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2、应身佛:这是在兜率天内院中讲经说法度众,到因缘成熟时,示现降神入母胎,出生后,自行七步,指天指地,告一切人天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示现学习各种世间学问,娶妻生子,见人间有生、老、病、死,而于二月初八降魔,明星出时,见道成佛。二月初八日转,说法四十九年,于二月初八明星出时入涅槃---等(菩萨处胎经卷七),称为八相成道,以八相成道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到这个时候,念佛人什么时候要亲见自性弥陀,只待时节因缘。自己不必管时节因缘,只顾去体究,因缘时节到来即可亲见。第九目:四威仪中净念相继第九个次第--要练习到一切时中能无相念佛而不忘失;一切时中无相念佛,很多人可以作到,但容易断掉。练习到不会断掉,那就要靠每天早晚殷勤礼拜忆念,这个时候又要回到专念一尊佛及早晚闭眼专拜一尊佛。然后可以练习到一切的时段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要先观察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善知识,也要观察自己的因缘是不是应当去参加精进共修,然后再去参加。至于什么是真正善知识,留到第四篇“肺腑之言”之中再来说。第三目:应远离贪欲体究念佛的目的是要明白自性弥陀的本体---真如,要亲见自性弥陀的性用---佛性;而自性弥陀的本身是一个空性,一种真实存在的空性。五欲的贪著,“财、色、名、食、睡,色、声、香、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如犍闼婆城现观。大波罗蜜多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而尚无进步消息者,除个人因缘不能拜佛外,主要系因不喜无相忆念拜佛及持名念佛等初期之善巧方便法门,不肯练习所致。及至彼等发觉有不少人陆续修成,并能看话头参禅时,再急起直追,已迟了三、四个月。此项实际讲述观察的结果,令末学极为振奋。证实此种法门只要有方便善巧的辅助,和精勤的练习,必能修得。于是再起悲愿,所谓不忍圣教衰、不愿众生苦,因此,于寒假中奋笔急书 | 三摩地 2018-07-20 |
|
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可见念佛人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因缘颇深。若行者已有持名念佛工夫,正好修此法门,较诸未曾念佛者更能得力。一旦修成了持续护念,则临命终时,欲生极乐世界,便有把握。走笔至此,时值一九九二年二月五日(农历正月初二)共修的三十人中,已有十二人成就无相念佛工夫。其中六人已进入参话头之阶段(常起疑情者有四人),此参禅之六人中仅有一位原本学禅,余五人原本皆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可以迅速调伏六根,充满法喜,做个快乐的无相念佛人。二、楞严经以极大篇幅来叙述世尊如何为阿难尊者等人究明心性,所谓七处徵心,了不可得。使诸们解知自性本空以后,再令二十五位无学菩萨各自叙述修习楞严大定之圆通法门,复由智慧第一、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此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人凡夫,当思惟身心无常、世界无常,一切皆是因缘假合,暂时而有,终归磨灭。若于日常生活中随事思惟无常,并于打坐时深入思惟身心及世界之无常,可以减轻吾人对于世界身心眷属财物名利之执著,减少三毒心之作用,则攀缘心可以降低,较易安住于念佛之正念中。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成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乐--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不会看,再换一个方法:譬如行者平常持名念佛的对象是释迦牟尼佛,则可先在安静处坐下,不可受打扰;心中默念一句“释迦牟尼佛”(随行者因缘,自择所念之佛号),同时想念他,所念佛号虽已过去,但不使想佛的念中断,想念的时间继续下去,直到想念的念中断为止。发觉想念的念中断了,再从头开始,在心中再默念一句“释迦牟尼佛”,同时想念他,不再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三、若行者一向修习净土法门,今修此念佛圆通,得成无相念佛之工夫动静一如者,必将于某一时节、因缘成熟时,忽于静中乃至动中生起疑情,参究念佛。念念欲明“念佛者是谁?”行者此时不必惊慌,也不可抗拒此疑情。此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契机和初期现象;也正是参禅人所谓的疑情。行者既然生起疑情,只需深入体究“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别愿者谓过去现在诸佛随其因地时之因缘互不相同、而为众生所发之不同于通愿之愿。诸佛别愿互有出入不同,故称别愿。注九、行者:此法系专对初心学佛之在家居士而说,故称行者。注十、法灭尽经载:……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或至百岁……时有菩萨、辟支、罗汉,(被)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 | admin 2018-07-20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admin 2018-07-20 |
|
更可怕的是,这种的习气种子,会在下一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次的生起现行,而不断的重复的想法和行为。各位菩萨,当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以后,那么请问您:有没有解决问题呢?您一定会知道,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带到下一世,继续去面对而已。假使我们能够利用智慧去面对困境、接受困境、化解困境,这样就能够顺利的度过人生的难关,我们的福德与智慧也会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在当时为这一国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恶法,而成就了孝顺之法;由于这样的福德因缘,我终于能成就佛果。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