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量寿经》卷下,佛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弥陀世尊无比慈悲,只要十念乃至一念,就可以往生了,可是却把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以及诽谤的人排除掉。《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九品往生表一依《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整理 往生需要的条件往生时接引的佛菩萨及称叹往生时的坐台上品上生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极乐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是这里为什么称作净业,而不单单说它只是善业呢?因为它会与三乘菩提相应的缘故;这是诸佛度众的善巧方便,都要度众生回向佛菩提道。我们知道,三乘菩提讲的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跟佛菩提,但是其实前面二者都是方便析分出来摄受众生,而从佛菩提道中析分出来的,其实都应该汇归于佛菩提。净这一个字,一般人也许会解释说:断恶修善这个时候,不着断恶的相、也不着修善的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中提到:上品上生者,……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从这样看来,就已经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大乘方等经典这些功德,他不需要这个部分,也就是说,他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那这样的菩萨,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条件,虽然他不必受持方等经典,不必 | 三摩地 2018-07-20 |
|
接下来我们再看后面的是怎么说:【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进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萨他的条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萨简单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经典,不需要证悟实相、亲见自性弥陀,也不需要深解,只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萨,佛在经典上怎么说呢:【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再看中品中生的菩萨是怎么说的:【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这个部分,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发觉说都要善知识的摄受帮忙:前面需要自己回向发愿,以诸种善根回向发愿极乐国土;可是这里因为他的资粮就不太够,障难也会比较多,所以他需要善知识的帮忙。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而且这里其实有提到这个善知识,他得要懂得如何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以及极乐国土的种种的庄严。如果是这个善知识他不懂,乃至他根本不信,他根本无法帮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另外一部经,在《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也有一样是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毁谤及诸圣人。】所以五逆十恶的人在《无量寿经》及《大宝积经》有讲是阿弥陀佛不摄受,可是我们这里《观无量寿经》里面却有说五逆有摄受,这当中是没有矛盾的。这当中有一个很 | 三摩地 2018-07-20 |
|
阿弥陀佛!末学jade99合十2、enis6699菩萨问:末学觉得自己障碍不少,每日的回向都会忏悔罪业,以期能减少自己的障碍,早日能与同修会共修。末学最近有在念宝箧印陀罗尼,(因其可以消业障)导师的书中只提到建议念的咒语有: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想再请教jade师兄不知这陀罗尼在同修会中是不是可以念呢?末学叩谢感恩!jade99菩萨答:目前,会中只鼓励学人念诵佛教正觉 | 三摩地 2018-07-20 |
|
请问:拜佛与共修有何关系?是不是在回向时祈求佛菩萨?还有,如何修福德?具体应做些什么?(二)忆念佛的念,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放在头部,可以较快增加功夫?有人说放在能觉知的心上?有人说不要固定在任何地方?到底应当放在哪里才能不会容易丢失?如果放在心中,是不是要总想那个地方?把念定在那里?(三)无相忆念拜佛时,我常常忍不住,睁开眼看墙上的钟表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为什么与五十二菩萨一起从座而起顶礼世尊?为什么不是三十位、八十位,而是五十二位呢?也就是说从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念佛,因此菩萨要念佛。念佛修行的人,成佛才会快,所以悟后千万不要起慢心。(四)念佛求生净土须知净土法门之修持方法很多,但以求生极乐世界为代表,所以我们以净土五经的意旨做为主要轴心来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一定往生,有经为证,净土根本经典《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载,佛告阿难: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阿弥陀佛),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一念净信即可往生,乃至念佛人边念佛边怀疑者也能往生,只不过先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如《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有行者先阅读此书后,返向所亲近之善知识问及书中之义理,还请担任善知识者莫生烦恼,应藉此因缘重新思考过去所忽略之深度广度与连贯性之佛法理路,若能因此而得大利益,皆回向于诸修学佛之真实者,得能于佛法道业上勇猛精进,早日遇真善知识而得心开见佛,上品往生极乐世界,能回入娑婆利益广大众生,速证佛果!末学正德敬序公元二○○三年孟秋第一章绪言长久以来,念佛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从修证的果位来讲,如果能够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已经是即将要断了分段生死了,因为已经到了菩萨十住了,那么再经过十行、十回向,那就断了分段生死了。所以说如果能够进入实相念佛,那么一步一步的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这个阶段的话,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就相当于是菩萨四果了,等于就是他就有能力真正的不会在这个三界当中轮回生死。可是呢,唯除说这个菩萨因为他要救度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第二十欲生果遂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一三十二相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二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