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世尊说:【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实我们应该还是以世尊的开示为依据,要以这位善知识他有没有实证佛法的智慧,来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才对,而不应该以出家表相,作为唯一的简择标准才是啊!所以在正觉讲堂,平实导师就是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说法之师,只要是有大乘佛菩提的实证,只要有能力为他人开演佛法,就都有机会出来当亲教师教导学子;目前讲堂的亲教师有比丘、优婆塞、优婆夷,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以可以在一切的布施行之中都不产生忧悔,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说,菩萨已经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15-16,佛教正觉同修会。)六、佛菩提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受不杀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缘,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无因,作者无果,有如是过。】《优婆塞戒经》卷四这里佛陀就告诉外道说:‘异作异受’是你们的道理里面才会呈现,我们的所说的法里面,不会呈现像你说的:‘造作善业,以及受这个人天果报的,完全不相干。’因为在你们的外道法里面,作一切法的是这个觉知心我,受果报的是这个身,你说你作什么事情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入胎以后,依照这个业种,以及看他的有缘父母的因缘,来成就这一世的五阴身。所以相似的意思就是说:还是一样由同一个如来藏,来出生不同的五阴,但是因为不一样,所以不能说相同,所以叫相似。而没有间断,是没有一刹那是中断的,没有一世是中断的,没有说有一劫是中断的,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是由同一个如来藏心,来执持着、执藏着这些业种,来让这个五阴身来运转。过去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道理,我们再用十二因缘来说一下。为什么说:五阴也是一样是无常,然后受到灌溉能够长芽呢?因为无明的关系,所以造作一切善、恶业以及无记诸行,引生了六识以及名色、六入、触、受,都是苦芽。也就是刚刚所说的,无明所造作一切行都是土地,然后引生的这个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这个芽慢慢增长。为什么叫苦芽呢?因为是要在三界中受生死。因为受的关系,有苦受、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这个因缘,所以这一世能够获得这样的财富来受用;因为那个福田是属于布施者,是福田殊胜嘛!布施者虽然是悭吝,可是受施者,他是福田殊胜,所以他虽然只是一点点布施,也能够得这样的财富这个果报。因为过去世他都是悭吝的,都是舍不得拿钱出来用,也舍不得去布施,所以这一世仍然呈现出来:虽然说很有钱,可是还是没有舍掉他的悭吝的这个习性。那贫穷能布施又是什么道理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菩萨行菩萨道最重要就是要能够成就佛道,成就佛道所依止的就是般若智慧,要能够生起般若智慧,一定要有这些福德来累积;同时在布施的过程,累积福德的过程里面,要来降伏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贪悭心能够降伏、让自己这些放逸懈怠的心能够降伏、让自己的嫉妒心能够降伏、慢心能够降伏;这样子才能够有因缘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实证般若,生起般若智慧以后,才能够知道真正的解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智慧的人接受佛陀教导以后,同时也要知道为什么会有阿罗汉托空钵的情况出现?阿罗汉是众生的福田,但是自己有没有福?为什么会托空钵呢?佛陀这样子说:【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持戒多闻因缘力故,乃至获得阿罗汉果;虽得是果,不能遮断饥渴等苦。若阿罗汉难得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呪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四佛陀继续这样告诉我们:很贫穷的人,谁没有衣服可以穿呢?倘若有衣服,难道没有办法布施一条棉线,让这个身上长脓疮的人来绑着脓疮,让这个脓疮能够干掉而病能够痊愈吗?难道拿不出像一个手指头那么小的材,来给需要点灯的人当灯柱吗?天下的人有谁贫穷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七种称为圣财,是因为这七种,不会受到任何世间的因缘、世间的生死所毁坏。这七种随着菩萨在每一世行菩萨道过程中熏习,能够延续到未来世,乃至最后成佛,所以称为圣财。圣财就是说它是坚固的,不会在生死中毁坏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够观察到,以在世间这种一世生死中的外财、内财来布施出去,能够获得圣财,这是他所看到的解脱的智慧。第二种:菩萨他终究不会随顺自己已经存 | 三摩地 2018-07-23 |
|
智者布施以后他没有后悔,所得功德利益又有哪些呢?佛陀这样告诉我们:【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无悔,是人若以客尘烦恼故堕于地狱,虽处恶处不饥不渴,以是因缘离二种苦:一铁丸苦、二铁浆苦。若畜生身,所须易得,无所匮乏。若饿鬼身,不受饥渴,常得饱满。若得人身,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及信、戒、施、多闻、智慧,胜于一切。】《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佛陀告诉我们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通常在三宝中生起正信的人,才能够善于了知诸法的因缘;能够善于了知诸法的因缘的话,就能增长信心。所以不信三宝,不信三世因果的人,他是不容易来修布施的。可是乐于布施者,因为对三宝生起正信,而且能够对于善恶业果能够生信,所以他能够毁坏无信这一种弊恶法。第三种放逸,就是乐于布施者,他随时随地想到,就是要怎么样来去除生死中的烦恼、生死中的系缚;怎样来让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这一段佛陀继续这样开示:有智慧的人布施的时候,看见有人来乞求,心里非常欢喜,为什么呢?祂说:就好像家里失火了,财物就要被火烧掉了,可是能够从失火的住宅里面,把财物救出来一样那么欢喜。为何要这样譬喻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心态的下品施主,常常受到佛菩萨的诃责,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类的下品施主也是想当菩萨,可是想当菩萨,他却对善恶因缘的果报完全不清楚,不清楚这个因缘果报,同时也不能了知生死长远不可计量,生死之苦他不知道要远离,也不知道贫穷之苦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钱财它是无常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佛菩萨就会来诃责这样的一个下品施主。还有中品施主会有以下几种状况出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就是他在布施的时候,是以恭敬心来布施的,他不会去轻贱来乞求所需物品的人;他以恭敬心来布施,因为他知道这一个布施,对他来讲是一个让他能够得到功德受用的因缘。另外就是上品施主在布施的时候,他是以怜悯心来布施的,他是怜悯众生在苦恼中所受的苦,在生死中不知出离的苦,怜悯众生在生死中所受的这些生老病死苦;也怜悯众生没有因缘可以得到法的受用,没有办法来去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接着世尊又开示:【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此时世尊为我们开示:布施法之中所施物与未来世相对的果报受用。这里的好色,不可以念作好色,色指的是物质,意思是说殊胜或美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一般而言,还有第五项的不肖子女,这多半是过去世因为某一些原因而积欠对方的财物,再加上其他的因缘,感得成为某甲今世的子女,所以必须在财物上有相对的酬偿。这一个部分与不如法求物施所感得的果报,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这里但说王贼水火四家。贼,当然指的是盗贼。换言之,在因果的酬偿之下,某甲今世值遇盗贼而失掉了财物,然而多半之后虽然广为追寻,依然无法追回所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佛经中也提到说菩萨应以慈心行放生业,如《梵网经》卷下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