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讲息恶品,为什么要讲息恶呢?就是我们虽然知道学戒很好,我们也想办法要把戒持清净,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我很想把戒持好,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因缘,让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所以在《阿含经》当中,有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一件事: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 三摩地

2018-07-23

就算是证得俱解脱的定性大阿罗汉,这位声闻圣者也没办法了知;禅宗的般若禅的实证内涵,除了二乘人回心大乘,透过参禅的方法,然后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悟入,不然二乘人都不知道。所以,从实证内涵的标的来说,禅宗不是禅定,因为所证的内容不同,禅宗是实证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而禅定呢?禅定的实证其实是生灭无常意识相应的境界。两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差异是甚大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法道,都是依着四圣谛、八正道声闻法的观行修学所生起的菩提慧,或者是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缘觉法的观行修学所生起的菩提慧,而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轮回,并不是藉着禅定的修证而出三界生死轮回。其次来说佛菩提道,它是修证法界实相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菩萨六度中的般若,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然后亲自现前领受所证金刚心如来藏的体性,因而发起 三摩地

2018-07-23

修舍摩他因缘力故,常乐寂静,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断诸众生贪欲、瞋恚、狂痴之心,是名利他。接着佛陀说要庄严禅波罗蜜,事实上要修持禅波罗蜜,也是要庄严菩提。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够显发出他的智慧的实证,事实上也要有所谓的定力的成就,也要有禅波罗蜜的实证。所谓的定,事实上就是心能够止于某一个境界,而能够不移转、不动摇,所以这个就是定。能够有这个定,才 三摩地

2018-07-23

正如经中开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小如细菌所具有极微劣的意识,或者人间具有的五俱意识、独头意识,乃至于无色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意识,仍然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灭的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意识细心就是常住法”,或者有人主张“意识细心、意识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就得放下参禅法门,继续去修各种福业,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并且要每天把所修福德功德回向怨亲债主,将来同得解脱。魔境大多是打坐的时候,入了定境而产生,在参禅的过程里面很少产生,所以不须害怕。而且参禅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这里亲见自性弥陀他所依凭的一行三昧,是要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才能够进入法界一相、系缘法界的一行三昧的理一心里面,也才能够在随后的持名念佛一心不乱的事一心的功夫成就后,福德因缘具足之下,亲见自性弥陀。所以我们说,一心不乱是心志专一、不散乱、不动摇的意思,又称为一行三昧或者是一相三昧。但是,还是有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事一心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清明的状态,那么就可以渐渐远离睡眠盖和掉悔盖的遮障,这样子的话对禅定的进修会有很大的帮助,假使我们因缘好的话,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初禅就会现前了。这种觉明现前的现象就是第一种定的正受。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第二个定的正受,第二个定的正受是说:实相念佛人所得之定的正受:二、可以了知‘非定不禅’的道理。修行者假使想要实证实相念佛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个剎那可能长达半劫,但是对他而言还是三个剎那;所以往生及离开无想天中的觉受其实只有六个剎那,在那五百劫或三百劫中什么事也作不得,只是在浪费生命,这样有意义吗?如果具足无想定的话,他在那边五百大劫中,其他的师兄弟们假使福德与道业因缘都很好,在人间不晓得修到几地去了,他却还是凡夫一个,平白耽误了道业五百大劫,所以千万不要喜爱无想定。假使你将来有机会 三摩地

2018-07-23

我已经认清楚了:这都是你们自己的因缘,我把法传给你,又给你方便,至于你能不能证悟,悟后能不能再往前突破,那都是你自己的福德因缘所致,与我无关。所以我已经不再挂碍了。因我在这里为你打妄想,也没有办法帮你破参、突破;如果我在这里为你打妄想,可以帮你破参及突破的话,那我就多多为你打妄想来帮助你。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为你打妄想,对你都没有帮助,那我何必为你 三摩地

2018-07-23

正如经中开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小如细菌所具有极微劣的意识,或者人间具有的五俱意识、独头意识,乃至于无色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意识,仍然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灭的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意识细心就是常住法”,或者有人主张“意识细心、意识极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为时常诵念的关系,把这些记在心里面,或者有时候就把其中几句,在心中让它浮现及思惟它的义理,有时候就突然懂了;或者因为听到别的法义,而让原来其他不懂的法义,也跟着懂了;或者因为某些境界的现前,也突然间领悟到原先不懂的法义;这些都是因为种种因缘的出现,使得逐渐把一些j经文弄通。这种方式,因为是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小乘的主要方法有四念住(也叫四念处)观和十二因缘观,都是针对世间法来进行观察的,以此止息对身心世间的贪恋和执着。1、身念住:观身不净。2、受念住:观受是苦。3、心念住:观心无常。4、法念住:观法无我。(二)再说大乘。大乘的主要方法有五位百法。对三科法要(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十二因缘的观察,更加深细。不仅针对世间法来观察,更重要的是针对产生世间万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都不是善因缘,将来会成为我们堕落魔道的恶因缘,因此一定要拒绝,不可误入歧途。佛门修行者主修智慧,因为解脱三界轮回之苦以及成就佛道,靠的是智慧,而不是神通。但是,修菩萨行的大乘修行者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必须要修神通,因为度化众生也需要种种的方便力,而神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只是初学者因为智慧较低,难于避免神通境界的诱惑,也难于拒绝鬼神的打扰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四禅八定的修证资粮条件与转折要领,平实导师十余年前曾开示过《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关于初禅的实证原理与境界,也已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讲过了,您可以参考;将来等正觉寺盖好后,因缘成熟便会重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教导大众修习禅定应该要有的注意事项与转进法要,因为禅定的实证,除了未到地定的实修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乃是五盖性障的伏除;在自己性障未除前,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真心不是色法,无法眼见,其行相又极其细微,所以虽然祂与五蕴身在同时运作,没有一刻不在一起,但是如果参禅者没有正知见和极为细微的观察审思能力,是无法从五蕴十八界法中把祂辨认出来的,而这种观察审思的能力却不是我们平时在心中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它是在内心不起妄想的状况下,运用离语言文字的思维观的能力,去参究念佛是谁?拖死尸的是谁?之 三摩地

2018-07-23

佛者譬甘露 听闻无厌足 不当有懈怠 无益于一切五道生死海 譬如堕污泥 爱欲所缠裹 无智为甚迷日出众华开 譬佛之色身 日入华还合 世尊般泥曰值见如来世 当勤精进受 除去睡阴盖 莫呼佛常在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缘 其现有著者 当知为善权善权之所度 有益不唐举 而现此变化 亦以一切故时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我们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也就是说要注意到我们的眷属的感受,及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则是被种种的病苦因缘所逼迫,以致无法精进的修学佛菩提。概略的说,初学菩萨有这四种精进学佛上的障碍。什么样的初学菩萨有重罪恶业的障碍呢?譬如极少数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很聪明,在各道场修学种种法都没事,但是当他们来到正觉同修会学了义法时,就会有很多事:不是事业不顺,不然就是生病了,不然就是家庭变故。后来离开了,到别的道场去修学一般的表相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盘。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以经常令第八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意识具有思量性,但依意根而转(即听命于意根)故不能作主;祂善能分别六尘万法,亦能分析、衡量意根所取诸法之利弊得失,让意根能作主决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