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里面说到:“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有一个大恶人,以他造恶的因缘,就足以使得身边的人一起受灾受难。在卷第五〈杂品余〉里面也说到:“身口意业,各别异故。”也就是说各人的因果是各人自行了了,就算是爸爸造了恶业,儿子也不能够代为承受;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在探讨主题之前,我们想先请问菩萨您学佛多久了?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呢?您是否还记得当初学佛的动机是什么呢?是觉得人生太苦了,想要离苦得乐所以学佛?还是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学佛?或者是想要探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而学佛?总之,您一定会说:因缘成熟了所以学佛。的确如您所说的是因缘成熟了,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中阴身,他如果还没有得到出生的因缘,他下一个果报身的因缘还没到,这个因缘还没到,他这个中阴身有七天的寿量。假如说在中间他生缘到了,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也就是可能两天三天,他的生缘到了;所以说,如果有生缘,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才会去受生,就是这个意思。那如果说七天到了,这个受生的因缘还没有到,那么这个中阴身他会坏掉会死掉。也就是说这个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东方亦有阿閦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中品者,皆因不能发起大心,是故只能於世法之中修习种种福德,孝养堂上二尊,频济一切有情,令得安身立命;如是之人,但求得能解脱生死,亦无妨得以种种善根福德因缘求生极乐,而得中品往生,亦在弥陀世尊所摄受之中品生人之中。诸位罹难者!汝等或有在世修习种种善业之人,但能回向解脱生死,但能以世间种种善行作为凭藉,回向愿生极乐世界,亲承弥陀世尊解脱於世俗法之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如果对于其他的境界贪着,就有可能落入饿鬼道,所以因缘不一定。中阴身是微细物质色身,没有人类粗重四大所成的色身,一般肉眼无法得见,而有天眼或阴阳眼者可见,或有其他感应的,因为彼此有过去的因缘,今生的因缘等等,有时也会见到;有的则是思念很深,或是因为佛菩萨加持,这样都有可能见到。因为中阴身是比起欲界的色身来说,是更微细物质所构成的色身,所以也需要吸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且在未来值遇贤劫诸佛,还有星宿劫诸佛之后,在诸佛前可以受菩提记,表示那个时候他可以入地了,有没有八地?(没有)还没有八地喔!而且是怎样?是要值遇贤劫一切诸佛;还要怎样?于星宿劫还值遇诸世尊,然后这样子,在这样的因缘之下他可以入初地。那我们看看什么叫六事法呢?六事法内容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第一义谛的如来藏修行呢?如果用广义来说,当然是!可是刘灿梁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合上篇所录受记因缘观之。当知大势至。与观世音。同行同愿。历劫以来。不相违远。乃至严净佛士。先后成佛。功德亦等。首楞严经所陈念佛法门。尤为切要。大势至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起种种因缘。世出世间事类无算。一介蝼蚁。万圣互援。神力既同。慈心亦等。而众生迷逆妄故。受化不齐。于诸佛菩萨平等光中。有有缘无缘。及缘中浅深久近之异。缘分差等。化辨从违。若或无缘。徒劳引领。此所谓法界缘起也。是故建化门中。只论系珠一义。如法华妙典。广谈宿因。先圣以四释阐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以因缘居首。由缘匪一。故教网弛张。由教无方。故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缘合会乃成。因缘离散即灭。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因为广说诸譬。老母闻法开解。即得法眼。佛言。我前世发菩萨心时。曾为其子。今此老母。寿终当生阿弥陀佛国中。供养诸佛。却后六十亿劫。当得作佛。字扶波犍。其国名化作(佛说老母经)。纪氏。句容葛济之妻。刘宋时人也。济之为葛洪之后。世学仙术。纪氏独心乐佛法。存诚不替。一日方织。仰首见云日开朗。空中清明。忽有宝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 | admin 2018-07-20 |
![]() |
后因佛学社成立,有因缘跟随萧老师学习忆佛念佛、无相忆念拜佛等;初学时,由“欢喜心”契入,忆佛时,佛欢喜、我欢喜,大家欢欢喜喜,忆佛心充满,一日中可达十余小时,犹如天天参加“佛七”一般的精进,信心大增,于是在中坜共修道场,默默向同修们报告忆佛念佛之修学方法,总想推介忆佛念佛,以利帮助与我一样念佛不得力之同修。经约一年的教、学经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此心情豁然,直下便欲随学,并思此因缘岂非世尊及菩萨之安排?如此难值难逢,不可在山中做无事人,虚耗米粮,空过一生也。因此积极报名参加上课。上课时,老师从最基础佛法一一详述解说,建立知见,并教传无相念佛拜佛行门,解行并重。亲教师的慈悲用心,但因本身习气懒散,放逸心重,无明垢浊,念佛功夫一直不纯熟,深感惭愧,对不起老师。很想做好,总感习气深重,使不上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教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圣谛、四念住、五蕴空、八识;还要消除性障、慢心、攀缘心……等,按部就班的教导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念佛修定,现在察觉:妄念真是多。为了培养定力,辞弃所有团体活动,用心提起忆佛的念,并每天定时拜佛,修无相念佛功夫。今年初,罗老师当我们的亲教师,他很慈悲,一直鼓励大家要用功,禅三只剩几个月,最好能在禅三前,参出一点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年半共修期间,新生入学,重新学习;佛学知见有:三皈、五戒、菩萨戒、十法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阴、十八界、六度波罗蜜、六度互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等,有系统的灌输正知见。功夫方法有:拜佛、念佛、忆佛、无相念佛、看话头、参禅法门等,逐步锻炼动夫。按照进度、二年半期满,禅三前才会教导学生看话头参禅;这本来是老师体恤学生,知道参禅辛苦,希望有资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非原形毕露的显现,让我眼前触证祂,否则怎肯“风雨自来去,明月依旧在;问伊何处去?随缘任浮沉”?如今想起禅三整个过程,总觉得自己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报?否则今世哪能亲近这样的大善知识呢?当禅三第一天开始小参,就以自己平时所捕捉的知见,向主三和尚报告;小参室三进三出,所得的结果都是“错了!”第二天上午,又轮到小参,还是不得其门而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于此因缘,有机会见到张老师的调柔无私,习气重的我,由倔强、傲慢、易抱怨、易恨恼,在每周的见面下,竟无形中转为调柔、祥和。圣贤住世,如风行草偃,这个力量,真是不可思议;奇特的是:竟三次梦见他。由吵吵闹闹变成相敬如宾,同修常调侃我,说我在中台山打了二十几次禅七,钓了二十几条鱼一样,也逼他钓了一次,结果是一条都钓不到,因为池里根本无鱼啊!而且越钓火气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于一次泰国缅甸之旅,结下了学佛出家的因缘,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每到一间寺院参观时,殿内都会画著一幅幅的世尊成道图,其中诞生时的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总觉得这个“我”有文章,一定不简单。但究竟为什么不简单?却不知道。还有竹林说法图,在那郁翠的竹林里,彷佛自己就在其中,似曾相识的情景,让我的心情激荡不已。回国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