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至加修四禅八定、三明六通而成为大阿罗汉了,也仍然必须要信受八识论,否则他就无法成为阿罗汉,一定会退回凡夫位中;因为他不可避免的要去探究:入涅槃以后是不是断灭空?这是所有须陀洹、所有二乘法中修证者,在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过程当中,一定无法避免而会碰触到的问题,绝对不可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因为,解脱道的修行是在现观蕴处界的缘起而性空,既然一切诸法都 三摩地

2018-07-21

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能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留惑润生。满心位成就“犹如谷响”现观及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由三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四地。主修精进波罗蜜多,于此土及他方世界广度有缘,无有疲倦。进修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如水中月”现观。五地:由四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断除下乘 三摩地

2018-07-21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时,就是以凡夫之身在四禅八定具足的状况下,一念破二障而成佛的。其实菩萨在找到如来藏明心开悟时,也是一念破二障,只是没有断尽二障而已具体而言,当你找到如来藏、认定如来藏才是真实心而不疑时,现前观察如来藏分明的运作而维系着一切法,就知道万法的实相了:原来一切法界都是这个如来藏,如果不是他,我们连色身都不可能有,更何况会有意根与 三摩地

2018-07-21

在三地来说,三地菩萨祂主修“忍波罗蜜多”以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我们知道,初地菩萨祂已经可以成就慧解脱果而不取证;到了三地满心的时候,其实祂已经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按照次第来讲,祂应该已经修学四无量心、四禅八定、五神通;因为祂已经四禅八定具足,四无量心也具足圆满,祂其实已经成为俱解脱的大阿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声闻人在修学时,不只是要把人间所有的行灭除,还要把三界里所有的行都灭除,乃至要把意识里面的行都灭除,最后修证超越四禅八定的灭尽定。灭尽定,是指把身口意行都灭除,但意根的部分还有保留。这也是声闻人在灭尽定里和死人的唯一差别。识阴也是我们贪着的,而且是我们有情最贪着的。譬如视力,我们很贪着,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获得眼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都是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若是亲证四禅与四空定具足者,仍然是凡夫;必须亲证之时,再对四禅及四空定境界的虚妄,亦对这四禅八定中的觉知心的虚妄,切实加以观察无误而断除对於这些境界的爱著,断除住於这些境界中的觉知心的自我爱著,确实了知四禅四空定境界中的觉知心虚妄,才有可能证得俱解脱境界。但是俱解脱境界的实证,禅定实证只是配合的工具而已,实质上仍是靠慧观的智慧来完成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的人,而结果却仍然还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没有无我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到解脱。解脱,是发起无我无生的智慧之后,断除了见惑、思惑烦恼以及我所烦恼,而得到的果报,不是因为世间禅定而能使人证得解脱;如果想要从修定而证得解脱,只有佛门之中的圣,已有无漏慧、有四念处观,当修到非想非非想定 三摩地

2018-07-21

问、大小乘真是「壁垒分明」吗?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初学者读经先由小乘而至大乘经典,是否才恰当呢?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修行吗?答:三乘菩提有共与不共的意涵,若不论与凡夫外道共之四禅八定,简略的说,三乘菩提都是强调「出离法」的亲证;实证三界生死的解脱,也就是解脱道的部分,这是不共凡夫外道,却是大小乘俱共者;此乃是共的部分,故以此而论大小乘是「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三摩地

2018-07-21

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一个我们在轮回当中能够不断存在的意根,能够记持业种,这里就会产生两个过失了。第一个过失,阿罗汉灭掉五蕴、十八界之后,佛法就跟断灭见外道一样了,那原来修学佛法只是证一个断灭,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未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则须随真知识修学而入二地;于三地渐修,满足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以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修定故,所证诸定皆成无漏妙定;然后修五神通,而得转化神足通等为三昧乐意生身。复于四地五地满足熏禅修禅;六地圆成灭尽定,七地念念可入灭尽定。七地因佛加持,成就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故,不入无余涅盘,证得如幻三昧意生身,成八地心,于相于土随念变 三摩地

2018-07-21

)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初地无生法忍及二地三地无生法忍,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而修禅定,禅 三摩地

2018-07-21

已修成四禅八定者,其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灭,唯因不断我见故不证解脱,此人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不由思维,立时即成定解脱阿罗汉,兼具慧解脱及灭尽定故,名为俱解脱阿罗汉。慧劣盖轻者,不但须闻佛之略说蕴处界空,尚须圣为其详细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而后独一静处思维,经历时、日、月、年,一一通达之后,方能成为慧解脱阿罗汉。慧强而盖重者,于 三摩地

2018-07-21

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 三摩地

2018-07-21

那还有另外一种状况,如果这个慧强而无盖的人,他原来已修成四禅八定的话,修成四禅八定,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经灭除了,只剩下什么东西呢?只剩下因为我见还没有断除的缘故,所以就没有办法证解脱。这种人,只要闻佛或圣大略的对他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的道理,他不用经过深度的思惟,马上就能够成为定解脱的阿罗汉;兼具慧解脱及灭尽定的缘故,所以又称名为俱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以念力而与定相应,因为以念力跟定根相应的缘故,因为依信、进、念力而修禅定,所以以修禅定的缘故,慢慢的渐次修证四禅八定而起定力。那因为三地的菩萨修了四禅八定而生起定力,所以能够证四无量心的境界,而获得了广大的福德,也能够得到大神通力而得广大威德,所以能够满足三地的境界。满足了三地的境界以后,因为佛子已具足定力的缘故,也就是说,三地菩萨因为满足了四 三摩地

2018-07-21

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叫有余依涅槃?就是说你没有意识心,但你能够入定,你至少要四禅八定具足。那一些法师——实际上我们应该说他是比丘、比丘尼,真的称为法师呢就是僭越了佛法,就是枉顾自己身上所穿的袈裟了,这样是不对的。你知道法,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的,请问:“你在涅槃中,你哪一个心能够了知?你哪一个心能够体认?你哪一个心能够自在?&rdqu 三摩地

2018-07-21

慧解脱的阿罗汉是指:虽然没有完全具足证得四禅八定,但他可以用智慧解脱于三界的阿罗汉。不过,慧解脱阿罗汉至少也要有初禅的定力,因为在三果的果位时,就已具足了初禅的定力了。至于俱解脱阿罗汉是说:他慧解脱跟四禅八定都具足,他随时可坐脱立亡,也就是说他随时可以离开三界,因为他有四禅八定的定力,所以俱解脱的阿罗汉,他必须要同时拥有四禅八定跟解脱的智慧。所以从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而结果却仍然还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无我、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解脱。解脱是发起无我、无生的智慧之后,断除见惑、思惑烦恼及我所烦恼而得到的果报,不是因为世间禅定而能使人证得解脱。如果想要从修定而证得解脱,只有佛门之中的圣,已有无漏慧,有四念处观,当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时,发起舍心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