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并食肉得罪因缘。洎至长安频加礼接。朝臣归向。则齐相国杭韦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故相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咸慕高风。或从戒训。以元和年卒。春秋七十余。弟子传法者一百许人。余堪讲者千数。观尝于新创云花寺般若阁下。画华藏世界图相。又着随疏演义四十卷。允齐相请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玄鉴一卷三圣 三摩地

2018-07-19

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复念在印度时计回程次。就尼犍子边。占得卦甚吉。师但东归哲资生矣。遂造北门将军微讽之出家。父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虽然诺。基亦强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奋然抗声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也。奘先以欲勾牵。后今入佛智。佯而肯焉。行驾累载前之所欲。故关辅语曰三车和尚 三摩地

2018-07-19

若不得者复何因缘不堕地狱。若使等视一切众生同于子想如罗睺罗。何故复向提婆达多说如是言。痴人无羞食人涕唾。令彼闻已生于嗔恨起不善心出佛身血。提婆达多造是恶已。如来复记当堕地狱一劫受罪。世尊。如是之言云何于义不相违背。世尊。须菩提者住虚空地。凡欲入城求乞饮食要先观人。若有于己生嫌嫉心则止不行。乃至极饥犹不行乞。何以故。是须菩提常作是念。我忆往昔于福田所 admin

2018-07-19

非十二因缘非不十二因缘。如是等法甚深微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复有不闻。所谓一切外道经书四毗陀论毗伽罗论卫世师论迦毗罗论。一切咒术医方伎艺。日月博蚀星宿运变图书谶记如是等经。初未曾闻。秘密之义今于此经而得知之。复有十一部经除毗佛略。亦无如是深密之义。今因此经而得知之。善男子。是名不闻而能得闻。闻已利益者。若能听受是大涅槃经。悉能具知一切方等大乘经典甚 admin

2018-07-19

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赞叹佛性。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义不然。何以故。 admin

2018-07-19

因缘作。其性自尔。如四大性烦恼亦尔。性自是断。若是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断。以是义故。毗婆舍那决定不能破诸烦恼。善男子。如盐性醎令异物醎。蜜本性甘令异物甘。水本性湿令异物湿。智慧性灭令法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法无灭。云何智慧强能令灭。若言盐醎令异物醎。慧灭亦尔。能令异法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灭故。若念念灭。云何而言能灭他法。以是义 admin

2018-07-19

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漏。世间非世间。圣非圣有为无为。实不实寂静非寂静。诤非诤界非界。烦恼非烦恼。取非取受记非。受记。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时非时常无常我无我乐无乐净无净。色受想行识非色受想行识。内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是名如来佛性有无。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复如是。善男子。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admin

2018-07-19

这五千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竟然还无法开悟实相妙法以致不能得忍。宿命通为什么又叫作宿命智?因为这也是一种智慧,以禅定为支持而发起能知宿命的智慧;是藉禅定力而经由智慧的了知发起神通,所以叫作宿命智通。这五千比丘以宿命通,各个看见自己在往昔多劫之中或者 三摩地

2018-07-19

这是说,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永远会随顺众生心行的因缘来运作,这也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的意思啦!那么众生在世间,由意识与意根在运作,总是会有所欲,也会有所厌恶;然而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都能随顺众生意识、意根的心想而运作,从来不会自己决定要作或不作,所以祂是随缘的,不会自作主张。假使如来藏不是随缘的恒顺众生,而是自己 三摩地

2018-07-19

而佛陀在世时的小乘人,许多证得瞭解脱智慧的阿罗汉们,虽然没有刻意修学禅定,但至少都得证初禅,因为初禅是可以经由捨离欲界的种种贪爱而发起;心裡面很沉静时,离开了欲界爱,因缘时节成熟,便能发起初禅。至于二禅及二禅以上的定境,则学人必须一开始要靠辅助,才能够成就。然而回到我们这里所要谈论的主题──「禅」,它并非「禅思」,也不是「禅定」,而是当初佛陀「拈花 三摩地

