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四果及修因缘观证果的这七类有情,都摄属于胜义僧;纵使说现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不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但因为有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圣法,也证得圣果的缘故,都是在胜义僧之列。当然诸佛世尊及声闻、缘觉都是现出家相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在家相,而有圣法得圣果的胜义僧,一般来讲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四果及修因缘观证果的这七类有情,都摄属于胜义僧;纵使说现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不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但因为有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圣法,也证得圣果的缘故,都是在胜义僧之列。”当然诸佛世尊及声闻、缘觉都是现出家相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在家相,而有圣法得圣果的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却要在舍离受阴以后,心中先建立一个灭尽五阴以后的如,知道灭尽五阴以后不是断灭空无的一切法空境界,而是真实不断灭的,因此在灭除喜受时,比丘应当专念不忘而保持不退;接著再断除忧受的爱著,再断除舍受的爱著,都是以灭除五阴为目标的;这样断除了喜、忧、舍受以后,究竟远离受阴而成为四果人,如是断除有漏与无明漏了,才算是受具足戒,所以佛说:舍此忧已,如所忧,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向五果指的就是四种声闻所证的果的向位,譬如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要实证之前,有向于初果的初果向,要进入二果之前,也有二果向,乃至进入三果、四果之前的三果向、四果向,这就叫作四向。那另外还有四果,那为什么会多一个果而称为五果呢?因为还有辟支佛果。因为辟支佛果是超越于声闻,因为他所证的缘觉法、因缘法,是超越于声闻,所以说他的辟支佛果也要加进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法中之在家人,虽亦偶有证得四果者,虽可名之为圣,然犹不得名之为僧;以二乘菩提法中,必须舍世俗家而身披僧衣者,方可名之为僧故。大乘法则不然,譬如华严五十三参之初地至十地菩萨,多现在家相,少现出家相;非为不能舍离贪欲、名闻、眷属、财富,实乃因为一切种智妙法之亲证者,皆须在此中修学实证故,若离世俗烦恼则不能发起一切种智之亲证因缘故,则无一切种智妙法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七住位菩萨所证的实相般若,阿罗汉就不知不证了;但是七住位菩萨也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仍然是有上,必须到达佛地才是无上正等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愚”是指二乘法中的初果到四果圣人,也包括辟支佛在内。佛对二乘无学圣人都不开示演说第八识法,不教他们亲证第八识——无余涅槃中的本际,除非他们已经迥小向大而修菩萨法。所以阿罗汉们的智慧永远不如证悟的菩萨们。从这里来想想看:有没有三根与三谛?当然有啊!所以佛法修证者一定有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根性的不同,当然法就有三种不同的真实理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觉,这就是菩萨的四向五果。菩萨的四向五果里面,有现在家身的,也有现出家身的;菩萨的十地,也就是从初地一直到菩萨十地、一直到等觉位,这些菩萨其实大部分都示现在家身的。这里我们没有谈到声闻缘觉解脱果二乘人的部分,二乘人的部分他们修这个四向五果解脱道的部分的话,大部分是以出家僧为主的。那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如楞严经中所述,修至想阴灭尽、进入行阴区宇,乃至行阴灭尽者,此菩萨境界已超越声闻四果罗汉;若过识阴区宇,而至识阴灭尽者,已经十地圆满,成为等觉菩萨了。自最浅之无相念佛、至最深的识阴灭尽,其间所证,各各不同,境界非一。对于经中所说各种不同层次之解脱境界,吾人当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戮力勤修。万不可得少为足,便妄言已修成大势至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愚”是指二乘法中的初果到四果圣人,也包括辟支佛在内。佛对二乘无学圣人都不开示演说第八识法,不教他们亲证第八识——无余涅槃中的本际,除非他们已经迥小向大而修菩萨法。所以阿罗汉们的智慧永远不如证悟的菩萨们。从这里来想想看:有没有三根与三谛?当然有啊!所以佛法修证者一定有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根性的不同,当然法就有三种不同的真实理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向五果指的就是四种声闻所证的果的向位,譬如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要实证之前,有向于初果的初果向,要进入二果之前,也有二果向,乃至进入三果、四果之前的三果向、四果向,这就叫作四向。那另外还有四果,那为什么会多一个果而称为五果呢?因为还有辟支佛果。因为辟支佛果是超越于声闻,因为他所证的缘觉法、因缘法,是超越于声闻,所以说他的辟支佛果也要加进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法中之在家人,虽亦偶有证得四果者,虽可名之为圣,然犹不得名之为僧;以二乘菩提法中,必须舍世俗家而身披僧衣者,方可名之为僧故。大乘法则不然,譬如华严五十三参之初地至十地菩萨,多现在家相,少现出家相;非为不能舍离贪欲、名闻、眷属、财富,实乃因为一切种智妙法之亲证者,皆须在此中修学实证故,若离世俗烦恼则不能发起一切种智之亲证因缘故,则无一切种智妙法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请问在平实导师出世,请问在正觉讲堂诸多的不违于佛所说的经、真正的菩萨所造的论(不违经论)而演说的三乘菩提法义出现之前,请问所有自认为修学佛法数十年的人也好,或是说刚刚进入佛法五、六年的也好,请问:“您知道何谓沙门四果当中的初果人?所谓的断三缚结、三缚结当中所谓的我见是何物吗?”请问:“您知道何谓我见吗?”扪心自问,我可以打包票,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拥有这么多的,可是用功努力的不一定有成就,反而是一些好像跟佛第一次见面的人,佛说:善来比丘,结果对方就须发自落,马上就成就了初果、三果,乃至于四果阿罗汉,这都不是偶然的事。我们只看到的它一个果——今生的状况,但是过去实际上是累积着无量的因。又譬如说:在佛世的时候,最年轻的一位阿罗汉只有八岁——八岁的阿罗汉。这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时在会中听闻到此法的大众们,各各道业增上,乃至有人得到了四果阿罗汉,皆非常欢喜,顶戴奉行,敬礼而去。俗话说:给他鱼吃,不如教他怎么钓鱼。意思是说我们给众生钱财,不如教他们怎么获得钱财的方法;菩萨道也是同理可证,我们布施众生钱财,不如也教众生布施。从这一篇老妇卖贫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菩萨布施时还会教导众生佛法,就像迦旃延尊者也教导了老妇人要布施,让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乘解脱道主要是要克期取证无余涅槃,出离三界生死,所以除了维持色身的基本需求之外,其余的时间就须大多用在经行、禅坐、专精观行、思惟法义上面,以看穿世间五蕴十八界等法的虚妄无常,努力证得初果,断除我见等三缚结,乃至于证得四果阿罗汉,出离三界,安处于涅槃之中,不受后有。只要够精进,当生就可以取证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佛世时,证得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乃至成为四果阿罗汉,二乘解脱道以解脱于轮回之苦;进而可以实证大乘佛菩提道之一切智慧。-----《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生命无限可能》整理:张德芬 (原标题:如果钱和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解脱道的果证可以分为声闻初果到四果,以及缘觉乘的辟支佛果等,总共五个阶位。解脱道的修行,如果是利根而精进的人,一生就可以成办,可以断尽分段生死而成为阿罗汉。如果是最懈怠者,也仅需七次的人天往返,就可以究竟苦边成为阿罗汉。但是即使成为阿罗汉了,却仍然无法成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大乘法中,菩萨除了修学解脱的法门之外,还必须要修学佛菩提,然后再历经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生。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1 |