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包括经王《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内的至教量皆说有已悟贤位不同凡夫,《华严经》、《楞严经》等等经论皆说圣位前有三贤之三十位次: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非仅信位凡夫及圣位,亦即贤位含摄有初住至六住之资粮位,以及七住位(不退转住,即见道明心)至十回向之真、相见道位。所以真正提高这明心见道位阶的人是谁?是一口气认定见道就是圣位菩萨,又同时否定禅宗明心是见道, | admin 2020-07-12 |
|
所谓的佛菩提,就是菩萨要成就佛道,必须经历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从十信位开始,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依序进修,最后才能圆满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也就是说,菩萨从初发心开始,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开示圆满具足,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这时已经开始与众生广结善缘了,当菩萨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圆满时,得以 | admin 2020-07-06 |
|
在这部经文里面,佛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卷一。这个部分其实是在《无量寿经》里面谈到的,阿弥陀佛的四愿里面其中一个愿。因为讲的是愿,所以才会说:如果十方的众生闻我名号、至心系念,想要生到极乐,并且因此而做了很多的善事——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想要生到极乐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说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到佛,到讲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后,就是要礼佛!礼佛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经典告诉我们说: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问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这种种都是礼佛的规矩。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伟法师同时示范合 | admin 2020-07-06 |
|
如是,菩萨依佛所教导的次第修学,渐次圆满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阶位,最后得以成就大菩提果,成为佛陀。从上面分析可知:众生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由于这个如来藏的存在,所以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五阴的出现,以及所受的种种果报;如果没有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的存在,你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说,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啊!阿弥陀佛!------ | admin 2020-07-06 |
|
而有的法师误会了九品往生的内容,因此他就很消极的跟大家讲(说):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个二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徒弟们都是肯认真念佛又不造恶,这样的念佛人怎么会是下品往生呢?如果他们能将善根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国土,虽然他们没有进入体究念佛的地步,他们没有建立第一义的正确知见,那他们应该也是可以得到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 | admin 2020-07-06 |
|
若能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以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十方诸佛净土,就可以随愿往生。至于体究的部分,我们将于后面的课程,由正旭老师以及正益老师会为我们各位菩萨来加以详细的说明。所以,我们说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禅门中的参禅,也就是我们理行的部分。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24集理行之三:深解第一义知见>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7-06 |
|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正法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 | admin 2020-07-06 |
|
弹指是不到半秒钟,这表示非常快速、非常短的时间,这是因为自己微小的善根,回向功德愿加上弥陀世尊及观音、势至菩萨的无边无量的加持摄受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极乐世界。我们从经文知道,这个上品上生者,他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说至少是证得初地心而进入到通达位;更有根器善根福德更为具足者,可以证入二地乃至十地的证境。因为初地到十地所证都是摄 | admin 2020-07-06 |
|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经文,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大乘方等经典这些功德,他不需要这个部分,也就是说,他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那这样的菩萨,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条件,虽然他不必受持方 | admin 2020-07-06 |
|
但是也因为由于能够去闻熏这样的一切种智的内涵,就会促使明心的菩萨在悟后很快地能够转入相见道位的修行,而快速地圆满贤位菩萨应该具备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功德,快速的入地而能够开始真正的如理、如法的去修学《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百法,乃至于种种亿万法明门等真实的内涵。所以说圣弥勒菩萨当他示现为布袋菩萨的时候,其实他的种种行止,目的是在教导有缘的学人能够亲证 | admin 2020-07-06 |
|
】菩萨亲证金刚心阿赖耶识以后,修断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所含摄之习气种子随眠,乃至成佛时仍然是这一个金刚心,因为阿赖耶识因地本有之清净涅槃自性,只有亲证之菩萨缘于此金刚心之本有真性,才能于七住以后经十住、十行、十回向而入于初地,再历经两大阿僧只劫地地增上之修证,方能成就佛地一切种智;这一切都由亲证阿赖耶识心体的所在而开始,都依阿赖耶识心体的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7-02 |
|
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 | admin 2020-06-20 |
|
然而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还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还加上等觉与妙觉,菩萨所证的是这五十二个果位。诸佛又说:“我们虽然也都同样是宣说三乘菩提之法,其实目的还是为了教化菩萨们。”这意思就是说,诸佛降生于世间弘法度众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声闻缘觉小法送给众生,而是为了要把最胜妙的佛菩提来教化众生,期望众生将来都和自己一样, | admin 2020-06-20 |
|
这样想起来,又好像二乘涅槃真实了?其实也不然!因为二乘涅槃,他们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无人、无我亦无法,纵使不入涅槃,回向大乘继续修学,也只是断了分段生死,可是他还有许多三界习气种子存在,那些习气种子都得要继续断除才行。当他们有一天把三界习气种子都断尽了,不再有烦恼障来引生他的生死了,又因为修学佛菩提而有无生法忍,可以进入第八地了,八地境界就是&l | admin 2020-06-20 |
|
”不可以这样讲,否则就是自赞毁他,因此不可以说:“我已经到十回向位,我已经到十行位了,他才不过是七住位。”不能这样讲,否则就是自赞毁他。但是可以作法义辨正,因为法义辨正无关自赞毁他,不牵涉到果位的问题,而是在救护众生,所以千万不要自赞毁他。但也不要赞叹二乘法,一定要赞叹大乘法,这是第二个“安乐行处”。你如果不赞叹大乘法,一 | admin 2020-06-20 |
|
十信位满足了叫作信不退,进入初住位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都只是信不退而已;所以初住位走完、到了二住位,可能又退回初住位;到了三住位可能又会退回二住位;到了七住位证真如了,可能又会退回六住位;甚至于到了第十回向位还没有满心之前,还可能再退回第九回向位。对于福德不够的人来说,这都很正常,只是不会再退出三贤位罢了。福德不够的人,就像股票市场上的新手一般;诸 | admin 2020-06-20 |
|
![]() |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 | 三摩地 2020-06-14 |
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马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niǎnyú),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被法服。或见菩萨,而 | admin 2020-06-14 |
|
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盘;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 | admin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