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究天福报尽,还是要继续堕落到三恶道去轮回。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 三摩地

2018-07-22

四禅八定在佛菩提道里面,最主要是三地菩萨主修的内涵。所以如果以打坐来让心沉淀下来,那无妨是一个助道法。但是如果以为打坐,每天求感应,乃至于在那边打坐求一念不生,这个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法,它并不是佛法。第十一种:又有人是认为,每天早晚诵经作早晚课,这样就是佛法。在每一个道场里面,几乎每天都会作早晚课;而且某些居士甚至于比出家人还精进,每天早晚诵经作早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五通,才会有五通。所以,五通并不是所有的二乘人都有,菩萨修证神通,也可以证得 三摩地

2018-07-22

net/blog/post/168318657)五、有缘眷属变成鬼道众生,一直纠缠着你也容易卡到阴!譬如女朋友或老婆如果变成鬼,她很爱恋你,那你卡到阴的机会应该是百分之百!或者家里的长辈往生了但很挂念家人而变成鬼道众生,也会在家里!可能家里也会变得阴气比较重!所以在活的时候就要好好劝导家人学佛,劝他们要修行持戒,要往生当人或往生净土! 结论:俗话说:“出来跑!总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戒也能听得进去,真的领受了,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假使这些还能听得进去,才会告诉他五蕴虚妄而让他证得初果。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如此。所以即使是讲真实理的《金刚经》,佛陀也要为大众讲布施。为什么连讲理的经中都要说布施?为什么要这么讲?因为佛要看你有没有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又加上犯了邪淫重戒以及破坏正法,有何证量可说呢?他们又说证得甚深禅定,可是禅定的证得,首要条件就是离欲,才能发起初禅;但密宗古今喇嘛与上师都是大贪淫欲的,根本不可能证得初禅,何况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呢?有什么深妙的禅定而说是甚深的禅定呢?而且他所谓的禅定,都是以双身法中的淫乐境界来分位的,根本就不是佛教中讲的四禅八定及其它的三昧,所以他们夸大其词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四禅八定具足了,你只要帮他断我见就够了,他当场就会成为证得灭尽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不必教导他亲证实相以后才成为大阿罗汉。这是因为他四禅八定具足时,就是已经把我执我见都降伏了,只是智能不够而使我见不能断除;但是已经把我见我执都降伏了,这就是四禅八定具足的功德。恶觉观就是贪着欲界中的觉观,欲界中的觉观就是五尘,主要是指欲尘:男女欲。断欲的人,离欲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纵使四禅八定功夫仍然存在,可是造了大恶业以后,因果律却是不管他有没有四禅八定的,他一定要下地狱去。下地狱时,空有禅定没有用,因为下了地狱以后被极恶劣境界所逼迫,连初禅都保不住,去受极痛苦的纯苦果报时绝无可能继续住于一心不乱境界,所以断善根时定戒就自动舍掉了。什么是断善根?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都叫作断善根。如果不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有人真的证得四禅四空定具足了,他说:你想要随我修四禅八定,得要持某某戒!他施设了一些戒法让你受持,你得发誓:如果不能持好就得下地狱。但这种戒法仍是世间戒,因为四禅八定是有坏之法,依据会坏的法来施设的戒,当然不是金刚戒!更何况藏密所施设的金刚戒是男女交合中的乐空双运境界,是欲界中层次最低而且会坏的法,哪能称为金刚戒?更不能称为三昧耶戒,因为乐空双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你往世有般若慧,这一世又具足四禅八定,我只要为你讲:来得好啊!比丘!你就成为阿罗汉比丘了,烦恼发须俱除。你们明心者一听就懂了!没有明心前只能跟着别人听了就苦笑啦!这位善来比丘成为阿罗汉时,他当时就有道共戒了!已经戒律具足了!从此不会再犯戒了,但他当时还没有三归啊!所以不一定要三归依以后受戒才得戒体。如果有人说:‘若不具足受戒,只受少分、多 三摩地

2018-07-22

3、能有所证,即能证四禅八定: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过患想;又能证慈悲喜捨;戒预流果等;六神通,八解脱等;是名为能有所证。4、性多哀愍,即于诸众生,常起哀怜悲愍,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其乐,乐与安稳;如是名为性多哀愍。5、心无厌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导,于弟子善行,善能赞叹鼓励;性勤精进,为大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是名心无厌倦 三摩地

2018-07-22

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够真的到彼岸。),以道化亲。真正的孝顺父亲、母亲,或是说对亲友真正的慈爱,其实是要依于修学佛法,而能够解脱自己,也能够帮助这些亲友解脱,才是真正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一个我们在轮回当中能够不断存在的意根,能够记持业种,这里就会产生两个过失了。第一个过失,阿罗汉灭掉五蕴、十八界之后,佛法就跟断灭见外道一样了,那原来修学佛法只是证一个断灭,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生天在佛教里面的天乘,事实上它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的,因为一般的宗教都只说生天,可是到底有几种天呢?他们并不清楚!事实上佛教它所说的这个天,是因为有四禅八定的实证之后,他发现说,在这个天里面,超越人间的境界里面,事实上有所谓的欲界天、有色界天跟无色界天。而这样的见解不是只有佛教提出来的,而是连当时古印度的时候的婆罗门教也提出同样的见解。因 三摩地

2018-07-21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为独头意识,前五识不现,唯意识(无妄想之明觉灵知心)住定境法尘中,名为无觉无观三昧,离五尘境故。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 三摩地

2018-07-21

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这也就是说,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最少都必须要有意识、意根以及阿赖耶识这三个识,否则那些境界相是不可能存在的;入了四空定当中也还是有三个识,意识不会灭掉,所以意识的心体是遍三界九地的。当意识在四空定的等至位中现行的时候,衪必须依靠意根和阿赖耶识,如果没有这两个识,就不会有众生证得 三摩地

2018-07-21

此由菩萨具足三地之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已,复具足前述四种修行无间之大方便,具足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智已,复转舍之;亦由世尊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之功德加持,如实觉知诸法相已,成就八地如幻三昧;依此三昧力而得自在神通意生身。已如实觉知诸法相者,方能证得如幻三昧;已得如幻三昧者,即能证得此意生身。证此意生身者,于相于土皆得自在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究天福报尽,还是要继续堕落到三恶道去轮回。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打个比方:“古时候中医治病,他不须要管你拉肚子是什么细菌,腹泻的药投下去就好了嘛!譬如:佛说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中箭,你只要把箭拔掉,敷上创伤药不就好了吗?不须知道箭是什么材料?上面是什么鸟的羽毛?而箭是什么人造的?什么时候造的?哪个地方出产的?不要去管它嘛!同样的道理,二乘人只要知道断烦恼的道理,就可以出三界了,何必要知道非非想天的境界 admin

2018-07-21

于初地圆满可以慧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惑润生;在三地满心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于满心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于六地满心,可以取证灭尽定而不取证,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七地的时候,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这时候心寂静的结果,就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就出现了,传授七地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所有三 admin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8   9   10   11   12   13   …   14   15   下一页»   共283条/1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