嗔恚心,当造成这样的善恶业后,在一期的生死后,异熟果报就让他引生到夜叉众同分的引业。所以各类的众同分,各有他们形成该众生的因,也就是各有他造作的种子和行为。地行夜叉不单单是嗔恚心很重,而且他会 | admin 2018-07-23 |
|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布施是六度波罗蜜的第一度,如果这一度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甭提了!因为六度之间息息相关,六度万行是以布施为基础;如果布施不能成就,持戒也就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布施修足了,有了舍心,就不会想要从众生那里去贪,这样持戒才能持得好,持戒的因缘才能成熟。同样的道理,如果布施不能成就,瞋就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们中国儒家所提倡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 三摩地 2018-07-23 |
|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善法,能够摄受善人,与善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善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善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佛陀跟这些们都是累世的因缘,所以我们学佛想要修福跟修慧。一般福都是以五戒,能够累积我们人间的福;五戒如果再守十戒就是十善,就能够生天,这个都是福;乃至因戒而生定,这个定虽然是在色界、无色界,它也是定福,所以也是福的一种。一般来讲,我们说五戒,它是从哪里?它就是以杀生戒为首,就是要戒杀,因为有情的众生,都是以自己的正报这个身&mda | 三摩地 2018-07-23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40集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高正国老师(原标题:为什么有人很有钱却非常吝啬?)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古时候收卷评分以后,虽然说可能会有几位不同的评分官,一般评分者都已经知道所评的是谁的卷子,最后也许再经过更上位的大官来作决定,决定什么呢?决定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等,那为什么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名次高与低又多加入了一个因素,也就是说与评分官的善恶因缘的差别;所以假如说发生了本来某甲应该是状元的,却因为某一些因素,结果皇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法布施,譬如以良好的食物布施,不是以残坏的食品布施;由于这个因缘,未来世可以获得好色身。我就是上辈子没有常常施食给众生,大部分是做法布施,因此这一世色身从小就不太好,到现在还不是很好,一直都不太有力气。所以我这一世见了饥饿畜生时就买好食物布施,是想弥补这个缺失。用好的食物、好的物质布施,未来世就会有好的色身或是好的财物果报。如果是以香来布施,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中,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此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以可以在一切的布施行之中都不产生忧悔,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说,菩萨已经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四)不望报施具足:云何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不为得眷属故施,不为得亲友故施,不为欲故施,菩萨作是念施,菩萨净戒是常行法,以是因缘故,是名菩萨不望报施具足。菩萨不为欲使众生成为自己之眷属、亲友而行布施,不为满足私欲而行布施。菩萨以无眷属欲之念而行惠施,如此菩萨清净戒行乃是菩萨恒常奉行之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谓之为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五)怜愍施具足:云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第十一在做布施行中的财施与法施、无畏施时,可就得要注意到三个因缘了!否则还是不能成就这八法的。佛真慈悲,把这三个因缘也说了,也就是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第一、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第二、布施时心中要清净。第三、所种的福田也应该是清净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福田。为何不净田也是福田?譬如有人是虚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四)不望报施具足:云何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不为得眷属故施,不为得亲友故施,不为欲故施,菩萨作是念施,菩萨净戒是常行法,以是因缘故,是名菩萨不望报施具足。菩萨不为欲使众生成为自己之眷属、亲友而行布施,不为满足私欲而行布施。菩萨以无眷属欲之念而行惠施,如此菩萨清净戒行乃是菩萨恒常奉行之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谓之为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五)怜愍施具足:云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