2018-07-19

用意知法在动中悟入者,其实大部份是借着前面所说的五种根门的因缘而在动中悟入。譬如说石霜楚圆禅师,悟前参访汾阳善昭禅师的时候,每一次参究的时候,汾阳善昭禅师或者破口大骂,不然就是谈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是舂米就是砍柴,不是砍柴就是挑水,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就抱怨:“我每一次请教师父,师父您都跟我说一些与禅不相干的俗事,又常常骂我,难道这个骂就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慧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地,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言;既然没有生死可言,还会有生死疲劳出现吗?根本没有嘛!这是因为你已经转依了祂,而说没有生死可言 三摩地

2018-07-19

如果这位七住菩萨种种的因缘渐渐具足了,就会教导他去参禅,去寻找禅宗的本来面目;如果真善知识观察他的因缘不具足,便会放下,继续让他去七住位的条件。为什么?就怕菩萨没有定力、慧力、福德来庄严,一旦明心了就会退转,再度转回六住位,乃至退回六住位以前。由于真善知识知道明心需要有种种条件来庄严,如果条件不具足而让他开悟,将会害了他,让他退转佛菩提道;因此,真 三摩地

2018-07-19

或者因为猜出了密意,但因为福德、定力、慧力都不具足,所以道业也无法进步!乃至因为退转而造恶业又下堕!就如往昔的净目天子与王子法财、舍利弗等人,悟了后遇到恶因缘又造恶业下堕恶道。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3贤圣学观品〉中说的:「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 三摩地

2018-07-19

因为即使参出来也没有用,一定是看不见佛性的,会成为解悟佛性而没有十住位如幻观的亲证功德;不如先全面了解佛性及见性所需的条件以后,确实去履践,依著善知识的教导,一步一步去努力实修,才能在因缘成熟时,于善知识的引导下亲眼看见佛性,确实成为第十住位满心的菩萨。(原标题: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如果悟得离念灵知,在生死大海中是没有用处的,因为离念灵知其实就是意识,本来就是借着五色根、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出生的,身子出问题时意识就受影响了。这时他自省而发觉说:「我这个法一定是悟错了,否则为什么敌不了生死呢?」他就打从心底相信白云山五祖禅师了,所以克勤先师就发了个愿:「等我这个中暑的热病稍微好一点点,我就回去白云山,永远当他的。」这下终于信 三摩地

2018-07-19

但是因缘不具足,所以“初无解悟”。这个“初”不是说刚开始,而是说打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理解或者证悟。对于古文要明确知道其中的意思,如果是一般大师解释时,大概会这样解说:“刚开始时没有理解、没有开悟。”其实不是。这“初”字的意思,是说从一开始就这样;一直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如 三摩地

2018-07-19

由此看来,只有证得真如的人才有被作受记的因缘,广修福德而没有大乘见道智慧的人都不可能离开四相,都永远不可能得到佛授给记别。这一段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释迦佛于因地时,听人家说然灯佛要从此经过,就以自己的身体和头发铺在湿泥地上,让然灯佛从他身上走过去,因此而发大愿,蒙然灯佛开示而得证悟无生,当场即被授与成佛的记别。在人间并不是能够常常值遇诸佛的,当时他以 三摩地

2018-07-19

假使不能够因为那些讪笑与毁谤的因缘,而示现自己不会因此而增加更多的冤家与亲近的人,又如何能表显出证悟无生的人应有的慈悲力与无生忍之功德力?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语译:由于真实亲证如来藏本心的缘故,便能于离言说而证第一义谛的宗门也通达;对于不离言 三摩地

2018-07-19

《楞严经》中说:六识的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都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生。刘东亮、上平居士和他们的师父元音老人、徐恒志等人,就误以为六识的能见能知之性即是佛性。但是,佛陀在《楞严经》中谈到六识自性之所从来时,已经在第一段经文中明说:“云何见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然后才开始解说六识的见性等六种自性为何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