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具备之因缘条件——平实导师有云:“真开悟,须转依真如之清净涅槃自性,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能再影响到自己,有解脱的正受,智能的正受,对此真如有忍法生起,才是开悟圣人。纵使知道密意,而无此功德,仍然不是真正开悟。”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佛慈命、续佛法脉,创立佛教正觉同修 三摩地

2018-07-21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由于在前面的信、进、念、定四力上不断用功的缘故,心中有了决定;接着就必须在第五住位中继续补足菩萨性,并且要努力修学佛菩提道中的智慧,继续深入如来藏妙义之中,熏习有关如来藏心性的正理;同时寻求亲证如来藏的法门,使自己具备能够亲证如来藏的功夫与正见,当功夫与知见都具足时,只要因缘成熟就能一念相应而亲证实相心;这个阶段就称为方便具足住。第五住位的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之内涵;有天眼通者若无重关之一念相应慧,亦不能以其天眼而见佛性。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像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举证如下:一,先引《楞伽经》三译本如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如来藏的存在和体性)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有业力、无明及父母的因缘,以及三界器世间的因缘,祂就可以出生了我们这个五阴出来);外道不觉(外道不觉如来藏,不觉如来藏者即是外道),计著作者(误计见闻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的众生都有一个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是本来就存在的,也就是一切众生本来都有一个阿赖耶识,而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识;接下来说“圆满清净”,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祂具足一切法,祂能够圆满一切法,而且祂的自性是清净的;祂没有世间法的过失,祂超越了一切世间法——世间法最大的过失就是无常,阿赖耶识祂是不生不灭, 三摩地

2018-07-21

假使悟后舍报时即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因此就生起欣喜之心;若是有因缘要生于地狱中,也不会生起厌恶之心,就能以此智慧而随处、随缘、随愿建立六道中之五阴身,因为这些都只是自心如来幻化而得者,皆是无我、无所得之法,何有欣喜或厌离之我可说?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说: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参禅初悟入自心 三摩地

2018-07-21

证悟的深浅,除了观行功夫以外,就是靠前世的因缘;悟得深、悟得真的人,必定是经过多劫熏修而来,不是短时间所能强求而致的。此世曾在本会被印证为悟的师兄弟,若丧失信心,不敢再承担,只要能坚持重戒(不谤三宝、不泄露密意亏损如来、不破和合僧等),过失并不大,未来世仍然有再悟入的机会。毕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要有长远心,无论因缘深浅,到最后还是会悟入甚深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 三摩地

2018-07-21

色身生生死死,不能长生不老;六识当然会跟着色身坏灭不存,故知眼等六识都是虚妄,都非本来而有,皆是因缘和合而生。若离五阴中的五色根,如来藏就不能藉由五色根而接触外五尘,则末那识意根就不能在五尘上面生起作意,意识也不能现起,前六识就断灭而无法生起。有了六识就能了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粗细相。于六尘之中能作微细分别之心是意识,也是我们常说的「饭好 三摩地

2018-07-21

而开悟的人,实际是以这个能思量的心,起意作念,去找这个不会思量的真心,而很清楚这两者不同,而且这两者都是无形无相,无色无质,再找到了之后,确认这个真心,没有起念,大众菩萨可能互相询问,这一二三是不是有问题啊?没有念头的,他也找得到?真是奇怪?当然奇怪,否则开悟的人就应该到处都是了!因此想要将自己的参究心,变成了一个无念的状态,以为这就是,至少需云老 三摩地

2018-07-21

受正藏师兄附嘱,勉力为文,希望能够利益大众佛法一分!一二三在开悟前将导师的七本公案几乎都翻阅过,虽明白哪些作略,可从来不认为这样叫做开悟,因自知只有真正开悟者可以坦然说自己开悟而无过,想自己不过于书籍文字纸张上熏习导师法义,往世喜爱读书的种子现行,以思辩分析而断其一二,以是如此,何须张扬,以为开悟!真正开悟,一念相应,才能肯定无疑,才能发起受用!如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夫?谓佛于四阿含中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于意识境界中者,即同于众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故为我见未断之凡夫。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 三摩地

2018-07-21

只不过学人的信心不足,想善知识又还没有到我所住的地方来教授正确的参禅的方法,那应该因缘未到,所以不必了,不需要参学了,反正是不可能开悟的,这样自暴自弃,如是便是不明事理的人,要知道,善知识一定要到眼前来,这样才肯信受,便是怯懦之人,这样除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开悟横加否定以外,也是不相信善知识的方便,所以要相信不管善知识有没有随住左右,还是要有 三摩地

2018-07-21

(三)寻求善知识《法华经》卷七载,佛言: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法身佛)。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就不是善知识;三者有善巧方便能帮助学人建立看话头、参话头的功夫,如果不能教授参禅的功夫,即使能将禅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口头禅 三摩地

2018-07-21

禅必须要起个疑念,在世间—也就是五阴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所起的万法中去体究,才有开悟的因缘。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叫我们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种爱瞋及不爱不瞋的活动中去体会;黄龙禅师说生缘处处,就是这个意思。讲到这里,请问诸位上座:您的生缘在什么处?这就值得参究了。五阴、十八界就是世间, 三摩地

2018-07-21

要让大家了解这些法虚妄生灭,因为是因缘所起,无常故空。同样的道理,要跟一般人说的就是此法各不相知;你的眼识生起了以后,眼识能知耳识在干什么吗?当然不知道。你的意识能知道意根在干什么吗?也不知道。不说一般人不知道,连佛学泰斗的印顺法师,也不知道意根是干什么的,他也不相信有意根,他否定第七识,所以主张意根是头脑,所以说他不知道意根。如果知道意根在哪里,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观察至此,因而兴大慈悲,为众生说第一义谛法,令得有因缘证悟实相,度脱生死轮回,真正拔除苦痛,得究竟安乐。这才是菩萨大慈悲的真正意义,也是真正慈悲发起之所由。菩萨也依此悲愿而留惑润生,世世受生,继续救度众生,继续佛菩提道的修学。当然菩萨断尽思惑后,到了七地念念入灭尽定,如来藏中连最后一分得以留惑润生的思惑种子都灭尽了,也应当会入无余涅槃的;所以要 三摩地

2018-07-21

因缘成熟后,与诸不退菩萨、阿罗汉共同于佛前听经闻法、读经思惟、修习禅定、供养十方诸佛、广修福德,所作所为,无非趣向成佛之道。综观此九品往生者由下至上之所住状态,并未逾越佛法真修实证之至理,由于阿弥陀佛之大愿,摄受往生极乐国,若不中途发愿利乐他界有情而离去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等觉位即将进入妙觉位│佛地)。下品往生者,皆是于佛法懵无所知者,于造作五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